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白话坛经魏道儒注译《红楼梦》第22回写到“宝玉悟禅机”,薛宝钗向他讲了一个慧能与神秀呈偈比试的故事,对于贾宝玉形成消极遁世的人生观有重大影响。凡读过这部伟大作品的人,都不会陌生。这个故事就出在《坛经》中。从已经发现的材料看,《坛经》出现在中唐八世纪晚期,是禅宗中主张心学一派最具代表性的典籍,对于此后的士大夫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只反映在像《红楼梦》这样的文学作品中,还表现在更深刻的心”,“不立文字”,而《坛经》则以文字传世,应该说是大违慧能宗旨的。然而,《坛经》恰巧就在大树特树慧能的宗旨,并且规定,惟有“递相教授”一卷《坛经》,才是“不失本宗”。它否定了一切权威和言教,全是为了肯定自己的权威和言教。它缺乏自我批判。据传,《坛经》是慧能所说。但慧能其人与禅宗的鼻祖达摩一样,那形象是几经塑造的。仅慧能的籍贯、出身、民族,就有多种说法。禅宗需要的是理想化的领袖,而不完全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至于制造伪经、篡改原典,更是佛教史上常见的现象。从禅宗讲,佛祖言教,无非是哄弄愚夫小儿的空拳黄叶,所以,作假于道德无碍,教义上也通得过。《坛经》迭经修正,就证明它与慧能本人的思想不全是一回事,所记事件也不能视作信史。它反映的是一种思潮,一种存在于中唐以来,值得研究的思潮。《白话楞严经》是三秦出版社出版的佛教文化精华丛书之一。《白话坛经》注释力求简明,紧扣原文,不作繁琐考证,以有助于理解原典为目的。作者将《白话坛经》逐字逐句进行翻译、注译和解释,以方便广大学者和佛经爱好者阅读收藏。
-
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52册)》中的“藏”即容纳收藏之意。佛教的经藏内容博大精深,除本身之教义外,还涵括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今人读佛经,或觉深奧,或觉浅显,或觉平淡,或为之欢欣鼓舞。而即便如此,也难领略佛理之全貌。佛的智慧是出世的明了,是通透的觉悟。对于佛教来说,这种出世的大智慧是消除众生业累的法宝,也是人们心性修炼的关键。所以我们在佛教为数近万的典籍中,优中选精,精中选粹。被修行者视为修心指南的《金刚经》,采用了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译本。其文字之优美,向来为历代文人爱重持诵。而六祖惠能的口诀,更是对金刚经的有益补充。而字数最少、内涵丰厚、流传广远的《心经》则采用了玄奘大师的译本与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的解说,务求为读者提供最为优秀的读物。禅宗的奠基之作《六祖坛经》,由六祖惠能说法,弟子法海集录。《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52》除名家批注外,还配以清代以来流传甚广的《释迦如来应化事迹》。细数佛祖生平之事,与图说组成了另外的阅读体验。《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52册)》流淌着一种人生大智慧,浅显流畅的文字、简洁独特的观点,将佛家的经典娓娓道来。希望能帮您在俗世凡人的生活中,以澄明、透彻的心境对待生命,还原喜乐自在的人生。
-
虚云和尚开示录(释)净慧编虚云大师与太虚大师、弘一大师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名倾海内。虚云大师宗风独擅,诚人天之眼目,被誉为禅学泰斗。近百年中,大师出世为人,建丛林,振宗风,高提祖印,成就众生,续佛慧命于末法之世,开示一切悟入佛之知见,功追昔圣,德迈时贤。 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凛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
-
地藏菩萨本愿经白话解释(唐释)实叉难陀译;胡维铨演述佛自己说有三种:一个叫地藏本愿;一个叫地藏本行;一个叫地藏本誓力。现在即用他第一个为经题
-
大乘起信论校释(南朝梁)真谛译;高振农校释主要内容:在佛教典籍里,大乘起信论是一部与中国佛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论著,也是近现代佛学研究中争议最大的一部论著。中国和日本的佛教学者都曾对它的真伪及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发表过许多言论。直至今天,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因此,对于起信论,仍然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校译之余,仅对这部论著的基本思想,关于真伪问题的计谋,以及它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等等,作些简要的论述。
-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陈兵著本书内容包括佛教禅学源流、由禅思所见的身心世界、禅定的基本方法、佛教禅学与东方文化、佛教禅学与现代“人学”等5章。
-
中国佛教图象解说业露华撰文;张德宝,徐有武绘图内容分为:诸佛部、菩萨部、观音部、罗汉部等7部分。
-
六祖坛经惠能著;杨惠南编撰《六祖坛经》简称“坛经”,原名是《六祖惠能大师法宝坛经》。这部书是诸多中国和尚所写的作品中,唯一被尊称为“经”的。它不但是禅宗最重要的典籍,也是探讨中国文化的读者们不可不读的作品。胡适之将它列入“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当中;钱穆也认为它是探索中国文化必读的典籍之一,还说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白话文的作品。《坛经》的版本很多,其中以敦煌古本及元朝至元本最为著名。至元本虽较后出,因而多少丧失了惠能大师说法的原貌,却是流通较广的本子。后代依至元本为底本,又略有增删,却不出至元本的左右。
-
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58》中的“藏”即容纳收藏之意。佛教的经藏内容博大精深,除本身之教义外,还涵括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今人读佛经,或觉深奥,或觉浅显,或觉平淡,或为之欢欣鼓舞。而即便如此,也难领略佛理之全貌。佛的智慧是出世的明了,是通透的觉悟。对于佛教来说,这种出世的大智慧是消除众生业累的法宝,也是人们心性修炼的关键。所以我们在佛教为数近万的典籍中,优中选精,精中选粹。被修行者视为修心指南的《金刚经》,采用了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译本。其文字之优美,向来为历代文人爱重持诵。而六祖惠能的口诀,更是对金刚经的有益补充。而字数最少、内涵丰厚、流传广远的《心经》则采用了玄奘大师的译本与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的解说,务求为读者提供最为优秀的读物。禅宗的奠基之作《六祖坛经》,由六祖惠能说法,弟子法海集录。
-
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编辑局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57册)》采用的重编影印的形式,与排印本相比,忠实于底本的优势,起到反映刻本面貌、可供研究刻本状况之功;与单纯影印本相比,它又吸收了排印本校勘的优势,把历代主要藏经行文差异汇校在一起,是读者得持一本览全局之效。也就是说,《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57册)》汇现代印刷科技之便利,积十数年孜孜校勘之苦功,使得它在写本、刻本、近现代印刷本、数码本这一汉文大藏经的发展序列中,位于近现代印刷本的最高端,从而在汉文大藏经发展史上,树立起自己独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