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图解道教张梦逍 编著最地道的汉民族心灵救治良方。从“道”之宇宙观到符咒的画法,丰富的细节满足您对道教的一切好奇。500幅手绘插画,近百张示意图表,形象展现中国道教的博大精深。全新编辑手法,给您阅读新体验,从任何一页读起都有新惊喜。道教是中国唯一本土宗教,它的清静无为、修道成仙的特质,使现世的人们求得了生命的宁谧和圆满。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甚至是学究天人的李白、苏东坡,都对它如痴如醉,可以说它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也正是有了道教,才使我们的文化变得丰富多彩,才使我们的生活烙上深深的中国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为了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本土宗教,我们出版了《图解道教》一书,分为道教历史、教义、宗派、经典、神仙、仙境、道术、科仪、文化与民俗等九个方面,让您更全面地认识道教,体味道教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
道教自然观研究赵芃道教自然观是在继承道家人文自然观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宗教化的宇宙观、天人观、生命观,以及包括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之“行为”观等方面的综合观念。道教自然观强调了“自然”所具有的“本然”“本性”“ 本质”“规律”之内涵,强调以“道”为本体的认识论,“自然”“道也” “道本自然”等思想构建了道教自然观的思想基础。本书通过“宇宙生成论 ”“道之本体论”“生命之道”“生死之道”“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生活观”“治政观”等方面,重点论述了道教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及逻辑体系构架,展现了道教自然观作为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蕴含的丰富思想。从“宇宙生成”开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由于“宇宙运动”产生了“天”和“人”,通过对“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产生了对生命及其运动、演化等思想内容新的认识。并通过 “生活”“治政”等行为“实践”天人关系的“自然”和谐统一。这种具有创新理论体系和系统思想内容的道教自然观,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潜在价值和无穷魅力,必将对道教哲学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完善产生一定的影响。
-
茅山道教志杨世华、潘一德茅山在道教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原名句曲山,因三茅真君于此得道成仙而名为茅山。《茅山道教志》与过去的《茅山志》不同,对茅山的历史沿革,神仙、真人、宗师等人、神,道经志书,以及宫观和科仪等等,进行了重新梳理,既利用了原来志书的资料,又有许多新的补充,全书后半部分的内容,搜集和整理的新资料更多,完全是清代以来最新最完整的一部茅山道教志书。
-
云南道教史萧霁虹,董允 著“云南宗教系列专史”就是在上列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丰富和深化而成的。 《云南道教史》也是在《云南方志:宗教志》、《云南宗教史》的道教专章上扩展、丰富、深化而成的。《云南道教史》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云南道教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新成果,坚持客观纪实的原则,记述了道教在云南的传播发展历程及其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关于道教传入云南的年代,前述论著虽有“东汉入滇说”和“三国入滇说”,但目前文献资料尚不充分,只是分析推论。唐代以后,特别是明代,道教在云南广泛传播和发展,并与云南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云南道教显著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道教是我国本土产生形成的宗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摇篮和载体,孕育和发展了中华民族许多灿烂文明成果。因此,《云南道教史》的出版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认识云南道教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并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道教的丰富内涵,从而继承和发扬道教文化的优秀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易山道海得涓埃伍伟民 撰吾友伍群伟民,自攻硕士学位始即从潘先生雨延治《易》与道教。既有声矣,而才德为有司所属意,拔寘案 间,非其好也,吏隐而已。而师门之所授,盖未尝一日忘之也。原夫吾民之守、吾俗之成,自汉东京后已非纯乎尧舜、周公、孔孟之道矣,而实杂夫佛、道二氏,近世复益之以泰西诸说。上至秉钧,下及编户,而不然矣。虽代有欲挽澜于既倒者,终莫能效,盖若人者已亦莫能外之也。儒非出入佛、道不足以自立,而佛、道不采儒说亦不足以自存。盖三教已若调羹然,混一而深入吾民之骨髓矣。今而欲采石他山,亦须能与吾人心性所蓄者化,不然不足以植根吾土也。即以伍君所研《易》与道教言之,《易》,儒之经也,道教之创有取乎释,人多知之,而罕知其亦有取乎《易》也,魏伯阳之著《周易参同契》、《太平经》之言《易》是已;儒,仲尼之徒也,而儒学后世之兴有采乎释,人多知之,而罕知其亦有采乎道也,退之之服硫磺、朱元晦之作《参同契考异》日已。
-
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新开展傅凤英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二十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新开展》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陈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崂山论道李宗贤《崂山论道》崂山论道学术研讨会是崂山太清官与学术界首度联手的一次圆满、成功的盛会!其目的在于挖掘、提倡和推广道教的和谐理念及积极思想,发扬道教人间关怀的慈悲情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是要借助这个文化平台来加强道教界与学术界的联姻,共同探讨道教对于当今人类社会的独特意义,将“崂山论道”打造成国际学术界与道教界进行学术交流的品牌论坛,并通过与各位专家的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道教的文化内涵。会议上,各位专家、教授、高道各抒高见,论述精辟,见解独到,将道教的和谐精神以及道教对人间社会的关怀一览无余的展示在世人面前。《崂山论道》就是在此次会议的基础集结出版。
-
伍守阳内丹思想研究丁常春冲虚子伍守阳是明末著名内丹家,内丹清修理论的集大成者。本书首先对伍守阳生平、师承授受、著作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第二,探讨伍守阳内丹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主要探讨了内丹清修派自唐宋至伍守阳之前的基本理论;第三,从丹道理论、丹法结构等方面揭示伍守阳内丹思想之奥秘,并对伍守阳与柳华阳之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对伍守阳三教合一思想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分析了伍守阳内丹思想的特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
道家二十讲梁启超、胡朴安、等本书共二十讲,内容包括:从“知不可而为”到“无为无不为”、庄子的入世方法、道家与道教、道家的自觉、道家是个幽默派、历史上的庄子、新道家与玄学、“真而又真之真实”、道家及其对自然的探索、道与艺术精神、道家学说的全盛期、道家玄理之性格、老子言道这六义、说“仙”与“道”、道家的社会关怀、自然——禅宗的道家之源、为道学正名、老子的智慧、道家的生死观、“人无道则不立”。
-
王明集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之一种。王明先生是中国道教研究的卓有成就的开拓者之一,一生著述宏富,本书是其学生在前已出的两本文集中再精挑细选能够代表王明先生学术风貌的重要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选王明先生对重要道经的考证性文章;下篇主要是王明先生在改革开放后,讨论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为方便读者了解这位学界前辈的治学经历,本书还将胡孚琛撰写的《王明传略》收于“附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