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冲突与互补许志伟,赵敦华主编“基督教哲学”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字眼。这并不奇怪,很多西方人也不了解什么是基督教哲学,即使是基督徒也是如此;有些神学家虽然知道基督教哲学,但视之为陌路;还有不少哲学家对它有微词。在我们这本谈论基督教哲学与中国思想的论著之前,首先要交代三个问题:第一,“基督教哲学”的意义何在?第二,“基督教哲学”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何意义?第三,我们将如何在中国实现“基督教哲学”的意义?第一节“基督教哲学”概念的意义什么是基督教哲学?可以从两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一个是历史的角度,一个是理论的角度。我们先来看一看历史上关于“基督教哲学”概念的争论,在此基础上再对这一概念的意义作一理论分析和概括。“基督教哲学”这一概念似乎是顺理成章的,正如人们很少质疑“佛教哲学”、“伊斯兰哲学”或“宗教哲学”等概念的合理性一样。但是,精于概念梳理的西方哲学家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基督教哲学”是否可能这一问题的考查。从历史上看,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争论,比较大的计有三次:第一次发生在早期教父中间,第二次发生在本世纪初的新经院哲学家中间,第三次发生在英美分析哲学家中间。我们可以看一看,从这三次争论中,我们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基督教诞生伊始,耶稣和他的使徒都强烈地反对犹太教的法师和文人以及希腊哲学家的理性骄傲和文化歧视。使徒保罗在雅典与哲学家辩论,他引用经文说:“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哥前1:18),他并警告信徒不要让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着人间的遗传和现世的哲学,就把你们掳去”(歌2:8)。大多数教父把保罗所反对的哲学理解为希腊人的哲学,他们针锋相对地提倡“野蛮人的哲学”或基督教的哲学。但是,也有人从字面上理解经文,把希腊哲学等同于哲学一般,因而笼统地反对一切哲学。德尔图良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有一句名言:“耶路撒冷与雅典能有什么关系呢?”前者代表基督教信仰和经文,后者代表希腊理性和哲学。基督教是否一定要在“耶路撒冷与雅典”两者之间作非此即彼的选择?这是关系到基督教是否能够拥有自身哲学的问题。直到奥古斯丁那里,这些问题才有了当时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答案,基督教哲学的合法性才被确定。奥古斯丁认为,信仰与理性思维之间并没有矛盾,因为信仰属于“思想”范畴,但并非所有思想都是信仰,信仰只是“用赞同的态度去思想”;反之,用怀疑、批判和反对的态度去思想,都不是信仰,而且是与信仰相矛盾的。除了相同和相反这两种关系之外,理性与信仰还有第三种关系,那就是目标与路径的关系。奥古斯丁把信仰所导致的理性知识叫做理解。他提出了一个著名口号:“信仰寻求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强调信仰的不足,并不是说没有被理解的信仰只是刚刚起步的不成熟的信仰;奥古斯丁的意思是强调信仰对于理解的先在性。信仰之“寻求”有三个意思:第一,信仰是理解的出发点,第二,信仰是指导如何理解的方向,第三,信仰是达到正确理解的途径。奥古斯丁本人对此的解释是:“信仰寻找,理解找到,这就是为什么先知说:‘除非你们相信,你们将不会理解’。”奥古斯丁关于信仰与理解关系问题的论述为基督教哲学提供了神学上的依据,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家虽然在信仰与理解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侧重,但“信仰寻求理解”是他们的主调,从安瑟尔谟到阿奎那,莫不如此。
-
基督教文化评论刘小枫主编中国的读书人,多半都记得司马迁的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我想,后两句话,不仅很难做到,似乎也没必要。至少,对广大民众是如此。其实,在现代社会,广大民众不是也包括读书人吗?但是,第一句话,就不但不难做到,而且很有必要了。而且,对广大民众也是如此。而且,在现代社会就更其如此。为什么?请看作者如是说。何光沪先生的短文以思想性强、意涵深远并文字优美见长。往往是有感而发,文中既有宗教家的情怀,又有哲学家的严谨,故其文章在学术圈中以及宗教界都有相当的读者推崇。这部书稿辑录了作者近年来的杂文(包括书序、访谈录、感想录)61篇,文章短小精悍,涵盖面广,思想丰富。
-
基督宗教研究卓新平,许志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编基督宗教研究在当代中国已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受到广泛关注。本书搜集了1999年“中国当代基督宗教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有关论文,其研讨范围包括神学思想、比较对话和历史研究这三个方面。神学研究的内容有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自然在神学中的地位、黑格尔对基督教教义的精神化阐释、论上帝的超越、麦奎利的人生观研究、巴特对自然神学的否定、论创造与救赎、梵二会议天主教会的自我认识、天主教“希望神学”、解放神学、俄罗斯正教新教父综合神学等。比较对话的内容有基督教视域中的“一体化”与“全球化”、关于排他论和多元论对谈、论普世性对话神学、基督教与犹太教对话等。历史研究则涉及西方与中国教会历史,前者包括魁北克的教会与社会、历史的耶稣之探、《约伯记》研究等,后者包括中国教会发展、其研究现状、景经《一神论》研究、自立运动和本地化发展之探、明清基督宗教研究、利玛窦和罗明坚研究、朱维之评介、教会大学史及其比较研究、福建基督教史和台湾天主教研究等。这些研究为人们了解基督宗教的历史与现状提供了多元景观。
-
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贡献杨昌栋著本书为一部研究中古欧洲的历史著作。在世界研究上,人们对中古欧洲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否定的,认为中古欧洲的历史是空白,处在“黑暗时代”;另一种人认为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作者为了探究这段历史,正本清源,遂著成本书。搜集大量翔实的史料,从10个方面论述了基督教在中古欧洲的重大贡献。
-
圣经故事廖诗忠编著本书主要包括:约翰的故事;耶稣的故事;彼得的故事;保罗的故事;其他的故事;圣经启示录等。
-
圣经鉴赏卓新平著编辑推荐:本书以生动、流畅的笔触论述了作为世界众书之最的《圣经》,包括对《圣经》历史、内容和影响的系统勾勒,为人们了解《圣经》提供了全方位景观。全书对《圣经》的结构、故事、版本、译本、研究,以及《圣经》与哲学、文学、绘画、雕刻和音乐的关系等亦有多层次展示;尤其对人们常见的圣经典故有着专门介绍,并附有中外文索引,故用之方便,查之容易。本书兼容学术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还是阅读《圣经》的有用工具和指南。
-
论基督之大与小(奥地利)雷立柏(Leopold Leeb)著《论基督之大与小》就是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从西方人的立场来看东方及东、西文化交流的一种尝试。这部著作是奥地利青年学者雷立柏博士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基督教之不同态度和选择的读书笔记,随感和评议。作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有关中国知道分子论述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的著作和论文进行了梳理、分析,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其涉及面包括对基督教有好感的知识分子、基督新教知识分子、天主教知识分子、以及相关著作,故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涵盖面。
-
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傅树政,雷丽平著《俄国东正教会与国家(1917~1945)》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纪实史学丛书”系列中的一本。书中第一章简述东正教于988年传入俄罗斯近千年的历史沿革;第二、三、四章叙述1917年十月革命后早期苏维埃国家对东正教的极左政策及各项大规模镇压措施:没收教会珍宝赈灾、镇压教民的舒亚事件、审讯大牧首吉洪、瓦解教会组织、东正教会内部左中右集团的分裂与夺权斗争;第五、六章叙述斯大林时代继续沿用的极左宗
-
天风甘雨刘华俊编本书内容包括:短笛之旅、学者,首先是革命者、壮怀激烈忆当年、漫画立人、一个宠辱不惊的人、文如其人,名如其人等。
-
基督教文化学刊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主编本书共分八章,其内容包括:镜观物色:基督教文化与文学研究、道无常名:理论与经典读解、浑元之性:基督教思想家研究、法浴水风: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对话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