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宗教
-
上帝、关系与言说曾庆豹 著本书是一种“神学提纲”式的尝试,同时也是汉语学界中鲜有的神学思想文本。作者从人与他者、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互动中的“关系”范畴出发,考察并把握了当代各家思想学说的贡献及限制,分析清理在现代性视野底下的哲学和神学,辨析了一条清楚的问题意识,一方面批判了以主体形上学、意识哲学、宰制、同一性原理的思想困境;另一方面则是开启了以互为主体性、语言互动、社群性、解放、差异为旨的思想出路,进而以一种更为批判性的“后自由神学”姿态出现,提出了一条未来可能的一种汉语学界或世界可兹推进的思想方向。作者尝试在中西方思想的语境中提出自己独立的主张和思想,这是近年来汉语学界难得的思想力作,可供学界检验和批评。
-
阿怒人何林 著关于人与人,抑或文化或宗教之间“冲突”或“和谐共存”的问题,相伴出现的往往是这样一对矛盾体:一方面人们都希望世界是和谐的,更不希望“冲突”发生在自己身上,另一方面有关冲突或不和谐的消息往往是最具吸引力的,这使得相当多的媒体乐于追捧,而属于“和谐”的声音显得平静而微弱,远不如“冲突”的喧嚣。本书来源于一项关于小区域内多种不同宗教信仰共存现象的研究,其主角阿怒人的实例说明,不同民族及不同文化、不同宗教是可以和谐共存的。
-
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章文钦《吴渔山及其华化天学》将立足于前辈学者和笔者本人在文献整理方面所建立的资料基础,以中国文献为主,与外国文献相互印证。并以陈寅恪所揭示的“格义”之法,以及在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中的中国学术传统和国际学术界范式转变的新趋向的结合为立论依据,力图从历史、文学、宗教、艺术诸领域来研究吴渔山生平及其华化天学。以求教于海内外学者。作者研究吴渔山多年,其今年在我局出版的《吴渔山集笺注》使其研究更具有坚实的资料基础。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吴渔山及其时代研究;下编为吴渔山的华化天学研究。其关于华化天学的阐释,广涉哲理诗艺、画论和乐章,从社会变革中探寻心理历程,知人论世,提供了新的历史认识。
-
室利·罗摩克里希那言行录(印)格塔原 著,(印)南达英 译,王志成,梁燕敏 汉译这书记录的是近代印度最伟大的瑜伽士室利•罗摩克里希那(印度自信恢复者、瑜伽士、第一届世界宗教议会核心人物辨喜的导师)在死前五年左右的言行。
-
圣灵降临的叙事刘小枫 著《圣灵降临的叙事(增订本)》讲述历史哲学的问题根本上是伦理价值的重新选择。尼采对汉语思想的影响不可谓不大:尼采宣告了西方基督教的死亡,这几乎成了汉语知识界的常识。如果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考虑一下这种常识的成因,就会对这样一件思想史上的事情感到困惑:20世纪初,尼采同样对俄国知识界产生过巨大影响,而思想家梅烈日柯夫斯基从尼采意识得到的何以是圣灵降临的叙事的启示?
-
诸神的起源第二卷何新 著何新先生系我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国际知名政论家、战略问题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东方美术交流协会理事;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他涉研领域宽广、学境立意高远、观点坦豁新锐、见解独到达观。《何新国学经典新考丛书》精选了他的14部国学著作;其中包括了他曾经在学术界引起过热烈反响的《诸神的起源》(第一、二卷)一书,正是那部书确立了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本书是《诸神的起源》第二卷,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
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宝贵贞 著《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写作过程中,笔者在尊重历史文献和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的阐述具有独到之处。比如:对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衰落原因的分析、对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特点的概括等,观点有创新。敬请读者给予关注!考察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问题并非易事,未尽之处在所难免。笔者期待着读者的肯定与批评!民族与宗教关系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宗教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宗教属于精神信仰形态,民族属于社会族群形态,因此,民族和宗教并不严格对应和同步发展,但二者又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作为传统的游牧民族,蒙古民族文化的核心即草原文化和宗教文化。作为民族文化载体,宗教融汇了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不仅传承着蒙古族的民族文化,而且也映射了蒙古社会历史的变迁。近代以来,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蒙古社会急剧变革,蒙古族宗教信仰随之发生了相当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直接影响了蒙古民族后来的文化走向,也使其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了解蒙古民族社会史和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尚没有系统研究近现代蒙古族宗教问题的论著。因此,本人选择这个研究课题,意在系统梳理蒙古族宗教在清代以后发展并逐渐衰落的脉络及走向。绪论部分,对选题的目的与意义、蒙古族宗教研究现状概述、研究的理论方法与难点、课题的突破与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简要说明。之后,共分七章展开论述。第二章到第四章,是《近现代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演变》的核心内容。第一章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传入与普及起笔,从清朝的宗教政策、寺院经济的发展、寺院大活佛系统的形成发展及抑制、寺院教育等方面,对藏传佛教在清朝前期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二章以藏传佛教在蒙古社会的衰落为主题,对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衰落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内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经过晚清、民国、“日伪”统治和连年战争逐渐走向衰微,而晚清时期政府对蒙古宗教政策之转变、儒学文化的浸润、蒙古民族启蒙思想的兴起以及寺院经济的膨胀是藏传佛教在近代蒙古社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第三章讲述民国、“日伪”时期的蒙古族宗教。从民国时期的宗教政策、“日伪”政权统治下的蒙古地区宗教状况、藏传佛教与近代蒙古社会的关系展开论述,藏传佛教与近代蒙古社会政治的关系是本章论述的重点。第四章讲述内蒙古宗教改革。首先描述了新中国初期内蒙古地区的宗教状况,进而对宗教改革的必要性、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及新中国的宗教政策、内蒙古宗教改革与无神论教育进行了概括,并对宗教改革的意义进行客观评价。通过宗教改革,蒙古族宗教状况,尤其是藏传佛教从组织制度、信众结构、宗教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五章选取蒙古地区东部、中部、西部有代表性的寺庙为个案研究对象,以作者田野调研资料为依托,借鉴文献资料,展示蒙古族宗教(主要是藏传佛教)近现代演变的历史轨迹。它们是内蒙古地区唯一一个实行政教合一的喇嘛旗——锡勒图库伦喇嘛旗;内蒙古地区唯一一个以蒙古语诵经的寺庙——梅力更召;章嘉活佛住锡地多伦汇宗寺;号称“东藏”的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瑞应寺。第六章概要说明了蒙古地区其他几种宗教的信仰状况,意在彰显蒙古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征。对蒙古族历史上萨满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状况进行简要介绍。近代以来,除了处于核心信仰地位的藏传佛教之外,蒙古族传统的萨满教一直延续着,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类型尽管传播范围非常有限,但也在蒙古族聚居区具有一定影响。可以说,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是以萨满教为基础,以藏传佛教为核心,辅之以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形式,呈现出了多元化特征。第七章介绍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问题。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蒙古族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概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内蒙古地区的宗教工作逐渐恢复,蒙古族的宗教信仰正处于恢复和重建之中。本章通过对内蒙古宗教状况述描,归纳了新时期蒙古族宗教信仰特点,进而对蒙古族宗教信仰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
诸神的起源第一卷何新 著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近年大热,其中尤以通俗解读各种经典为当下学界趋之若鹜,一时间洛阳纸贵。本书的目的是,以研究中国上古太阳神崇拜的问题为主纲,初步地,但也力求系统地探求和追溯中国原始神话、宗教以及一些基本哲学观念的起源。
-
图解阿含经阿难 等结集,印信法师 编著释迦牟尼入灭后,弟子们觉得导师已去,茫然无归。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认为此时应结集法藏,使佛法住世,利益众生。于是,他请阿阇世王为施主,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五峰之最高者毗婆罗山侧的毕波罗窟开始结集。参加者为已证阿罗汉果的五百比丘,以迦叶为上首,其中多闻第一的阿难结集经藏,所集者就是《阿含经》。随着佛教的不断传播,作为佛教最原始的经典《阿含经》也随之传向各地。北传佛教将《阿含经》分为《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和《增一阿含经》,称之为《四阿含》。南传佛教则将《阿含经》分为《长部》《中部》《杂部》《增一部》和《小部》五部。本书以北传《四阿含》为蓝本,参考南传五部,将《阿含经》分为五章,包含有《阿含经》的成书过程、原汁原味的佛法、故事中的教说、佛陀在世时古印度的状况、佛法在俗世中的作用。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图解”编辑手法,可以让您的阅读变为一场轻松愉快之旅。
-
犹太教黄陵渝 著本书是中国犹太教学科的第一部硕士研究生教材,也是面向全世界华人的第一部犹太教专业教材。全书包括犹太教基本知识、犹太教文化习俗和认知犹太教等三编十六章,内容涉及犹太教历史、教义、伦理、律法、经典、教派、制度、风俗、礼仪、节日、圣地、神秘主义、犹太人群体、国际犹太组织、犹太复国主义、犹太教哲学研究、国内外犹太教教育与研究等方面,旨在使读者对犹太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有全面、系统、清晰的了解。本书语言晓畅、文笔清新,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学科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