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道教与唐前志怪小说专题研究徐胜男 著《道教与唐前志怪小说专题研究》对唐以前道教与志怪小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而又全面的研究,仔细分析了与道教相关的各种因素在这些小说中的具体呈现,论述了道教的神仙信仰、鬼神观、女性观以及服食、镇妖、尸解、洞天福地等一系列道教理论和实践因素为志怪小说提供的资源与素材,从而揭示了先唐志怪小说中许多故事类型、小说主题、人物形象、叙事结构、情节描写中所蕴涵的道教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道教、佛教文化迅速发展并向社会各层面渗透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萌发并大量产生的时期,这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复杂关系的确很值得深入探讨。胜男的研究聚焦于这一时期的道教与志怪文学,在前人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泛收集资料,发掘问题,多所创获。在一些具体问题上颇有独到的发现和新颖的观点,将前人的相关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胜男这部著作不仅对研究先唐志怪小说和道教之间关系问题感兴趣的学者具有学术参考价值,而且对一般读者来说也具有很好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对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历史有很好的概述,对先唐时期志怪小说的类型、特色等做了全面介绍,在具体研究中涉及了许多生动有趣的问题,引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读者呈现了当时在道教观念影响下人们的信仰、习俗、宗教实践、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精彩图像,读来饶有趣味。
-
道教与书法关系研究阳志辉 著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由汉字书写而成的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是拥有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该论文以魏晋时期为特定的历史阶段,考察当时道教人物的书法艺术成就,书法家与道教关系。论文还从意象精神、形神关系、道法自然三个方面分析了两者内在的相通性。道教符箓与道教法印作为独具特色的宗教符号系统,承载了宗教中人神互通的功能,它们同时从传统书法中借鉴书写和表现技法,该论文分析了两种符号系统与汉字书写的关系。
-
法国汉学家的道教研究张粲 著本书主要以时间为轴线,分三个历史阶段勾画了自明清之际至20世纪法国汉学家对道教的认识过程,涉及明清之际法国来华耶稣会士著述中的道教,19世纪法国汉学早期阶段雷慕沙、鲍狄埃、儒莲、罗斯奈、马塞伦等汉学家对道教的认识,20世纪戴遂良神父、沙畹、马伯乐、康德谟、施舟人、劳格文、贺碧来、傅飞岚、穆瑞明等法国汉学家对道教的研究。本书分析了法国由浅入深、由否定贬斥到相对客观科学的研究道教的过程,突出了法国汉学家研究道教注重文献基础的特征,着重从法国汉学家的代表性论着中提炼核心观点和法国道教研究的精华,以期沟通中法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展中法道教学界的对话。
-
铁鏆施食唐诚青 著,张至容 编本教材在《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原书基础上拆分章节为参谒鬼王章、变台召将章、请冠启圣章、发烛破狱章、召请诵咒章、五供咒食章、召请告符章、五厨施食章、三皈九戒章、宣箓送灵章、回谢安位章。《广成仪制铁罐斛食全集》是四川特有科本,比之《全真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内容较为简洁清晰,次第更为明了合理,故四川法坛只在大型法会时用《铁罐施食》称“大铁罐”,平常法会则用《铁罐斛食》称“小铁罐”。亦常称之为放戒。本书为道教科仪的史料整理,具有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
玉帝正朝唐诚青 著,张至容 编《广成仪制·玉帝正朝集》内容繁复,科仪次第比之其他科本更为完整,本教材在原书拆分章节基础上再次细分为:启坛修香集,凈坛解秽集,都门启师集,催班会将集,祝将变坛集,分辉燃灯集,鸣金振玉集,卷帘朝参集,秉职献供集,宣表遣关集,熏表削函集,步罡拜表集,回坛谢圣集。为方便行科,又稍加注解。本书为道教科仪的史料整理,具有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
道教大辞典吉宏忠,刘仲宇,陈耀庭,丁常云 著本辞典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大型专科辞典。共收有词目五千余条。辞典内容涵盖:道教总类、宗派、社团组织、道家和道教人物、教义、经籍、神仙、戒律、节庆、名山宫观、内外丹术、养生术、道教与古代科技、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重大史实和活动、道教研究机构、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等方面。其中所收当代道教组织及其活动、当代重大事件和当代道教研究机构、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为截止期限。
-
道教与医药养生申琛 著纵观中国历史上的高道,有很多精通医术的人物。他们为何学习医术呢?医术对于修道者来说意味什么呢?道教医学与传统中医有什么不同?原本紧密相连的的两个领域为何渐渐貌合神离了呢?对于想了解这些问题的读者来说,《道教与医药养生》是一种很好的读物。
-
中国道官制度史刘康乐 著道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道教管理体系之一,《中国道官制度史》基于正史、道藏、佛典、文集、出土文献、金石材料、田野调查等史料的系统梳理,全面阐述中国道官制度的沿革和内容,总结了中国道官制度的演变特点和发展趋势,展现了中国古代道教与政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
-
冀南乡村的道教仪式与经籍整理研究李生柱,李云豪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河北广宗一带乡村道教仪式及其经籍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之作。冀南打醮历史悠久,地域特征鲜明,醮仪中所使用的太平道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本书基于丰赡的田野资料对当地盛行的打醮仪式做了民族志“深描”,对至今仍在使用的科仪经书做了整理与点校,使长期“养在深闺”的冀南乡村道教得到第一次规范整理与科学研究,为学界贡献了一个华北地方道教生存现状的鲜活案例。
-
全真史传五种集校高丽杨 校《全真史传五种集校》是对金元全真教史上五部重要史传资料的点校、汇编。 五部史传的书名和内容分别是:(1)《金莲正宗记》,五卷,得名于王重阳所造“七朵金莲结子”的故事,是全真教“五祖七真”的专门传记(“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七真”为长春真人丘处机、无为真人马钰、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玄、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2)《七真年谱》,一卷,逐年记载了从王重阳诞生到丘处机去世的一百一十六年之间的七真的重要活动。(3)《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三卷,记载全真高道三十七人事迹。(4)《甘水仙源录》,十卷,辑录全真高道六十余人的事略。《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甘水仙源录》几乎囊括了全真教由金至元兴盛时期的全部骨干,具体反映了全真道从创立到兴盛的发展历史。(5)《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一卷,有图有文,记载了元代皇帝对“五祖七真”进行褒封的诏书和有关事迹。 五种史传,皆以《道藏》本为底本,以《重刊道藏辑要》等本为校本点校而成;另有秦志安、李道谦两位作者的生平资料和散见作品,以及《宫观碑志》、《古楼观紫云衍庆集》等有助于了解全真历史的文献收作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