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日藏宋刻《释氏六帖》研究钱汝平 著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佛学典籍的文献考证之作,是国家社科2014年项目,现已结项。《释氏六帖》是五代时期编纂的很早的一部具有辞典性质的佛教大型类书。但此书自宋以来一直传本较少,并早已失传。日本东福寺藏有日僧圆尔辨圆从南宋携回日本的宋刻本,是迄今所知现存很早的该书的刻本,而国内只有民国《普慧藏》据日藏本出版的铅印本。由于《释氏六帖》传本稀少,学术界对该书的研究并不很多。本书共分17章,前六章主要考述《释氏六帖》作者、保存者的生平,《释氏六帖》刊刻源流、体例等。接下八章是对《释氏六帖》引用《宝林传》《高僧传》等八部著作开展探源、稽核、论述等文献研究,每部均专列一章探讨,探讨内容有且只有文献价值方面。很后一章是对《释氏六帖》的宋刻本、宽文本、《普慧藏》本文字异同对勘举要,揭示后印本多有臆改、臆删、臆补、臆乙之弊,对利用此本的学者会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
泰州光孝律寺志葛崇烈 著,法空 编本志本着求实存真,秉笔直书原则,全面系统记述光孝寺的历史和现状。事件背景记述本着“详古略今,详远略近”原则。本志共设九章,各章根据记述需要下设节或者节、目,随文配设相关的注、图、表、附录。本志上限不限,因事而异,尽量追至事物发端;下限至2019年。
-
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的史料分类基本借鉴《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分为寺院兴废、高僧大德、名家诗文、逸闻杂记、考古发掘史料和外国史料六个部分。《金陵大报恩寺史料选辑》辑录的是为《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未收录,而能反映南京大报恩寺史上某个时代的基本面貌或跨时代的重要变革,或其对各个时代政治、宗教、社会、文化等的影响的史料。因此,它并不是一部南京大报恩寺的全部史料书,或者说是一部独立、完整的大报恩寺史志,而是对《折疑梵刹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二书的补充,三者一起共同组成为一部大报恩寺全部史料书,成为一部南京大报恩寺全史。
-
普陀学刊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编《普陀学刊》第十三辑分为特稿、佛教思想研究、律宗研究、寺庙研究、仪式研究、佛教中国化研究、佛教文献及文献学研究、现代佛教教育研究等专题,既有对佛教经典与思想的研究,也有对佛教中国化及佛教现代教育等当代议题的研究,反映了学术界近期的动态成果。
-
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研究王艳琦 著本书是一部有鲜明学术特色,集田野调查和研?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艺术历史及发展演变概况的图文著作。从中南半島湄公河次区域地区所属六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地理环境和文化圈等角度综合分析后划定了研究范围,将包括缅甸、泰国、束埔寨、老挝四个国家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德宏州等)接壤的以内陆流域文化和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为主的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研究范围并进行分析,内容涵盖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中国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史概况,各国各地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内容与艺术特色研究,南传上座部佛教壁画风格演变等。本书可供相关领域教师、研究人员、学生参考,也值得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佛教经典释义翟艳春,张庆华 译《佛教经典释义(共2册)》包含了,《法华经释义》和《楞严经释义》两本书。《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历史上曾经有过多种译本,以姚秦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此外,迄今已发现了分布在克什米尔、尼泊尔和中国新疆、西藏等地梵文写本四十余种,并译成了藏文本。翟艳春与张庆华在教学与研究工作之余,致力于佛教研究,以经典作为契入品,注疏《法华经》。以为当代佛学急需回归经典而正本清源,《法华经》最能体现大乘佛教特色,直述诸佛出世之本怀及度生之方便,具有极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本书以历代疏解为基础,释义精准,贯通义理,超越宗派囿见,梳理各品关系,彰显经文真实义,补充译本之不足,为当代注疏佛经提供范式,为后来者所参考也。《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
佛学概论姚卫群 著本书是对佛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专著。曾在2002年出版过,此次出版对多处内容做了更新和修订。书中对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扼要地勾勒,对佛教主要典籍的形成、发展及种类进行了概述,并就佛教学说中的主要理论进行了系列专题研究。作者考察了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观念及核心思想,阐述了它们的产生原因、发展脉络、历史影响等,探讨了佛学思想的发展规律、对社会和人生所起的作用、在人类思想发展目前所具有的地位等。本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科研院所学者的专业用书,也可作为一般读者系统了解佛学知识的基础读物
-
中国汉传佛教经籍西文译本书目朱峰 编本书搜集整理1831一2017年由传教士、汉学家、宗教学者、民间居士等翻译者译成西文的中国汉传佛教经籍的书目,书目信息包括佛经汉语名称、中文译著者、译本语言、译本性质、译者、佛经西文译名、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时间,是国内第一部以佛经西译译本为主题的西文书目汇辑。
-
金刚经[后秦] 鸠摩罗什,田茂志 注译《金刚经》为国学经典丛书之一,是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1)译出。1卷。以后相继出现5种译本。本次所注译底本为鸠摩罗什本。鸠摩罗什所翻译的大乘经论很多,如般若、法华、净名、弥陀等经,智度、中、百、十二门等论,信实而能达意,文笔又优美雅驯,在翻译界被认为是第一流最成功的译品。所以,鸠摩罗什的译典,千百年来受到国人的推崇,得到普遍的弘扬。本次又加以详细的注解和释文,方便初学者学习。本书国学经典的平装本重印17次,本次为国学经典平装本改造升级为精装本,做为精装本后会有较可观的销量。
-
印顺中观思想及其绎论欧阳镇 著本书内容结构上,分为五章,章下设节目。按先后顺序,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分别为:印顺中观思想的形成、印顺中观思想的主要内容、印顺中观思想的显著特征、印顺中观思想与菩萨道和印顺中观思想与人间佛教。从各章来看,每一章内容均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并构成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总体来说,从第一章至第五章,每一章与其后一章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具有严密的逻辑发展程序。也就是说,全文紧紧围绕一根主线,即从印顺中观思想推理演化而形成人间佛教的逻辑过程,展开全面的论述。如果以最后一章印顺中观思想与人间佛教为章的起点,依次按章逆推,那么全文可以说是一种回归溯源性的探讨。本书对印顺人间佛教的形成过程作了较为完整和系统的论述,特别是指出从印顺中观思想到人间佛教建构,必须经历菩萨道的推理演化,其间不是简单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可以说,菩萨道思想体系在印顺中观思想至人间佛教建构之间起到了一个桥梁纽带作用,这也充分肯定了菩萨道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学术界在探讨印顺人间佛教思想源流时,这一点长期以来却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