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道教心理健康指要曹剑波 著《道教心理健康指要》一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在“前言”中探讨了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重要性以及道教心理健康理论的历史地位。第一章考察了道教心理养生的理论前提,如天人相应、形神相保、七情致病、情绪适宜等。第二章分析了道教心理保健的基本原则,如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雄守雌,以柔胜刚;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第三章梳理了道教纾忧解愁的具体方法,如情志相胜、开导暗示、松驰疗法、精神分析等。第四章探索了道教参透生死的豁达态度,如气聚气,生死一体;安时处顺,哀乐不入;无需悦生,不必恶死;保身全生,享尽天年等。此外,该书还晓畅有趣,书中各章节穿插了不少名人趣事、成语寓言、小说传说、歌词诗赋、笑话幽默、医案典故、心理测试、统计数据等。作者潜心研究,博览群书,对道教心理健康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值得人们阅读和借鉴。
-
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朱晓鹏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灿烂的”轴心时代 ”的思想范本,是真实地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原型精神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的组成部分。因此,道家思想绝不是陈列在历史博物馆中的僵死了的思想化石,而是仍具有”活的精神”的古老智慧,它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哲学史需要不断返回并驻足的思想原点,成为以后的思想者可以反复从中汲取思想养料、获得思想启迪的重要精神资源。当然,我们今天对以往思想的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原著和史料包括出士文献的考证、整理和诠释,而是应对古人通过哪些具体的文本所体现出的思想和认识作深刻系统的理解和阐释,阐明道家思想作为一个活的思想整体所具有的内在逻辑联系和贯穿的基本精神,以及它所具有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重要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意义,使人们能够在现时代的视野之下,重新关注并展示出其深广的价值境域。同时,我们还要学习研究这些思想和认识生长发展的特有方法和途径如道家哲学的否定性方法,从而使我们也能从中学会”如何思想”,学会以现代意识和批判精神去审视传统思想,为能在当今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中传统中国文化、中国哲学的现代性转换和重建找到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基础,为不同文化的融合创新探索出新的可能境域。
-
全像八仙马书田 著中国的八仙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神仙群体之一。有关八仙的传说故事非常丰富多彩,在民间有着广泛影响,八仙故事可以与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谓“中国四大传说”以及鲁班传说、包公传说、杨家将传说等民间传说相媲美。八仙崇拜历经千年而不衰,至今仍有广泛影响。除在海内外众多道观和名胜古迹中都有他们的塑像和绘画外,在人们的婚嫁喜庆活动、房屋建筑和家具的装饰雕刻、家中摆设及所穿衣饰中常常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以至今天的餐饮行业中,也有以他们命名的美酒佳肴。如今,借助于现代影视剧作、绘画雕塑和工艺品造型艺术的广泛传播,八仙形象更是家喻户晓,深人人心。八仙信仰,透视着中国民众追求吉祥和福寿的民族心态,代表着民众的利益和愿望。八仙,将永久地活在中国人民中间。
-
昆嵛紫气王钦法,王涛 著昆嵛山,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横亘于文登、牟平、乳山三市区交界处,全山南北35公里,东西50公里,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主峰泰礡顶海拔923米,为胶东半岛东部最高峰。它山势峭峻,峰峦连绵,盘回曲折,迤逦百里,水碧山青,林深谷幽。元代地理学家于钦在《齐乘》一书中举之为“秀拔为群山之冠”,金朝散大夫国称也称其“异秀峭拔,为东方之冠”。古山昆嵛,名甲天下,今古皆然。“昆嵛沧溟之间,号称神仙窟宅,至今父老犹乐道之”。历史迈入20世纪90年代,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派春风紫气。1991年5月20日,“中国道教全真派发祥地文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此揭幕。缘各种媒体报道,信息迅速传遍世界各地,昆嵛山这块古老的风水宝地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随之,当代众多的道家佛界人士纷至沓来,勘山探地,上下求索,终而认定这是一处聚天地之紫气的佳境。
-
天道与人心刘敏本书围绕天道与人心这一对道教的基本概念,以中国古代小说所描写的世俗生活中的道教内容为材料,研究天道与人心在不同的时代的契合关系及道教的信仰追求与现实人生的渗透。首先从纵向的角度考察道教的发展与小说的形态流变的关系,其次从横向的角度研究道教思想与现实的人生观念的切入和渗透,考察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认识道教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存在状况,研究道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推动和影响下形成的道教文化。 本书的研究范型是边缘性的学术范型,非传统的文学研究,超出了单纯的道教的范围,主要在如下方面有所突破:首先,具有新的切入点。本书侧重于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宗教文化学研究,这在目前小说的研究中具有创新意义。此前的研究或是纯宗教领域的探讨,或拘泥于文学内部的特点,本书以道教的信仰追求与现实生活的互动为考察中心,研究道教发展变化与小说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考察道教思想观念对小说主题结构表现手法的渗透,能够深刻揭示小说的文化内涵。其次,具有系统完整性。目前学术界对道教与小说的关系已有较多关注,但或是深入到某一时期、某个小说形态研究,或是研究道教哲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缺乏系统完整性。本书以天道与人心的关系为纲,既考察这一对范畴的历史流变形态,又考察其横向展开状态,还深入其纵横联结点,清理出较为明晰的线索,全面展示了道教与小说联结状态。第三本书在道教与小说联结的具体问题上追本溯源,达到相当深度。
-
道教哲学卢国龙 著道教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传统哲学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人类一大文明体系的理论性凝结,有其独特的思想主题,而道教则是推阐这个思想主题的一种理论形态,同时也是致思于这个主题的一段探索历程。所以,谈道教哲学,必不能离开传统哲学之整体,更不能离开其思想主题,否则,我们的研述将会成为无根浮词,流荡而无归旨。这是本书的基本指导思想。天与人或性与天道关系,具有一种相因而对待的性质。这种对待性质,决定了二者的哲学义涵将在相互诠释中得以发畅。推阐天道,离不开对于人性和人事的认主只,这使中国传统的本元论或本体论哲学,都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作背景。反之,审视人性或人事,也必以天道作为依据和准则,这又使中国传统的心性学或精神哲学,具有其内在的宇宙意识。
-
道教史许地山 著中国第一部道教专史。道家思想是中国国民思想的中心,要彻底了解中国的国民性,必先了解道家思想。作者许地山1920年就读于燕京大学文科三年、宗教学院三年;1923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研究宗教史和比较宗教学;1924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民俗学等;1926年在印度研究哲学、佛教。
-
道教的历史许地山 著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表现好、值得佩服的,除了二周(鲁迅、周作人)之外,许地山是第三名。——胡适集这么多学问家于一身,在现代作家中也是罕见的。——郁达夫我们惊叹于他考证之细,也心折于他的论断之正确,他的研究方法完全是科学的!——茅盾“道”的内容极其复杂,上自老庄的高尚思想,下至房中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可分为思想方面和道与宗教方面的道。现在名思想方面的道为道家,宗教方面的道为道教。宗教方面的道教包括方术符谶在里面,思想方面的道家,就饮食易阴阳五行的玄理。道家的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的道教。
-
道海玄微萧天石 著道家之学,在诸子百学中,最为博大高明。精微玄奥。自有古以来,我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思想。无不受其影响。道学最重学行同融,内外兼养,而一以功夫、证验与境界三者,为修行历程之权衡,以为勘证。《道海玄微》为以道为宗。融契儒佛,会通诸子于一炉之新道学启蒙书;于万卷丹经,尤能解脱缚律,不落恒蹊,提其玄要,撷其神髓,以为生命炼养、人生修证之用。全书力主功夫与理论并重,圣功与神化同参。玄言百出,精义绝神,特创生命哲学之新局,凡所敷陈,本末兼赅,体用无遗,实为丹道门庭别开生面、独成一家言之学。
-
中青年学者道教研究自选集王卡 著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近现代中国学术界对道教的研究,从20世纪初至今已近百年。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前辈学者如汤用彤、王明、陈国符等人,在道教经典、历史和内外丹方术的研究方面,曾取得过一些重要成果。但总起来看,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干扰,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内地的道教研究,仍是待开垦的寂寞冷僻领域。相对于当时日本、欧美诸国及港台地区的研究状况,有较大的差距。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道教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的拓展,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就在此改革开放之年,笔者有幸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道教文献学专家王明先生,成为国内首批培养的道教学专业一名新兵。从那以来近三十年,亲眼目睹了中国内地道教研究从寂寞走向繁荣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向以儒释道三教著称,三教被喻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道教即为其中的一大支柱。这个支柱是中国古代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文化的土特产,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近两千年来流传于中国社会,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学术文化、民风民俗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收作者研究道教文献和历史的论文三十余篇,分《经史篇》、《敦煌篇》、《域外篇》、《现代篇》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