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金丹阐秘董沛文,王燕喜 编《金丹阐秘(套装上下册)》系唐山玉清观道学文化丛书系列之一。介绍了古代道教修练养生的重要经典典籍,如《道枢卷》、《胎息秘要歌诀》、《太清中黄真经》、《太清导引养生经》、《修真精义杂论》,等。属于道教典籍整理,收藏价值比较高,适于一般对道教感兴趣的读者或修道人士阅读。
-
道学文化裘承忠 著《道学文化》以中国古代老子等哲学思想为根基,系统阐述道学文化与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谐社会、伦理道德等的有机融合。弘扬真善美,倡导正能量,为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贡献力量。
-
山东道教史赵芃 著本书将山东道教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置于中国道 教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梳理了早期道教(方仙 道、黄老道)组织和早期道教著作(《太平经》)在 山东地区的传播,分析了这些早期道教派别与后来的 义理化道教教团的渊源关系,系统论证了山东是中国 道教发源地之一的观点。考察了先秦时期山东道教的 文化渊源,秦汉时期山东道教的形成,魏晋南北朝时 期山东道教的演变,隋唐宋时期山东道教的兴盛与繁 荣,金元时期山东道教的鼎盛,尤其对金元时期北方 三大道教教派(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在山东的 交织发展作了较为清晰的描述。明清时期中国道教虽 然整体式微,但在山东泰山、崂山、沂山、云翠山、 锦屏山、博山等地仍然出现了局部繁荣与活跃的局面 。同时,本书还系统记述了儒、道、释在山东的融合 与发展,使中国长期存在的“三教会通”历史现象得 以形象地展示于区域道教史之中。
-
道教与唐代科技刘芳 著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对道教与唐代科技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的人还不多,研究也不够全面、深入,对道教与唐代科技进行全面梳理、系统讨论的文献至今还没有。刘芳*的《道教与唐代科技》将对隋末唐初至唐末五代这段时期的道教与科技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内容包括道教与唐代化学、医药学、矿物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学以及农学等。在充分借鉴、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道教与唐代科学技术、科学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将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
从道教到爱因斯坦[瑞典] 奥洛夫·李丁 著;张文 译《从道教到爱因斯坦 中日思想气与理概述》将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化传统贯穿一线,详尽阐述“理”和“气”的中国哲学概念在丰富悠久的儒家传统文化中所占的核心地位,并将三千年前的道家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相结合,巧妙展现中西文化的契合之处。作者提出总结宇宙中所有物质的爱因斯坦方程式E=MC*2与中国的理气思想都体现出一种平衡之道,呼吁中西文化互识、互补和互助。
-
中国道教史傅勤家 著《中国道教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道教历史发展为线索,阐明了道教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潮流的关系。对道教思想的研究,补充了以往哲学史的某些缺环;揭示了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特别是化学、医药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
道教天心派北极驱邪院研究刘莉 著;任军 编道教天心派是出现在北宋初的道教新符箓道派。天心派的法术称天心正法,源于唐代正一法术和“闽越巫术”,它的主旨是驱邪除魔和为国家和民众消灾却祸。本文通过对北极驱邪院的出现、渊源,北极驱邪院的职能,“印”、“律”和“法职”,与其他道派的关系等各个方面的研究,使我们对宋代道教的发展变化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
出土文献与早期道教姜守诚 著早期道教与民间信仰、方术及丧葬礼俗的关系,是一个重要且颇具难度的前沿性课题。本书立足于考古新材料,结合有关传世文献,广泛借鉴前人成果,运用缜密的逻辑分析,通过翔实的文献梳理和考证,就某些重要议题加以论述和概括,提出若干新见解,丰富和发展了早期道教史的理论建构,对出土文献研究亦有积极意义。作者以敏锐的问题意识,抓住核心线索,提纲挈领,小中见大、以点带面,系统揭示出早期道教与方术、民俗的互动融合。在研究方法上,本书援入多种手法展开跨学科、立体式的综合研究,遵循“二重证据法”的原则和精神,注重收集出土文献及考古实物,深入发掘材料背后蕴含的丰富信息,并将其与传世文献进行比对和参证,藉此拓宽了以前比较单一的研究视野,有力佐证了早期道教对世俗社会的深远影响及其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
-
南怀瑾作品集南怀瑾 著《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内容提要: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道教史著作。全书分为八章,对道教的学术渊源,道教的建立、成长、扩张和演变,道教的流派、人物与经典,帝王与道教的关系,以及道教的研究情况等,做了简练系统的叙述。书末附有道教资料和《道藏》介绍,可资参考。
-
道教医世思想溯源杨洋 著《道教医世思想溯源》为学术类图书。《道教医世思想溯源》通过对《太平经》中出现的道教医世思想的梳理,以及葛洪对医世思想的诠释和发展,讨论了道教医世思想在汉晋时期的形成与发展,并认为这一思想在明清时期趋于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