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证悟《道经》车乃亮译、著《道德经》,亦名《老子》,或名《老子五千言》,系由三十七章《道经》、四十四章《德经》合一而成。《道德经》是世界道家学派最权威的原始文献,是道教的无上至高宝典。本书以探知老子《道经》的真义为旨,对《道经》重要字辞尽择春秋古义,以期显示《道经》的原旨原意,只有如此,才是《道经》的真实价值之所在。本书名曰《坶子与二十一世纪》,粗看似乎有些唐突,其实不然。自《道德经》出世至今的二千多年里,历朝历代都不乏探秘者,但都只能从中发掘到以那个时代为背景的认知程序。
-
密教的修法手印上十八道法·金刚界法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新编北京白云观志李养正编著本书记述了作者45年来在白云观中的所见所闻,包括近五十年来白云观的变迁以及闻之于老道长们远及清代的史话。
-
中国道教中国道教协会编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我们所信仰的“道”,以“虚”为体,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因此,我们正来提倡宽容精神。世界上存 在著没的文化和宗教,彼此之间有著各种差异。我们认为,这些差异并不必然导致冲突。道教主张“道法自然”。自然界也是由千差万虽的物种构成的,但自然界的运行却和谐而有序。办要我们能够相互宽容,互相尊重对方的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就一定能够和睦相处。为了促使社会人群的宽容更和谐,道教倡导“齐同慈爱”的精神。的谓“齐同慈爱”,不是对所有的人,不分新疏、不论贵贱、都要心怀慈爱之心。道教希望人们要乐人之吉、悯人之苦、济人之危、救 人之急,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果我们人人都心怀慈爱,还有什么冲突是不能化解的呢?今外文出版社邀请中国道教协会编辑《中国道教》注册,向海内外发行。这是宣传道教文化,推动道教共世界各种文化和宗教相互交流。
-
新解道教格言王叔献主编当今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经济繁荣。中华儿女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发扬道教教义的积极因素,服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裨益公民道德建设,是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要求,是道教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亦是道教界的使命和责任。李瑞环同志在与中国道协第六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时指出:“我国宗教文化中有许多的东西迄今仍有进步的意义,特别是一些主张、格言、规定,同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关思想和作法并不矛盾,希望宗教界的朋友们能够对此加以挖掘,进行整理,以便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
-
道德经·南华经张书珩 主编《道德经》与《南华经》这两部道家经典重新编辑出版,延请有关专家将原书高深奥妙、晦涩难懂的古文重新翻译,使之更加适应今天广大读者的需要。为了使本书更具可读性,编者在书中加入了大量精美插图,其中既有书中所提到的人物画像,又有古人诠释人生意境的精美画作。奥妙幽深的文字与美仑美奂的图画相差得宜彰,这就使本书成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完美之作。
-
道教与南岳湖南省道教文化研究中心编本书内容包括:唐末道士谭峭及化书研究、道教上清派养生仙术简述、司马承祯与南岳道教关系探微、南岳志考述及其仙道史料简介、为易经图书正本清源、老子铭考释、道家道教思想与谢灵运、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魏夫人与黄庭经等五十多篇论文集。
-
新辑十善业道经白话讲解黄胜常编著著者名取自书后黄老师简介。本书包括:《十善业道经》的背景介绍、《十善业道经》经文、《新辑十善业道经》经文、白话新解《新辑十善业道经》及法要等内容。
-
道教史发微潘雨廷著《道教史发微》是作者撰写《道教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论述先秦至近代道教史的核心内容,介绍仙与道各种流派的修行方法。<
-
神霄雷法李远国 著中华道教,源远流长,精深广博。它肇自中国上古的原始宗教、晚周的方仙道和秦汉的黄老道,并以先秦道家的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吸取儒家、墨家、阴阳家、五行家、方技家、养生家、医家以及后来的佛教、藏传佛教等学派的修炼方法、伦理观念、信仰成分,在重人贵生、济世度人、长生成真的基础上,进而追求与道合一的理想下,融会博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种成分,逐步发展而成最具中华文明特色的本土宗教。就道教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自东汉时期天师张陵开创天师正一派之后,道教正式以一个独立的历史宗教走向历史的前台。同时,又有张修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亦活跃于社会。其后,陆续有上清派、灵宝派于魏晋间问世,遂与天师正一派三足鼎立。此外尚有李家道、帛家道、清水道等支派,亦分布大江南北,传教布道于魏晋的社会之中。随着道教的发展,唐宋之际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流派,主要有北帝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净明派、天心派、太乙派等,他们虽然皆奉道崇德,以三清道祖为尊,但在理论、修为与道法上却各有特色,从而极大地充实与丰富了道教文化的内涵,拓展了道教思想的精义。这是以张陵为代表的道教符箓派在汉晋、唐宋之际的基本情况。与此对应,自汉唐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钟离权、吕洞宾、陈抟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由之张伯端、白玉蟾等创内丹派南宗之门庭,王重阳、丘处机等阐北宗——全真道之玄机,陆西星、李西月又开东派、西派之门户。此外,尚有中派、三丰派、伍柳派、青城派、龙门派、华山派、广慧派、金山派、遇仙派、清静派、云巢派。霍山派、觉云派、西竺心宗、南天派、阎祖派、隐仙派等,他们皆以内修丹法、外施道德为宗旨,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性命双修,全真守一。正如《晋真人语录》所曰:“若人修行养命,先须积行累功。有功无行,道果难成。功行两全,是谓真人。”所谓“累功”,即指修持真功:“若要真功者,须是澄心定意,打叠精神,无动无作,真清真净,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所谓“积行”,是指度人积德:“若要真行,须要修行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诱善人入道,修行所为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行也。”真功真行,双修双全,方为全真。与传统的道教相比,全真诸派重视内丹之学,虽刻意淡化符咒之术,但亦运用符咒为人治病解厄、祈晴求雨。由于内丹学说的兴盛与影响,传统道教中的符箓诸派也纷纷采纳其学,以完善旧有的修炼体系,改革古老的符咒道法。于是,一种融道教的丹法、气法、符咒、方术等为一体,吸收儒家理学“正心诚意”的理念、佛教“明心见性”的禅观、密宗“三密相应”的密法,并以雷祖崇拜为核心的新型道法——雷法,应运而生。对雷神的崇拜和雷法的修持与运用,是中华道教中最重要的一种信仰及一门法术。它源自中国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即包含着人类文明中最早最本质的自然崇拜,亦保存着人类企图控制造化、主宰天地的胆略与努力。它将人们对天地的敬畏、对神灵的崇拜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三者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在道教中,对雷神的崇拜由来已久,且非常广泛。尤其是唐宋以来,由于众多道门高真的倡导,雷法盛行天下,一度雄踞万法之首,成为道教法术的最高代表,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影响甚巨,时至今日。在众多的道教流派中,对道教雷法的形成及发展,首推神霄派的贡献最大。因此,我们探讨道教雷法的理论、方法、演变及其影响,理应从神霄派的研究下手。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对道教历史日益的关注,先后已出版了一批有关道教历史沿革与流派的成果,但至今未见关于神霄派及其雷法的专著,也许,本著即为辟荒开拓之作,故难免疏忽遗漏,但总算有了一个开端。依照这个思路,本书将分为八章,分别探讨神霄派的历史、神系、理论、雷法及其社会影响,以求证于道门大德、学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