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仙风道骨曹流 著;黄强,唐冠军 编《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仙风道骨:长江流域的道教与人格》立足大长江、大流域、大文化,融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为一炉,博大精深、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丛书,您将饱览一条奔腾不息的万古长江,品味一部千秋弥香的人文历史,获得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拥有一册在手走长江的愉悦享受。《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仙风道骨:长江流域的道教与人格》的出版,对于提升长江文化影响力,推进中华文化大发展,促进流域经济新跨越,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
阶译道德经赵德政 著《阶译道德经》是一部用阶梯式方法翻译《道德经》的著作。作者赵德政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方便阅读和理解《道德经》原文。用一目三行的方式,通过阶段推进、承上启下、一步一步的分层解释,达到迅速理解的目的。从而满足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需求。对于帮助普及和理解《道德经》,传承中华道家文明与思想,起到积极的作用。
-
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读本孙亦平 著《中华传统文化简明读本:道教文化》以简明生动的文笔介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源头——道家,详细讲解了道教的形成、发展和它们的思想文化内容与表现形式,以及对中国历史、社会的影响。书中配有道家人物和重要道家著作、道教斋醮科仪、道教建筑等方面的图片数十幅。
-
道教授篆制度研究刘仲宇 著符箓是道教的重要法器,授箓,或称授符箓,是道教最为基本的组织制度。然而,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却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成果出现。本书考察了授箓制度的形成,概述了它在古代社会中的演变,以及当代授箓的情况。成果考察了授箓的仪式,授箓与道教徒的修行、与道教的法术科仪的密切关系。深入探讨了法箓的结构、特点,对于授箓活动在当前的发展方走向,作了初步的探索。现在的成果,填补了一项学术研究的空白。这部书稿入选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
道德经讲义[清] 黄元吉 著
《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仪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道教典籍丛刊:道德经讲义》原刊于清光绪十年,版存四川自流井(今自贡市自井区),黄注本特点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衡情而论,可谓言言玄机,字字精义,故名曰“注释”,毋宁名曰“精义”之为得也,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
-
金元时代的道教[日] 蜂屋邦夫 著;金铁成,张强,李素萍 等 译《道教学译丛·金元时代的道教:七真研究(套装上下册)》是继拙著《金代道教研究——王重阳与马丹阳》后对重阳的弟子谭长真、刘长生、丘长春、王玉阳、郝广宁、孙不二等人的生涯及其教义所作的研究。这六个人再加上马丹阳即是所谓的七真。长真、玉阳、广宁、不二是宁海人。广宁出身于上流阶级,不二是豪族之女,他们二人再加上丹阳,均出身于地方大族。长真的父亲是金银工匠,可以认为是中流阶级的出身。关于玉阳,只知其自幼丧父,其余不明。长生出身于东莱右族,长春是栖霞的名族显姓,似乎自幼为孤。也就是说,长春、玉阳等六人均非贫穷出身,大约都是中等以上的家庭。
以上六人成为重阳弟子的动机各自不同,长真罹风疾之苦时,闻重阳来山东传教,为治病而成为重阳的弟子。长生因相信邻家壁上的题词“武官养性真仙地,须有长生不死人”,于是,在重阳来到莱州时入信。长春在二十岁以前就仰慕“玄风”,十九岁时人道,居住在昆仑山。 -
中国道教史傅勤家 著《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中国道教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道教史的著作,作者从讨论宗教的共同点出发,介绍各家对于道教历史的分期,道教的起源、演变及形成,论述道教的信仰、方术、修炼与规律,道教的典籍、派别和道教官观,阐明了道佛二教的关系及道教对世界的影响,勾勒了道教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脉络。
《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中国道教史》以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对道教思想进行研究,补充了以往道教史研究的某些空白;关于道教内外丹和养生学的研究,揭示了道教对中国古代科学,特别是化学、医药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国文化艺术名著丛书:中国道教史》的出版对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 -
道教史许地山 著《中国文化丛书·经典随行:道教史》引进立体阅读的概念,以“实物仿真件+文本解读”的方式,来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精心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普通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书,从一件件具体的实物说开去,以小见大,生动有趣,从微观角度反映传统社会千姿百态的生活方式,将“科举”、“婚约与休书”、“花笺与信物”、“奏折”、“当票”、“地契”、“状子”等反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婚姻制度、爱情观念、古代官制、典当制度、土地制度、司法制度等一系列传统社会制度的内容纳入进来。翻开这套书,就如同走进了一座“流动的文化博物馆”。
-
道与中华典籍外译包通法 著《道与中华典籍外译》借鉴语言哲学“语言是存在之居所”之哲学命题与学理,以及“人活在语言中”“语言是人类的最后精神家园”的认识论范式,基于语言本体论义理,以人文语言观和后殖民主义语言行为理论,振起“文化平等对话”的文化自觉意识,践行语言本体论翻译观,回归文本自身,关注文本自身,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运用于典籍翻译的思辨、实践和评鉴,从而使我典籍翻译从关注“语言意义自主实体”走向关怀语言表征的汉典籍精神内敛和哲学形态,为实践异化、创化翻译我古典籍的核心思想,建构汉文化哲学形态的普遍意义的知性体系提供一种可资途径。
-
中国道教文化之旅从书冯广宏 著;张继禹,陈明昌 编《中国道教文化之旅从书:圣迹仙宗青羊宫》主要内容包括:祖庭圣地聚珍奇、八卦亭上寓妙理、双铜羊身合川俗、三殿以外有三台、张仙诗碣称双绝、丹台碧洞二仙庵、臬台良璧遇高道、康熙皇帝题庵名、本忠永亮建丛林、二仙庵诗成佳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