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宗教
-
季羡林全集·第二十二卷·一《季羡林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罗摩衍那》一般分为七篇。……第一篇故事线索十分复杂、曲折,有时甚至混乱。内容有的与后面几篇矛盾,比如四王子都结了婚,而在第二至六篇中,只有罗摩一人结了婚,足证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至于人物的塑造,诗篇的艺术水平等,比起后几篇来,也略有逊色。但是,其中也有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诗章。《罗摩衍那》全书的翻译工作始于1973年,完成于1983年。译文依据印度巴罗达东方研究所出版的《罗摩衍那》精校本(1960—1975)。本卷为《罗摩衍那》“童年篇”的翻译。
-
犹太商人羊皮卷弥赛亚 著对于犹太人的财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说法:“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而美国人的钱却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民族,是“世界的金穴”。
-
季羡林全集·第二十五卷·译著六《季羡林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 编本卷收入作者译作《罗摩衍那》第四篇《猴国篇》。作者翻译《罗摩衍那》全书始于1975年,完稿于1983年,历时十载。译文依据印度巴罗达东方研究所出版的《罗摩衍那》精校本(1960一1975年),包括《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国篇》、《美妙篇》、《战斗篇》、《后篇》七篇。目录中对每一章的内容概述文字出自译者之手,在正文标题中不再出现。《猴国篇》于198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经修订收入江西教育出版社《季羡林文集·第二十卷》(1995年)。此次编入((季羡林全集》,特请黄宝生、郭良鋆两位先生重新审读,,改正了少量文字与标点的错讹,在此致谢。
-
宗教与日常生活(英)亨特 著,王修晓 译在《宗教与日常生活》这本书中,史蒂芬·亨特向读者介绍了宗教社会学领域最新的理论进展和实证发现。在这本内容全面翔实、研究深入透彻的著作中,亨特以他渊博的学识为读者勾勒出了宗教社会学研究现状的轮廓,包括:全球性宗教冲突和宗教多元化、宗教膜拜团体和教派性质的变化、宗教信仰和性别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化和消费主义对宗教信仰实践的冲击和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亨特试图同时从社会学和历史学两个维度上找到当代宗教的定位,据此来呈现和展示各种全球性现实状况,他运用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考察了宗教在个体和日常生活层面的活力并提出要用功能论的视角来取代实体论的宗教定义,从而抛弃了宗教信仰中“那些干巴巴的组织层面”,把宗教“嵌入”到日常生活的微观实践中,巧妙地解决了“世俗化”命题面临的尴尬困境。
-
季羡林全集·第二十一卷·译著二季羡林 著我感到我们现在似乎存在一种“偏食”现象,就是只关注介绍英美的,图书、影视几乎都是这样。先进文化绝不是只有英美有。从文学翻译来讲,其实古与今、东方与西方、高雅与通俗,乃至不同门类、不同体裁,都应该择优翻译,协调介绍。
-
即神即心程乐松 著神秘经验与神圣启示是宗教研究中的两难课题,同情地理解神秘经验和神圣启示是宗教研究的责任,然而,神秘经验与神圣启示却从根本上拒斥坚定信仰和私人体验之外的理性分析。《即神即心:真人之诰与陶弘景的信仰世界》以魏晋六朝时期道教上清派神圣启示的经典化及体系化为主题,通过重构诠释者陶弘景的神秘经验及信仰世界,从更加生动的信仰与体验视角人手,梳理上清派启示文本在两个世纪的流转和变化中从神圣启示到神学体系的变迁。在上清派“真人之诰”从启示到经典的文本历史跨越中层现陶弘景作为诠释者“即神即心”的信仰世界。
-
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黄桂秋 著《壮族社会民间信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宗教社会学、民族志、田野调查、信仰生态学和比较宗教学等研究方法,就壮族巫觋信仰,麽教信仰,师公、道公信仰等专题,对现当代壮族社会尚传承的各种宗教信仰现象,进行专题性和综合性的考察与研究。本课题对于探讨当代中国各民族多元宗教信仰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规律,构建当代中国民族宗教学理论体系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各级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引导民族宗教信仰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服务,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增进各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中韩宗教思想比较研究金京振 著近几年,本人在中央民族大学主讲《朝鲜古代宗教与思想概论》、《韩国宗教文化概论》等课程。现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这本书是在上述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和总结,并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及比较分析方法,利用课余和暑期时间撰写而成的。本书的第一章阐述了中韩原始宗教的主要思想、特点及作用并作了比较;第二章对中韩儒学(儒教)思想作了重点阐述并予以对比;第三章对中韩佛教思想作了重点论述并作了类比;第四章对中韩道教基本思想作了重点说明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第五章阐述了中(台湾地区)韩新兴宗教的主要思想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概括性的比较。在本书的最后附有相关的统计表,这些统计表对理解和研究中韩宗教思想的基本概况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伊斯坦布尔之仁慈七日穆拉特·居尔索伊(Murat Gulsoy) 著 夏勇敏 译七幅令人匪夷所思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七个生活在千年古城的凡人,七天不设前提的奇特写作……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生活着的伊斯坦布尔人,如同集东西方文明于一体的这座城市…样,是一块块斑斓的马赛克。看似零散的片段,折射出人类的七大原罪:傲慢、贪食、色欲、暴怒、贪婪、懒惰与妒嫉……
-
人、风俗、意见与时代之特征沙夫茨伯里,赵林,李斯 著自然神论事17世纪产生于英国的一种宗教思潮,它在17、18世纪具有理性精神和自由思想的英国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影响甚巨,并且从英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成为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根源。自然神论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宗教信仰的理论依据,如果说16世纪宗教改革的显著特征是用信仰的权威来取代教会的权威,那么17世纪自然申论的显著特征就是用理性的权威来取代信仰的权威。自然神论构成了宗教信仰与科学理性、上帝与牛顿之间的重要中介,它是理解西方社会从一个宗教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向一个理性精神勃兴的文化环境过渡和转化的关键。这套“自然神论译丛”将对17、18世纪英国自然神论者的经典著作和资料汇编进行系统性的翻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