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
中国伊斯兰教基础知识秦惠彬 编《中国伊斯兰教基础知识/“中国五大宗教基础知识”系列丛书》是一本有关伊斯兰教的普及性知识读物,从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沿革、信仰礼仪、教制教派、教义学说、经籍人物和宗教活动场所等知识。让你对伊斯兰教有一个基本了解,即知道了伊斯兰教信什么和怎样信。
-
全新正版现货(阿拉伯)布哈里 辑录《布哈里圣训实录》是公元9世纪著名穆斯林学者布哈里精心选编的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由于布哈里对圣训的考证和筛选工作非常细致,选录圣训的条件十分严格,因此,他选编的这部圣训实录被认为是众多圣训集中最知名的圣训集,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因而历来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重视。《布哈里圣训实录》内容广泛,不仅涉及伊斯兰教教义、教法的方方面面,而且生动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人的生活风貌,是了解和研究伊斯兰教及阿拉伯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文献。同时,圣训还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和语言文学价值。圣训忠实地记录了先知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23年间发生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及相关人物和地点等,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阿拉伯半岛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是后人研究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平事迹和阿拉伯半岛历史文化的珍贵史料。先知穆罕默德以言辞优美著称,圣训的语言自然也是生动凝炼,风格明快,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是阿拉伯散文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来是学习和研究阿拉伯语言文学的范本。圣训中不少格言警句,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千百年来一直被广泛传诵。概而言之,圣训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仅次于《古兰经》的最为重要的思想源泉,对阿拉伯民族和广大穆斯林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具有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
伊斯兰主义与现代化的博弈李艳枝 著伊斯兰复兴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伊斯兰力量发动的复兴伊斯兰信仰、文化、政治理想以解决现实问题的政治社会运动。奥斯曼帝国教俗合一的历史传统、官方与民间宗教的二元并立,凯末尔政权均质化的现代化建构和中心与边缘的文化断裂构成伊斯兰复兴的背景。伊斯兰教育、传媒、知识阶层的兴起,苏非教团和新苏非主义运动的活跃,构成伊斯兰文化复兴;民族拯救党、繁荣党参与主导国家政权,正义与发展党的执政实践构成政治伊斯兰复兴。土耳其伊斯兰复兴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官方与民间、精英与民众的权力博弈,促进民主化进步。土耳其的个案说明教俗合一的政治体制是中东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历史远因,现代化探索过程构成现实动因,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权力角逐是其核心特征,现代经济模式变革是其经济保障,中东剧变的现实处境使其前景复杂。
-
中国的宗教系统及其古代形式、变迁、历史及现状高延 著本书是高延汉学研究代表作之一。大体包括中国上古到清末的丧葬礼仪、死亡与灵魂的观念、坟墓制度、丧葬方式、居丧习俗、风水,灵魂与祖先崇拜、投胎转世观念、鬼神观念、驱鬼辟邪习俗及仪式、神职人员等等方面。作者从西方角度对中国本土民间宗教进行了相当全面的介绍与评说,有意义的是,它不单是依据经典文本,而且更注重来自田野调查的鲜活资料的采掘运用。其征引的史料极为丰富,且注重爬梳野史资料,除了考据和文献学方法,还吸取了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代表了欧洲刚刚发展起来的人类学、社会学和中国学结合的观念和方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该书因此而重新引起了欧美汉学界对中国民间宗教的兴趣,成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必备参考书。史料丰富、翔实、系统,叙述生动,配以丰富的图片资料,使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同时也具有相当的可读性。目前国内宗教学、民俗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本书予以高度关注。比如,复旦大学“985”研究基地葛兆光、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黄兴涛、广东著名学者胡文辉等在各自的研究中对该著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庄孔韶更是将本书奉为现代人类学经典著作。 本书译者多为文史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译文流畅,古籍注释清晰,版本资讯完整。
-
宗教与美国社会徐以骅 著《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6辑分为美国宗教、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史三个部分。
-
伊斯兰教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张志刚,卓新平 著,杨志文 编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宗教自身规律的内在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看,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论哪种宗教都是在一定历史时空中产生、传播和发展的,只有逐步融入当地社会,实现本土化,才有可能维持自身的存在,也才谈得上坚持自己异于其他宗教的特质。以佛教为例,传入中国后,吸收了忠君、孝亲等儒家思想,减少了在南亚传播时常见的苦修行为,这并没有对佛教核心的缘起性空、中观等思想产生妨碍,相反还通过这些思想影响启发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自身也逐渐成为中国多种宗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伊斯兰教而言,它本身就有很强的适应性,完全能够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一方面,就外在历史而言,伊斯兰教自创传一千多年来,已经成为三大世界性宗教中发展非常快的宗教,在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中广泛传播,这本身就证明了它能够成功适应不同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以内在教义为例,伊斯兰教提倡“今世是后世的田园”这样的“两世吉庆”观,鼓励穆斯林努力奋斗,争取现实的文明成果和幸福,这与任何一个良性社会的发展需求都是匹配适应的。可见,不论是从宗教发展的内在需求还是伊斯兰教本身已被证明的拥有的适应性来看,伊斯兰教都完全应该而且可以坚持中国化方向。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是我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传统。伊斯兰教自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以来,就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不断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融合,踏上了中国化的进程。唐宋时期,即使伊斯兰教主要为旅居中国的外国侨民所信仰,也设立了蕃学,推动伊斯兰教与当时的主流文化交流交融。元明清时期,随着信奉伊斯兰教的各族人口不断增加,随着土生土长的伊斯兰教信仰群体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三掌教制”等具有中国伊斯兰教特点的清真寺管理制度,逐渐形成了“以儒诠经”、在清真寺授徒讲学这一打上中国烙印的伊斯兰教育制度——经堂教育,伊斯兰教找到了融入中国社会的切入点,真正在中国扎下根来。今天,我们提倡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支持我国伊斯兰教继承传统,用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滋养自己,在已经被历史证明的正确发展轨道上,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作出自己的贡献。
-
穆斯林三贤哲[美] 赛义德·侯赛因·纳塞尔 著;周传斌 译《穆斯林三贤哲》是华盛顿大学终身教授纳塞尔于1962年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任访问学者时所作的一个公开讲座,后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出版后非常受欢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穆斯林三贤哲》以伊斯兰哲学史上*关键的三个人物(伊本·西那、苏赫拉瓦迪、伊本·阿拉比)为贯穿整个伊斯兰哲学史脉络的“点”,以敏锐的洞见、立足原典的解读,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伊斯兰哲学的历史图景。其中贯穿了纳塞尔教授对伊斯兰哲学史的独特理解方式和研究进路,即强调立足神圣传统观的阐释方法,把伊斯兰哲学视为与西方哲学传统并列的另一具有鲜活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人类智识传统,颠覆了此前占据主导地位的“东方主义”研究进路。
-
中国穆斯林生态自然观研究丁文广暂缺简介...
-
伊斯兰教什叶派(伊朗)塔巴塔巴伊暂缺简介...
-
读懂伊斯兰暂缺作者本书是作者应海德兰出版集团邀请,为世界宗教板块撰写的伊斯兰书籍——一本著名的了解伊斯兰知识的自学教程。该书以词条统领全书,从穆圣的一生、《古兰经》与其教义、伊斯兰功修、伊斯兰礼拜场所、伊斯兰律法、伊斯兰政治与社会、伊斯兰礼仪、伊斯兰神秘主义、伊斯兰的未来等方面,简明而又准确地叙述了伊斯兰的历史和现实,给人以轻松畅快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