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
-
和平其行杨发明 编本书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和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纪念安士伟大阿訇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形成的文集汇编。书中收录了《一代杰出的大阿訇》《安老爱国爱教的情怀濡染着我》等文章。
-
清真释疑校注[清] 金天柱 著本书内容涉及宗教信仰、日常生活、道德操守以及伊斯兰教对保护生态的戒定等诸多方面,丰富了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思想宝库,给社会带来了新的思维模式,缓解了民族矛盾。本书的问世再一次表明:伊斯兰教具有通过改革不断适应各种社会形态的内在特质,这个特质就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使之成为人们需要的精神食粮。
-
天方典礼[清] 刘智 著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回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伊斯兰教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随着经堂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穆斯林学者,他们学识渊博、淹通典籍,借鉴并吸收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精华,用汉文字著书立说,“辟邪说,正人心,承先圣先贤之教”,阐释伊斯兰教教义和思想,“概然以发明正道为己任,欲阐正教于中华”。其中,刘智及其所撰述的《天方性礼》《天方典礼择要解》也称《天方典礼》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
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研究米寿江 著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有王岱舆、伍遵契、马君实、刘智、金天柱、张中等。从地域上讲,这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大都是南京籍或是曾经在南京游学、讲学的学者。从学说体系上讲,他们是一脉相承,不仅理论渊源相同,而且表述形式以及试图达到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他们之间虽然没有明确的师生关系,有的年龄相差甚远,但他们在思想承继关系上却是相通的。“汉文译著”活动从明末清初南京穆斯林学者王岱舆开始,到清末汉文译著学者马联元(1841~1903,云南玉溪人,赛典赤·赡思丁的后人),共分为三个阶段,前后持续了200余年。其间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和对中国广大穆斯林起着深远影响的汉文译著,为中国伊斯兰教的民族化,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
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高占福,敏俊卿 著伊斯兰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本土化的实践与其传播和发展轨迹如影随形。自唐宋以来,伊斯兰教传入中华大地开始,就坚持了中国化方向,走出了中国化之路,凝聚了中国化智慧,积累了中国化经验。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与中国社会和谐相处的特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是外来伊斯兰文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与中国社会相融共进的进程,而中国传统文化起着主导作用。中国伊斯兰文化是在本土配置并形成自己的体系,因此它也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进程是一个不断行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并与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坚持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方向,要发挥伊斯兰教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国伊斯兰教界自觉推进宗教中国化,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坚持中国化的正确方向,还要把握中国化的正确方法。宗教的主体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主要靠他们自觉自愿,要使他们认识到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是要改造宗教、改变信仰,而是要使各宗教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充分地发挥积极作用。这是我们研究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基本认识。伊斯兰教中国化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016年我们承担中央统战部民族宗教专项研究项目《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研究》,对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状问题进行了梳理和研究。由于课题本身的要求和局限,我们未能比较系统和全面地对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进行综合性研究。因此,《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是在这个课题原有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入。毕竟,《伊斯兰教与坚持中国化方向研究》是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一次尝试和探索,难免存在不足和缺憾。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作为国内首部研究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著作,我们只能是抛砖引玉,为推动此项研究尽绵薄之力。
-
中国伊斯兰文化观察与研究高占福《伊斯兰文化观察与研究》一书由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高占福研究员的三十余篇论文组成。该书作者曾在甘肃省民族研究所从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工作,后调任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主要负责统筹全国伊斯兰教经学院统编教材的编制工作,在中国伊斯兰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该书一部分文章已在《世界宗教研究》《西北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回族研究》《中国穆斯林》《环球时报》《中国民族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一部分文章为作者在会议上的讲话稿或为相关著作所作的序跋,对全面介绍中国伊斯兰文化具有一定的意义。全书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多角度对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与现状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与研究。创新之处在于把伊斯兰教在中国的研究,纳入中国社会文化的认识视野,并力求其本土化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特点。
-
非传统安全视域下的当代瓦哈比派研究田艺琼 著当前我国周边地区面临“双泛思想”“三股势力”等多种因素带来的严峻考验,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和宗教极端主义所致的非传统安全风险对我国周边安全与国家利益构成了****的挑战。为了更好地防范宗教极端主义风险、推进地区反恐合作,本书选取“瓦哈比派”进行案例研究,梳理瓦哈比主义宗教改良思想的兴起背景与发展沿革,分析“当代瓦哈比派”的“宗教异化”过程,总结“当代瓦哈比派”全球传播的路径与规律,以期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宗教极端组织行为模式。 此外,本书结合当前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等现实需求,试图对进一步深化地区安全合作、应对宗教极端主义所致的非传统安全风险等外部问题及进一步推动宗教“中国化”进程、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等内部问题作一定的学理思考。
-
北京伊斯兰教史佟洵,孙勐 著《北京伊斯兰教史/北京宗教史系列丛书》首先概述了伊斯兰教的创传与发展,伊斯兰教的教派和学派,伊斯兰教的经典、教义和礼仪,伊斯兰教主要节日和纪念日,伊斯兰教的生活习俗,中国伊斯兰教的教派和经堂教育,使读者对伊斯兰教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为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和北京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北京伊斯兰教史/北京宗教史系列丛书》用丰富的史料详述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及文化在唐朝的传播,辽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辽朝与伊斯兰地区的往来,伊斯兰文化在辽朝传播的考古学考察,北京牛街礼拜寺辽代建寺的历史考察,金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元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明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明朝的发展概况,明朝皇帝与伊斯兰教,明朝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明朝北京的清真寺,清朝时期北京地区的伊斯兰教,清朝时期北京地区的清真寺,整个过程内容翔实,脉络清晰,有助于读者对北京地区伊斯兰教的整体认知。在结语部分,分析了中国伊斯兰教与文化的特质,北京伊斯兰教与文化的特质,加深了读者对伊斯兰教本质的认识。
-
伊斯兰传统下的人权穆丹希尔·阿卜杜·惹希慕 著本书是伊斯兰教传统中有关人权课题的专著。在导论中,作者展示了伊斯兰教与人权之间的紧密关系。在他独具特色的阐释下,伊斯兰教历经十几个世纪的意义清晰地呈现于文脉、语境之中。在其他章节中,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原始资料,针对伊斯兰教传统中所涉及的人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分析了穆斯林与穆斯林之间,以及穆斯林对于非穆斯林的义务和责任等,并由此提出了对于两性和少数民族在政治方面的忧虑。同时,作者还论述了伊斯兰法律,以及虔诚穆斯林居住在民族主义政治国家的紧张状态。
-
穆斯林与激进主义方金英激进主义一直是一股穆斯林世界的破坏性力量,成为伊斯兰教的肘腋之患,流毒千余年,今后还要和我们如影随形地伴生下去。鉴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梳理漫长的穆斯林激进主义历史演进轨迹,探寻其背后实现不同时代传承的激进理论家和践行家的言行,目的不是渲染激进思想及其行为,而是力求提供一份能够正确把脉激进势力历史发展趋势的资料,让政府和社会了解这段激进历史,并以史为鉴,找到同激进势力作斗争的坚定信念和智慧,最终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局和世界和平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