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王嚞丘处机评传唐代剑著《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王嚞丘处机评传》以宗教改革为核心,系统地评述了著名宗教思想家、全真教创始人王吉、丘处机三教圆融思想、内丹心性理论、教义教制观、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深刻的影响。第一次系统地勾勒传主的思想架构,进而展示了全真教思想主要来源和基本内容。《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王嚞丘处机评传》史料丰富,考证精辟,观点新颖,论据充分。书后附有年谱、图表、人名、文献、词语等索引,为读者阅读提供了方便。
-
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论唐大潮著本书是《宗教学博士文库》之一,是从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的大量博士论文中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论文加以编辑出版。本书介绍了明清之际的道教衰落、明清之际的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表现及特点、明清之际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的成因等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懈明清时期道教的发展史。
-
道教学朱越利,陈敏著编辑推荐:本书首先对道教学本身进行理论研究,探讨性地规定道教学的定义、范围和研究方法。这种理论探讨是在系统总结中国和世界道教研究百年史的基础上进行的。作者全面阐述了有关道教的产生与流传、道教的经典、道士与宫观、道教的崇道活动、神仙信仰、济度思想、方术、戒律与科仪制度、道教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观点和一般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国和世界道教学的主要成果,并简要地展望了道教和道教学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与希望。
-
神圣礼乐蒲亨强著《神圣礼乐:正统道教科仪音乐研究》分历史与现状;艺术、审美特点及其文化基础上下两篇,详细深入地探讨了道教音乐的历史沿革和艺术宗教价值。
-
中国龙虎山天师道张金涛主编本书总论天师道的历史、教义、道术与养生、宫观府院与天师世系等等。
-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注闵智亭主编功课经乃修道者之门经,祝国迎祥之大猷。由是而入,可以炼不坏之身,可以达圣通神,可以上极四恩而大济三有,是故教门高真莫不重课诵而谆谆教诫。长春邱祖云:“两堂功课宜持,五品皇经莫怠”。《道藏中》《天皇至道太清玉册·里昏朝修》云:“道众凡栖琳宇,当以焚修祀事为先。宫观之住持每日集众升殿焚香诵经,朝真礼圣,当体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学道之志。”《志课经序》云:“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经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全,内功外行而俱有。”诵持不懈,既可保养元和,且可合助道力。是故修真之士当以“功课”以课功。
-
刘一明修道思想刘宁著刘一明,号悟元子,其游心于太玄而俯仰自得,系有学有证之内丹家。其学自穷理始,苦心孤诣地建构了博大精深的内丹学体系,有清一代,可与之并肩论道者,三五人矣。本书透过刘一明内丹学这龙虎铅汞、姹女婴儿等令人如堕烟云的神秘隐语迷宫,揭示出内丹学与佛、儒二家一样,是生命的大学问,追求的是生命在终极层面上的通达无碍、自在永恒。内丹贵在清虚、空灵,这对于一些沉溺于酒色财气而又心灵躁动、无家可归的现代人仍是一剂可以一试的解毒剂。有志于习内丹者,借此书入门扫除理障,可少走弯路;志在学术研究者,本书是研究悟元子丹法,进而透视明清内丹学的一个窗口。
-
道教与炼丹术论金正耀著本书共分十二章,其内容包括:试论道教的起源,论东汉道教的特征,东汉道教的救世学说与医学,魏晋“服散”颓风与道教信仰等等。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可供相关人士参阅。
-
中国道教简史唐大潮编著道教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的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逐渐形成,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人通过某种实践、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并成为神仙的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且对其进行了宗教性的阐释。道教对于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医学、化学、天文、地理以及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道都是中国惟一的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体,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得了解道教。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道教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以及道教本身所具的复杂性,许多人对道教有种种误解或错误认识。
-
生命存在与境界超越李大华著道教生命哲学是历史地形成的,又是在中国自生自长的,那么,它就有其形成的历史基础,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很难说道教生命哲学确定的形成日期,它不是由某一位思想家完成,但它必定形成于某个时期,不是有了宗教形式就有了生命哲学,尽管道教来到这个世上就有着深藏的生命哲学观念。六朝以后,道教的理论是粗糙的、不成熟的,教义教规多过教理。为数不多的教理的阐述又缺乏哲学的支持。在与佛教争高低的思想辩论中,道教总处于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