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藏传佛教典籍精选精译万果编译该书选入了藏传佛教嘎举派著名典籍《大手印俱生和合》,同时还首译了一部分藏传佛教仪轨方面有代表性的著述。通过译者精心翻译和注释,为读者全方位地了解藏传佛教提供了一部真实可信的翔实资料,无疑会受到广大藏藏学爱好者和藏学研究者的欢迎。<
-
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撰;陈士强导读本书是梁启超先生拟撰的《中国佛教史》的未定稿,其特点是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予以扼要的阐述。
-
佛教手册宽忍编著这本手册共12章,按四大部分划分,其中佛教在印度的创立、传播及其基本教义为第一部分;我国汉、藏、巴三大语系佛教各宗及其派系渊源为第二部分;佛教常识、佛事仪规、丛林组织等为第三部分;全国重点奇院、佛教胜迹、石窟造像、中国佛教协会历届会议、佛教院校、港台佛教以及和各国佛教的友好交往等为第四部分;宗教政策和有关文件如宪法、刑法中有关宗教政策的条款及有关文件、讲话等作为本书的附录,供读者检索参考。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色有广狭两种意义。五蕴里的色是广义的色,是一切物质的总称。十二处,十八界中,色处与色界的色则为狭义的色,只指称某一部分的物质。广义的色包括了地水火风四大种,以及四大种聚合而的所造色。
-
印度哲学与佛学高扬等著本书虽为编辑之书,但题材重大,解决了几千提不定期两个困扰我们的重大文化问题,为此我们深感欣慰。尤其是书内作者文中体现出来的强烈人文精神和公民意识让人大为感动。<
-
慧远评传曹虹著慧远是早期中国佛教史上最著名的高僧之一。前期追随道安,其师生相契之缘素称弘道佳话,后入庐山建立东林寺,使之成为南方的一个佛学中心和学术渊薮。他极为敏锐而积极地利用当时佛教发展的条件,迎请精于阿毗昙学的僧伽提婆等外国学僧入山译经,还与北方鸠摩什法师书面交往,积极关注佛教东传过程中最前沿的理论课题,且对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及习俗之间的矛盾和危机,作出富于人格力量和理论深度的回应。其弘教业绩和思想探索代表了东晋后期佛教发展的某些重要的历史步伐,其所倡导的念佛立誓实践也具有中国净土教发达的源头意义。慧远的思想、学养及人格的影响力颇为深广,甚至远达于朝鲜、日本等国。<
-
僧肇评传许抗生著僧肇是我国佛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高僧,在历史上影响不小,并被后人誉之为我国的“解空第一人”。僧肇所处的东晋十六国时代,正是我国佛教的“始盛”时期,其是僧肇服膺鸠摩罗什所弦传的大乘中观佛学,撰写了我国佛学史上的名篇《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等佛学论文,从本体论与解说论两个方面系统而又深刻地阐说了大乘中观佛教哲学思想,并把印度佛学与我国的老庄玄学相结合了起来,不仅使我国佛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且也对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中国佛教逻辑史沈剑英主编佛教逻辑源于印度,它的正式名称冠为“固明”。固明译传入我国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公元5—6世纪,即东晋末以迄南北朝时期,这期间传入的主要是古固明,对当时思想界的影响并不大。第二阶段在7世纪上半叶,即初唐时期,传入的是陈那创立的新因明,由于玄奘的译传和倡导,对佛门弟子和思想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阶段在公元8世纪以降,即中唐以后西藏地区传入的法称一系的新因明,它对藏传佛教和思想界均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8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本土已渐趋衰落,至13世纪初至于消失,由此我国在佛教逻辑的研究上已超过印度,并保存了许多在印度失传了的因明典籍,而且早在唐代,因明即通过奘门弟子的传授而传入日本和新罗(古朝鲜)等国,故中国堪称为因明的第二故乡、基于此对中国佛教逻辑史作深入的研究当是很有必要的。
-
大念住经要义陈燕珠编述本书是一部十分完整而且精致深入的修行体系。是佛陀对那些有强烈修行意愿、住在森林中、远离愦闹、过着出家清净梵行的精进大弟子们,所提供的最详实、最宝贵、几乎包含全部修行步骤的开示。
-
佛教入门三字经(明)吹万老人原著;印光,杨文会修订;罗颢注释讲解本书涉及到有关佛教起源、流传、佛教宗派史及佛教基本义理与特性等。主要分为佛教起源、中国佛教和佛法概论三个部分。
-
超凡入圣姚南强著[内容简介]佛教认为,学佛的目的,并不是教人只作纯理论上的探讨,佛学三藏十二部,浩瀚如海、博大精深,常人以毕生精力亦未必全能读通。学佛的根本是在于指导人生、躬行实践,由此才能信解行证,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只有依佛法精进修持,才能逐步破除主观虚妄的偏执,才能妙契宇宙真如实相。佛法重在生活,重在寻常日用,佛教教理中蕴蓄着与时俱进的理论成分。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佛教想要重焕生机、再现活力,首先必须从理论到表述都能紧密结合时代的需要,以现代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要想传播佛法,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理解佛法,准确把握佛法的深刻内涵和积极意义。本书正是本着浅、简、新的原则编写的,是从不同的视角入手,通过对一些艰深的佛学命题的专门探讨,旨在推动传统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化阐释,突出佛陀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本怀。本书由丛书编委会约请海内外著名的法师、居士、学者主笔,用语体文、简体字写作,行文流畅,文字优美,生动活泼,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具有通俗性、趣味性、可读性的特点,相信定能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