宗教知识读物
-
中国神话研究初探茅盾 著本书是一本神话研究的专著。茅盾是我国新文学时期的文学巨匠,同时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神话研究学者,是我国近代神话学研究流域里最早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之一。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茅盾在文学创作之余,陆续写下了不少神话研究文章,其1928年完成的这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乃是茅盾研究中国神话成果的集成。书中作者以自己独特的神话观阐述了中国神话的本质、起源及发展,其中不乏西方神话学的观点和强烈的反思精神,称得上是一部我国近代神话研究的奠基之作。
-
符启华夏熊承霞,韩良为 著本书第一章阐明的观点是作为人类符号母题的原型符号系统存在的普遍性意义。第二章和第三章,从符号与造物传播的精神范型到原型符号叙事中的物质范型进行论述。第四章通过“蛙娃哇”的音韵探索生命符号的演变。第五章通过文物符号在酒店品牌中的应用,探索文物在酒店品牌中的传播路径。第六章说明银行标志不仅具有明确传达信息的功能,而且还在艺术形象中展示了内在的精神意蕴。第七章对鸟的吉祥象征文化原型进行追溯,通过类比各处遗址中出土的鸟形符号,解读吉祥鸟与百雀羚品牌之间的文化原型关系,分析作为复苏的国货品牌,“百雀羚”不断将民族文化通过品牌进行传播的现代性重塑路径和模式意义。第八章通过人们耳熟能详的莲荷意象,解读莲荷的多维度生命视觉语义及其在造物中的视觉呈现。第九章对园林中的“花街铺地”进行文化原型视角的分析,解读其隐含的象征性思维。第十章通过对城市文字的缩写符号的论述来阐释城市被重新解码的现代传播特征,这意味着中国文字符号正在与城市文化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形象传播关系,在文字符号的传播下,城市的形象风貌更易于传播。本章以设计师石昌鸿的《魅力中国城市字体设计》为例阐述中国城市经典经由设计师的抽象提取而再次被激活。第十一章通过神话与品牌的关联表述品牌思维中运用神话语义传播民族品牌的重要作用,提出对于品牌形象的定位,要将神话原型理论引入中国,并加以中国化,建立起适用于中国的一套意义管理系统,为中国品牌的形象塑造服务。第十二章提出品牌原型的再生产,以世界****为例,阐述神话原型作为品牌文化传播的特殊性,通过企业文化将原型植入品牌,满足了人们对原型所蕴含的意义的认知渴望,开启了人类潜意识的欲望,以原型唤起消费者的持续性心理联结,从而使品牌成为一种社会单位。第十三章对文创产品的开发进行了思考。
-
西藏宗教概论索南才让 著针对西藏社会发展需要,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宗教学、哲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方法,对西藏宗教理论问题进行全面研究的理论成果。本书系统地阐述了西藏原始宗教、苯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和外来宗教的历史发展、信仰观念、教义思想、信仰仪式、宗教组织、宗教活动和宗教文化艺术等内容。特别是对藏传佛教的形成发展及其各教派历史和思想,对西藏宗教的信仰仪式、组织形式、信仰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变迁做了系统考察,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新颖的观点,力图反映出西藏宗教发展的历史、现状、规律和趋势。本书还对民主改革以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西藏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概括,并就依法管理西藏宗教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为依法管理西藏宗教和促进西藏宗教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华夏良能杨涛,熊承霞 著本书第一章探索文化原型基因是以“造物设计”作为推动文明进程的原动力,以造物设计解读人的精神信仰、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第二章通过“玄黄”二元中隐喻的中国空间地理意象,揭示出人们对意象图示的认知决定了中国传统造物智慧的双向式思维的超越。第三章通过鲧禹治水创世神话,探索治水、建造和伦理的关系。第四章通过对《易经》“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分析,解读其隐喻的自然辩证关系,理解其中的造物设计与原始道德,而其核心在于演绎天地神秘的意象,以玄黄为色彩二元表征下的玉石象征,比拟天地阴阳思维原型所构筑的伦理指向,延递“立象以尽意”中的中华器物文化精神,在当代大力推崇传统文化之契机中,挖掘文化大传统时代的造物价值。第五章将神话思维与神圣建筑进行原型联系,沿着“建木”神话推溯人类追求“摩天大楼”式建筑形态的原型思维。第六、七、八章对建筑原型精神进行了分析论证,使其形态植入当代设计。第九章以原型基因为视角,探讨汉字原型对中国城市变迁的影响,研究隐喻在城市建筑中的与汉字有关的联系,从不同角度分析城市发展变迁的历史原因,由此引出传统城市设计理念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反思当代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第十章探索了农耕背景下的楼阁式高塔建筑的演变过程。从古代文献、文字原型、古代实物以及民间故事四个方面分析了自然环境、农耕文化与长江流域楼阁式佛塔建筑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了当代楼阁式佛塔建筑形态的发展与演变。最后得出了农耕文化与佛塔建筑形态的关系。第十一章尝试结合文学经典解读建筑空间,从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隐喻的文化原型入手,选择作品中关键人物的三处居住空间“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的室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探索成熟表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原型意象。通过大观园中主要人物宝、黛、钗三人的住所分析居住者的性格及审美,既从总体上结合现代建筑理念对三座建筑所具备的建筑特色进行概括,又从建筑与人物的关系出发,解读建筑主人的性格特征与建筑空间之间的意象关系。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是以西江苗寨和蒙古穹庐式建筑作为原型进行分析。
-
山乡的妈祖林善珂 著本书主要介绍了福建武平地区妈祖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播特点、历史价值和散落于山间的妈祖庙的建筑形制、历史沿革及当代面貌等。书稿主要结构如下:“文物分布”主要介绍了武平地区分布的建筑各异、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妈祖庙;“传说故事”主要介绍了妈祖从海神到水神再到山
-
列仙传注 著,林屋 译,林屋 注《列仙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系统叙述神仙的传记。共两卷,记载了自三皇五帝至汉代七十位神仙人物。 《列仙传》开创了神仙传记的先河。它按照传记体的叙事形式,以时间为序展开神仙个人的生平事迹。篇末一般交待升仙结局。这一神仙传记模式为后世神仙传记所沿用,陆续出现了《神仙传》《续仙传》《洞仙传》等著作。 《列仙传》讲述了修道成仙的基本方法。一是通过服食可以成仙,二是通过养气可以成仙,三是通过行善积德也可成仙,四是得奇遇和高人相助成仙。 《列仙传》叙事细致生动,语言文雅简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列仙传》中充满想象的离奇神仙故事,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深刻寓意,广为流传,成为后代文人经常引用的文学典故。另外,《列仙传》丰富了文学母题,给后代小说、尤其是神仙传记树立了基本范式,充实了中国小说的内容。同时,《列仙传》也开创了后代写仙人往往遁迹人间的叙述模式。
-
通往世界的禅[日] 铃木大拙 著铃木大拙是世界极富盛名的佛教学者,世界禅学代表人物。他将其一生都投入禅的研究,向西方弘扬禅宗的佛教思想和文化。他基于自己实际开悟的经验,运用圆熟的欧美语言,将禅的思想嫁接其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本书集结了铃木大拙面向欧洲世界所撰写的英文讲稿,以“何为禅”为主线,精心编纂,浅显易懂地解明了东方禅的概念与深厚内涵,是禅学入门之不朽名作。
-
哲学的安慰波埃修斯 著,陈越骅 译一位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罗马高官,却因人陷害而身陷囹圄。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这位罗马人的人生信条动摇了:如果好人不能获得幸福,我们还有必要积极行善吗? 一位代表智慧的哲学女神,悄然造访这位悲愤的囚徒。她安抚这颗悲痛的心灵:反复无常正是命运的本性。金钱、权力、名望,这些是命运的馈赠,也会随时被命运收回。只有美德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只有从美德出发,才能通往真正的幸福……
-
传统佛像艺术典藏北京华夏文化艺术研究院 编佛像是佛教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人们对佛教的虔诚与信仰,同时也是佛教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自佛教石窟造像艺术传入中国以来,便诞生了许多传世的璀璨明珠;气势宏伟的云冈石窟;巧夺天工的龙门石窟;瑰奇华美的敦煌莫高窟;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当我们站立在佛像面前,我们依然能够从精妙或粗狂的线条中,体会到佛菩萨的慈悲心,感受到那随着滚滚历史洪流而来的时间的沉积与喷薄。《传统佛像艺术典藏》集合各类佛像艺术为一体,将带你领略各种传统佛像艺术,佛和菩萨端庄而又慈祥的面容,使你望而生畏、肃然起敬,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让我们不仅仅只停留在对造像艺术的视觉感受上,而能引起更深层的思索,对学习和了解传统佛像文化艺术有极大的帮助。
-
宗教社会学段德智 著宗教社会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却从来没有像近一个世纪的哲学那样,涌现出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这样一类对当代文化产生深广影响的思想家,也没有像近一个世纪的哲学那样,对当代人类文化产生如此深广的影响。但是,学者们多把宗教社会学完全理解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把宗教社会学完全理解为一门“经验学科”或“实证学问”,一门完全基于实证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学科或学问,他们所建立的充其量也就只能是一种“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而作者则认为,宗教社会学摆脱理论困境的根本出路,则正在于把现时流行的“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宗教社会学”提升为“作为宗教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宗教社会学”,简言之,就在于把“社会学的宗教社会学”转换成“宗教学的宗教社会学”。唯其如此,它才能对宗教的社会性,对宗教的社会本质和社会功能作出全面透彻的说明,它才能成为一门真正面向人类社会、面向人类大多数、面向大多数学者开放的人文学科,它才能为构建和谐的人类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