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
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唐小林 著现代汉语诗学的价值建构,尤其是现代性建构,与宗教究竟是何关系? 现代汉语文学和诗学的发展无疑受到各种宗教的影响,在一本小书里不可能面面俱到,从个人的学养、时间、精力、志趣来看,也不可能去全面考察。何况在这些宗教影响中也有大小深浅之分。因而,本书只研究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的关系。 《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看不见的签名》的旨趣在于,站在现当代中国思想史的高度,从现代汉语诗学与基督教的关系入手,力求返回汉语文学现代性价值建构的源头,厘清其意义生成演变的过程,考量其价值形态,审理其合法性,为现代汉语文学在近百年的现代性运动中所累积的大量问题,寻求一种解决方案或某种可能性思路。
-
圣像的修辞中国人民大学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编《圣像的修辞:基督教文化学刊(第29辑·2013春)》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基督教神学发展史林荣洪《基督教神学发展史》(全三册)包含:基督教神学发展史(一)初期教会、基督教神学发展史(二)中世纪教会、基督教神学发展史(三)改教运动前后初期教会的探讨是神学发展史的必修课程,无论是基督教、天主教或东正教,均以教父神学作为重要的教义论据。作者在本书中把教会历史的文献资料加以综合分析,同时参考近代西方著名学者的作品,将初期教会的神学发展经过,以导论的形式,向读者介绍。罗马帝国于五世纪衰亡之后,东西方教会分道扬镖,它们除了在语言、文化传统、风俗礼节上都有所不同外,在神哲学上的发展也各具特色。本书是一部神学综览,主要探讨西方教会神学在七世纪至十四世纪中叶的变迁。《基督教神学发展史》(全三册)探讨十六世纪改教运动前后的神学动态。改教运动的神学一方面接续中世纪的经院主义,舍短取长;另一方面改弦易辙,更新变化。
-
腓立比书注释冯荫坤 著“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是目前第一套集合全球华人圣经学者撰著、出版的全本圣经注释,也是当今汉语世界最深入、最详尽的圣经注释。“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注重原文释经,作者在所著作的范围内都是学有专长,他们结合了当代最新圣经研究学术成就,用中文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尤为难得的是,大部分作者都具有服务信仰社群的经验,更贴近汉语读者的生活。本注释丛书力求表达圣经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使读者参阅后不但对经文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更能把握到几千年前的圣经书卷的现代意义。丛书出版后受到全球汉语圣经研习者、神学教育界以及华人教会广泛欢迎,并几经再版,有些书卷还作了修订。中文简体版将由上海三联书店陆续出版发行。“天道圣经注释”丛书特点为:1.解经(exegesis)与释经(exposition)并重。一方面详细研究原文字词、时代背景及有关资料,另一方面也对经文各节作仔细分析。2. 全由华人学者撰写,不论用词或思想方法都较翻译作品易于了解。3.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学养和专长,其著述可给读者多方面的启发和参考。4. 重要的圣经原文尽量列出或加上英文音译,然后在内文或脚注详细讲解,使不懂原文者亦可深入研究圣经。冯荫坤博士撰写的《腓立比书注释》是“天道圣经注释”丛书之一。
-
教父及中世纪证道集[美] 皮特立 著;[美] 皮特立(Ray Patry) 编《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系列:教父及中世纪证道集》收集的三世纪初到宗教改革为止的西方具有代表性的60篇证道词,是研究西方基督徒思想的极有价值的一手材料。这些|正道词的作者分别是:
俄利根巴西流屈梭多模奥古斯丁贵钩利第一伯达毛如斯阿图亚勒斐克吴夫斯坦迭免阿儿当安瑟伦伊倭伯尔拿瓜热克彼得英诺森三世法兰西斯得维杜里圣基勒斯伯尔托得波拿文土拉阿奎那伊克哈尔特陶勒尔威克里夫格尔森伯尔拿丁尼哥拉萨沃那柔拉门诺特。 -
圣经文化导论任东升,张德禄,马月兰 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圣经文化导论(学生用书)》在打造完整的英语专业学科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为我国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权威性和先进性的体现:
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精心设计,凝聚海内外英语专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智慧,反映英语专业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结晶:
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详尽的需求分析和严谨的科学判断,梳理现有教程,优化教材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
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的完美匹配,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
基本功,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 -
异乡客(美国)侯活士,威廉姆 著教会就是一个“拓荒地”,一个异质文化中的孤岛。在受浸(洗)时,人们改变国籍臣服在另一个权柄之下。人们发现,无论身在何种文化他们都是异乡之客。作为一名牧师加一名平信徒,本书作者打算根据自身在“拓荒地”——教会的经历,以此书为牧师以及他们的教会作出一种批判、同时又满怀希望的反思:批判,是因为觉得当今教会的思想以及生活都需要扭转方向;满怀希望,是因为在教会中,“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
-
不同寻常的礼貌(美)毛瑞祺 著,倪慧良 译《不同寻常的礼貌:基督徒怎样在失礼的世界中保持文明礼貌》主要内容包括:在上帝面前说话文明地说话的重要性,敞开心扉文明态度的重要性,属灵的根基,多元主义有什么益处,如何在性方面保持文明,来自其它宗教的挑战等。
-
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李华伟 著《乡村基督徒与儒家伦理:豫西李村教会个案研究》按照己一五伦一五伦之外的顺序,考察了李村普通村民与基督徒在自我、五伦内及五伦之外关系建构上的不同展示与表达。伦理的转型与自我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宗族的弱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个体自我中心主义膨胀,传统时期作为继嗣续谱内的自我日益异化为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在道德权威与道德舆论压力缺席之下,无公德的原子式个体,必然不断突破伦理底线,造成道德失范的局面。李村个案说明,村民孝道现状堪忧,儒家孝道伦理已在李村教堂区域内失去了基础,只是作为一种需要被激活的伦理之一处于潜伏状态。与非基督徒村民的普遍不孝行为相反,李村基督徒相对比较孝顺。在基督徒新自我以及分别为圣、与世人相区分的观念下,基督徒强调孝顺,但所践行的孝道伦理,却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充满悖论的事实是:乡村基督教恰恰充当了激活儒家孝道伦理的工具。基督教激活了儒家伦理,但同时也改变了儒家伦理。就五伦之外的伦理而言,儒家比较薄弱,而基督教则较为丰富。李村基督教领袖通过塑造魔鬼、开展属灵运动、分类治理、树立榜样等治理术,树立了基督徒群体的身份边界。基督教传人后,基于信仰而产生的“灵胞”之间的信任,甚至扩展至从未谋面的基督徒,信徒之间建立了超越五伦之外的新型人际关系。基督徒独特的群体身份促使其培养了博爱、怜悯与宽容精神,逐步改变着当地的某些社会交往规范。在传统“积德行善”的公共参与伦理之外,李村教会树立了新的公共参与伦理。李村教会对内可以促进合作习惯与公共精神之培养,对外可以促进国家意识之培养,可成为一定程度上富有公共性的社会组织。研究发现,基督徒新自我的确立是基督徒能够践履孝行、改变交往规范及从事公共参与的前提,而“分别为圣”“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做盐做光”则是基督徒践行伦理的动力。基督教并未像韦伯所言的那样全面塑造基督徒的生活,“区别于世人”“分别为圣”的逻辑只适用于李村基督徒孝道、“行善”式的公共参与行为,而并未延伸至计划生育、送礼等行为。在“区别于世人”“唯恐羞辱了耶稣的名”等基督教观念的影响下,李村基督徒与世人相区分的愿望及其指导下的行为,果真将基督徒塑造得与非信徒不一样,这种不同反而成为其自我的定位和群体身份标志。这样,在外人看来,基督徒在孝行、社会交往和公共参与方面确实与非信徒不一样,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
说道郑主持 主编《老子》是一本怎样的书,怎样读《老子》?长期以来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传统的主流倾向,是把它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哲学论著来读,而本书从全新的角度,为我们解读《老子》开辟了深远广阔的空间。该书以新的视角对《老子》进行解读,并对中西文化的经典著作《老子》和《圣经》中隐藏的深义做了文化上的贯通与比照,作者循着原著的章落,精释其义又不受拘束,以其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深睿的洞察力,挥洒着自己的人生感言、生命之悟以及对社会独特而善意的主张。文章深入浅出、富含人生理趣。此书除了对提高和加深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认识与理解有所帮助之外,也不失为现代人寻求生命的成长和心灵自由,提升生活品位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