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聚焦百姓杨锐“黄河报道”是山西电视台开办的在全国颇具影响的一档法制类栏目,现在已办满一千期了。本书收入该栏目自开办以来揭露腐败、维护百姓权益方面的报道近百篇,十分感人。
-
道教文化十二讲熊铁基,刘固盛主编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佛教、儒教并称中国三大宗教。道教文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从十二个方面对道教文化作了阐述,由华中师范大学道家道教研究中心主任熊铁基和刘固盛教授主编,作者有张继禹(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唐明邦(武汉大学教授、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萧汉明(武汉大学教授)等。
-
上清派修道思想研究张崇富著上清派素有“道门华阳亦儒门洙泗”和“茅山为天下道学之所宗”之美誉,并被标举为道教的代表,其法术体系和修道思想几乎涵盖了道教史各个时期的内容,因而极具典型。本文认为上清派的修道思想是道教从外丹到内丹的漫长演变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存思存神术上已见端倪。其次,上清派对灵宝斋法和雷法思想的吸收使其宗风骤变,其修道思想因此经历了由一己圆满的小乘思想到济人利物的大乘精神的转变。再次,重玄学思想和心性论的成分汇入,使上清派思想由偏于炼形到性命双修并重,理论思想空前提升。此外,通过对法术系统的分析,本文认为上清派的各种法术实际上就是道教的各种法术实际上就是道教探索宇宙造化之理,探索人的身心重建重构的重大理论问题的不同形式。最后,本文指出:宇宙观、人体观、末世论和道术论既是上清派的修道思想和法术体系的根基,也是上清派修道理论水平的重要保证。上清派芜杂不堪的种种法术也由此而得以统摄。
-
中国道教源流谢路军著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悠久历史。道教的教理教义,承继了东方伟大圣哲学老子的道家学说,蕴含着睿智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道教与中华古老文明浑然交融为一体,而又独具自己的风骨和特色。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产生过深远而广泛的影响,至今仍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占有重要位置。道教养生方法在我国影响深远,有鉴于此,展开对道教的研究,对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说,当是一件十分有的意义的事情。作者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是道家与道教的关系问题。究竟哪些内容属于道家,哪些内容属于道教,是个不易说清的问题。这种局面的出现绝非偶然。因为道家与道教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尊德性与道问学方旭东著人民出版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解疑释惑1问》《原始艺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医药财神创富揭秘》《食品大王、农业巨亨创富揭秘》《IT英雄创富揭秘》《商业豪杰创富揭秘——新锐富豪财智丛书》《苏联演变进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礼仪全书》《尊德性与道问学——吴澄哲学思想研究》内容简介《尊德性与道问学》本书对元代理学家吴澄(1249~1333)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采用文本与现代诠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吴澄置于宋代新儒学的大历史背景中,依循道体—心性—问学—用力的思维理路,通过理先气后、太极论、理—分殊、性说、心学、学以求博、学之本末先后、为学之方、涵养之法等命题、学说的考察和梳理,全面阐明吴澄哲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凸显和揭示吴澄哲学思想的基本特色、历史地位;从吴澄哲学体现的问题意识、道统观念、修养功夫,以及其整体的学术方向与格局来看,吴澄不是朱陆的折中者,主要是朱熹思想的继承者,应当可以称为“后朱子学”;在理气论上,吴澄第一次在中国哲学史上提出了“理在气中”的命题;在“心学”思想上,吴澄的观点是对整体宋代儒家而不仅仅是陆九渊心学的继承;在为学方法上,吴澄规模庞大的学问格局和以穷理致知为先的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朱熹重视的“道问学”的路向;而吴澄强调敬为知行之本,又体现出他所理解的“尊德性”更多地继承了程朱的主敬传统。
-
道乐通论蒲亨强著本书是笔者在中国传统音乐和道教音乐专题研究方面所获心得的提炼和总结,旨在从历史脉络、形态特征、审美风格和历史价值四大方面全方位地论述道教音乐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特点,为更多的学者和关心道教音乐的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道乐印象。本书是近二十年来笔者在中国传统音乐和道教音乐专题研究方面所获心得的提炼和总结,旨在从历史脉络、形态特征、审美风格和历史价值四大方面全方位地论述道教音乐的基本面貌和本质特点,为更多的学者和关心道教音乐的读者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道乐印象,是谓“通论”之本意。 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着重描述分析道乐的渊源和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全程。通过本篇研究,基本理清了道乐历史发展的线索以及其中隐含的某些规律,使读者对道乐有一个清晰的历史感,基本了解它是如何一步步跨越近两千年的历程而走到今天,明白其珍贵的历史意义所在; 第二篇从基本特点、音乐形态、音乐曲目、仪式类型等角度多侧面考察论述道乐作为一种宗教音乐所独具的形态特点,使读者对道乐的基本面貌和它区别于一般民族民间音乐的本体特点有一种全方位的认识; 第三篇深入探索道教的音乐观念和宏观风格特征。道乐是多少具有一些神秘性的音乐品种,它的外在形态已表现出了诸多不同于世俗音乐的特征,而这些特征的铸就,在很大程度上与道士们不同寻常的思想观念有密切关联。了解这些隐密奇异的观念,无疑可加深我们对道乐品质的认识,拓宽对道乐审美体验的理解,从而有可能以更宏观、更简约的方式把握道乐的主导风格。 如果说前三篇主要围绕道乐本身的特点而作面面观的话,那么第四篇则将视野进一步拓宽,将道乐置身于华夏音乐中进行考察,观察道乐在中国传统音乐大家庭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对于中国音乐诸多品种形式的发展起到何种真实的作用?此篇论述必须基于对中国音乐和道教音乐两方面的情况都有相当深入详实地了解,并须仔细考证、辩析道乐与不同音乐品种千丝万缕而又错综复杂的相互关联,最后才能对其间的真实关系作出判断,对道乐的千秋功过和历史价值作出评说。因此,本书尽可能搜寻道乐与民族音乐诸品种的联系线索和方式,客观论述其相互依存和影响的现象和关联。
-
道学宗主杨柱才著《道学宗主:周敦颐哲学思想研究》是对北宋学家周敦颐(1017-1037)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以文献考辨和义理诠释为基本的研究方法,上篇对周敦颐著作尤其是《太极图》的渊源问题做了较深入细致的考订、厘清,认为周敦颐在观念上虽受到佛道的某些影响,但《太极图》及《太极图说》当是周敦颐自作,《太极图说》和《通书》既各有相对独立的哲学意蕴,又共同构成一个紧密关联的义理系统;而下篇则是着眼于周敦颐哲学,一方面是结合北宋中前期的学术思想状况,特别是与张载、二程易学的比较研究,来探求周氏哲学不同于二程和张载易学的主旨和特色,另一方面,则结合宋明道学的历史发展,特别是围绕周氏哲学中若干重要问题,如天人合一、孔颜乐处、主静与一为要等以及在宋明理学中有争议的问题,来探讨周氏哲学诸多论题对二程和朱熹的影响,特别是从整个宋明理学思潮来考察和评价周敦颐在传统被视作道学宗主、在现代被现代视作理学开山的历史地位。
-
中华道学与道教吴光主编;浙江社会科学院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编集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我们特在《中华文化研究集刊》这块小小的学术阵地组织这个专辑,以便汇聚一批道学研究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收入这个专辑的论文作者,除了有二、三位资深道家、道教研究者之外,大多数是中青年骨干学者及道学界的后起之秀。他们的论文都是其所研究领域里的精心力作,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海峡两岸道学界对于道家与道教研究的理论水平。然而,当此“道学”文化热端倪初现之际,应当怎样继往开来以开创道学研究的新阶段呢?这是值得每个关注道学发展前景的学者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的问题。首先是新道学的理论建构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中国正以快速稳健的步伐实现现代化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以大国形象崛起于世界东方的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面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个大转化、大更新以适应新时代需要、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形势。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形势逼迫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的儒学其实早就开始“变化日新”、“援西学入儒”,创立了力求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现代新儒学”或“当代新儒学”(如所谓“新心学”、“新理学”、“新仁学”之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二的佛学也早已开始从寻找“西方极乐世界”转化为建设“人间净土”,创立了“人间佛教”、“人生佛教”的现代新佛学。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三的道学的理论转化与创新工作则似乎起步较慢,直到上世纪末,才有人受到现代新儒学思潮汹涌的启发而大声疾呼地提出“呼唤新道家”、“创立新道学”的问题。(4)然而真正严密论证系统阐述当代新道学的思想宗旨、理论特色、内在结构及其现代价值、发展前景等问题的论著几近于无,即便是有专论新道家、新道学的著作问世,也还不够严密系统。因此,道学界一项急迫的任务,就是集思广益地从事新道学的理论创新与系统建构工作。其次是培养道学人才问题。我们的时代,是多元文化共存并进的时代。道学作为多元文化之一家,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前景。因此,抱持多元开放的心态从事道学的理论研究、思想创新与文化弘扬,培养既能把握道学真谛又能汲取诸家精华的众多人才是十分必要的。但必须明白,现代开放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惟我独尊的教父,而是沟通百家的才士;不是勇于对抗别家的旗手,而是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学子。其三是整理资料、编印《新道藏》问题。数千年来,道学论著汗牛充栋,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整理研究工作,如明代编刊的正、续《道藏》,清代的《道藏辑要》,近代的《藏外道书》,近人编印的《道藏提要》、《中华道教大辞典》、《道家丛书》等,对保存道学文化遗产贡献至巨。但我认为,应当尽快编印一部《中华新道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凡研究道家、道教的专著全部编入,附以内容提要和著者简介,分类分卷出版。这不仅对保存思想史资料意义重大,而且是研究、创建新道学的理论体系所必需。如果从培养道学人才、整理道学资料、创建新道学理论这三大方面都能开创新局面、作出大贡献,则所谓“开创道学研究新阶段”就不只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标志文化繁荣的客观现实了。
-
悟真篇[(宋)张伯端撰];姜子夫主编本书的内容包括:七言四韵十六首、绝句诗六十四首、五律一首、西江月词十三首、七绝五首、绝句四首及偈颂、《西江月》十二首等。
-
道教文化丛谈郭重威,孔新芳著本书叙写道教文化渊源、发展、教派、道教文学艺术、养生学、医学等,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道教历史与文化。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全书的编排中以道教的“文化”为主,“教务”为次,表叙道教文化的内容在80%以上,就是在介绍道教的形成、发展和道派这些内容的,也以介绍它所含的“文化”内涵为主。本书的第二个要旨是“谈”。本书在叙述过程中,为了使读者有从当时的特定环境中对这些知识有较深的理解,在许多地方作了一些评述和说明由此可以看了本书的立意是让一般读者在读了此书后,有在一定程序上了解道教,了解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是一种文化现象,了解道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位置和作用,了解道教文化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密切关系,最终使读者确信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