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道教源流三字经易心莹著;张振国注释讲解道教与儒教、佛教并称三教,是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乃至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要了解中国,必须了解道教。本书由著名道教学者易心莹所撰,内容涉及道教宗派、斋忏、戒律、教理教义等各方面,堪称一部道教简史。
-
道教法术刘仲宇著本书讨论的内容极不易把握。通常,人们将企图直接介入神灵世界的意图和行为,称为神秘主义。道教法术,便是道教中最为神秘的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国神秘主义的代表。面对神秘的东西人们经常会采取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完全盲目地信其为实有,一是视其为胡说与欺骗。这两种态度虽然截然相反,而拒绝对对象作深入的考察则一。本书采取的不是这种态度。本书的写作,尽量地以大量的资料为基础,同时概括出以为适当的理论框架;在提出理论框架时,借鉴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方法和成果,却不套用别人的旗号。不过要想改变当前道法研究中,在理论模型和资料占有上双重的薄弱,却不是本书所能担当的。
-
道德心理学曾钊新,李建华等著本书包括:中国道德心理思想史略,西方道德心理思想史略,道德认知,道德模仿,道德情感,道德范例,道德培养等20章内容。
-
中国道教诸神马书田著中国是个富有造神传统的国度,其时间之久远,数量之众多,品种之齐全,令人叹为观止。民间俗神也芜杂广泛,包罗万象,有我们民族的始祖神,有爱神、婚姻神、生育神,有福禄寿喜财神,有生活、生产保护神,还有行业神等,关系到人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本书以轻松的笔调,对中国民间诸神作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描述,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民间神祗信仰的全貌。本书前附有大量图片,使得全书更加生动活泼。本书和拙著《中国民间俗神》、《中国佛教诸神》、《中国冥界诸神》的出版,给《中国神祗文化全书》的完成奠定了基础。相信不久,完备的《全书》将会问世,也算给中国的文化大厦添上了一砖一瓦。
-
中国名观罗哲文,刘文渊,刘春英编著本书集中国古代宫观之大成,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遍布于中华大地的宫观的历史洲源、建筑特色和造型风貌,同时穿插大量十分珍贵、精美的照片,让读者全方位、多侧面地对宫观有一个深入浅出的了解。
-
道教教理教义清凉道人著本书对道教中于人有益的哲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对人没有太大益处的理论进行简单的介绍,对有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理论进行批判性的说明。
-
道经故事杨玉辉编著现存道教经书主要汇集在明代正统年间编纂的《正统道藏》中,明清以后,出现的道书则主要收在《藏外道书》中。道教经书与《佛经》《圣经》等宗教经书一样,并不仅仅是深奥的讲经说法,其中许多也是通过生动有趣、富有哲理的故事来阐释其义理的。本书就是从各种道教经书中选择了几十则故事,将其用现代白话叙述出来。这些故事基本上反映了古代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而且也是道教的思想和人生追求的具体体现。本书所选故事基本上有这么四种类型:1、描述道教天神的来历的;2、叙述著名神仙的修道历程的;3、反映道教对人生的理想和看法的;4、说明人间的善恶报应的。故事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可谓丰富多彩,也基本上反映了道教思想上的庞杂和多样性。这些故事有不少实际上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哲理,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相信这本《道经故事》不仅能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道教的窗口,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某些生活的乐趣和思想启迪。<
-
道教对联大观谭大江搜集整理孔德先生所编《道教对联大观》,乃其道德学问之小焉者耳。更令人可叹可佩者,而是其对道教内丹学之造诣。丹道学古有天元神丹、地元灵丹、人元大丹之分,内丹学即人元大丹之学。粤自宋元以来道教发展门派纷陈,人元大丹成为道教的终极修炼方式,道派与丹派合一,内丹学遂继隋唐重玄学之后成为道门之显学。余尝谓不谙内丹学则不能真正弄懂道教,不明道教亦难以透道家,而无道家文化之学养,则无法深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堂奥。《道藏》及《藏外道书》等传世的有千二百种丹经,乃是中国古代修炼家前仆后继修真悟道的实验记录,是弥足珍贵的人体科学文献。内丹学乃是伏羲、黄帝、老聃、魏伯阳、吕洞宾、张伯端、王重阳、张三丰等历代贤哲智能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修性命的大学问,可惜近世以来已成千古绝学,能知其一麟半爪者已不多见。余本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学者,1980年秋偶得丹家之传,遂按钱学森教授的指导改行研究道学,以便破解内丹之秘,开展人体科学的研究。余故为此夙夜忧心,遍访明师,如此精诫治学,殆天授乎!余足迹所遍全国山水名胜,独以为五台山下之台怀镇,武当山下之丹江口市(古为均州),为佛道灵气所钟,孔德先生于此治学修道,其能异军突起亦无足怪。中国道学中之楹联,乃是集文学、艺术、哲学、伦理为一体的文化精粹。先师王明教授早年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师从汤用肜、陈寅恪、唐兰诸先生,一次求教陈寅恪先生问《易》语及世俗占卜之事,陈寅恪先生戏答一联日:“人到万难须放胆,事逢两可莫粗心”。这些年我历经磨难参究术数学,这副对联于我多有俾益。1987年我游历青城山时,忽在一座山门下心有所动,发现牌坊上有一副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这不禁使我想到读《红楼梦》时记忆最深的另一副对联:“事遇机关须进步,人逢得意便回头”。余人生之路亦坎坷不平,为求学12岁负笈离乡,一生竞争了三代人,60年代和40年代出生的同龄人一起考大学,70年代又和50年代出生的晚辈一起考研究生,80年代一起攻读博士学位的人却是60年代出生的青年了;而今不觉垂垂老矣,自己指导的博士生和留学生也毕业多人。回顾个人生命之旅,对以上几副楹联感触尤深,我想读者或许也有所共鸣感慨系之的吧!今孔德先生收集道教楹联竟有数千之众,我想读者必能从中备取所需,得到教益。当今全国游览圣地、楼堂馆所,各类楹联又何止千万,其如“世上善言×说尽,天下名山×占多”之类,内容亦不断透视世俗潮流,足见这也是一种江湖文化现像。
-
道教与人生叶至明主编本书分为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道教文化与现代文明、道家道教思想研究、新世纪道教展望四部分,收入文章50余篇。
-
中国禅学吴言生主编《中国禅学》是大陆河北禅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学术刊物。在净慧法师的倡导和中国禅佛教学者的支援下,经过一年的积极筹备,于2002年6月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创刊号75万字,发表了中国禅宗学者(包括港台地区)的45篇研究论文,13篇书评。论文涉及到禅宗理论探讨、禅宗思想与历史、禅宗与其他宗派的综合研究、禅宗语言文学、现当代禅学研究、禅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在禅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禅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禅学》创办人净慧法师指出,历史进入了廿一世纪,中国禅宗、中国禅学,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弘扬禅学精髓,光大禅宗文化,促进禅学研究,是《中国禅学》的宗旨。作为展示汉语世界禅学研究学术水准的一扇窗口,《中国禅学》将成为海内外禅学研究者交流切磋的园地,努力推动、提升中国禅宗研究的学术水准,并努力使之成为联结东方与西方的纽带。《中国禅学》主编吴言生教授介绍杂志创办的经过和办刊方向。他说,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中国禅学》今后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将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一、发表日本等地学者在早期禅宗史研究方面的先进成果;二、增加禅宗与其他宗教的比较研究,以与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宗教对话相接轨,为建立具有学理性、规范性、普世性的全球伦理而努力;三、体现禅学研究的现实关怀,增强对现当代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