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一心万法柳幹康,陈文庆,刘泽亮 著永明延寿是唐末、五代、宋初的重要佛学思想家,作者在全面整理、点校《永明延寿禅师全书》的基础上,积十数年之功,全面梳理延寿一体(心体)两翼(观心、万善)的思想体系,对其以“禅尊达摩、教尊贤首”为代表的延寿圆融诸宗思想及其由禅门法眼宗三祖到净土宗六祖的形像变迁作了深入的阐释,是基于全面占有延寿全部原始材料之上对延寿思想进行多维度系统研究的一部力作,特色在于新材料、新视点、新成果,将对延寿佛学思想研究起到重要的理论推动作用。
-
《太平经》与东汉确译佛经复音词比较研究李振东 著东汉时期正处于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急剧转化的时期。道教典籍《太平经》和东汉佛典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宗教文献,具有口语化和通俗化的特点。而这些借助宗教文献保留下来的口语词,对于探索汉语词汇发展的轨迹具有重要的意义。
-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熊十力 著本丛书为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开创者熊十力(1885-1968)的著作集。搜集整理了熊十力的全部成书著作。
-
辅教编张宏生 著北宋是中国思想史一次深刻变化的时期,当时新儒学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欧阳修,效法韩愈,也致力于排佛。他所著的《本论》就提出了排佛的三大理由。契嵩大师的《辅教编》是针对《本论》而作的驳斥,它的问世,不仅是对近千年来儒释紧张关系的历史终结,而且对宋代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异部宗轮论姚治华 著本书主要陈述部派佛教时期二十部派纷争杂现的宗义。世友菩萨不仅申述各部派要义,并且摧邪立正,对各派提出正确的认知。本论的价值有三:一是了解部派佛学不可或缺的资料;二是认识大乘佛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三是为建设现代佛教的思想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本论另一项价值,涉及菩萨利他思想的讨论,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在原始佛教时期就有表现。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都破除了对小乘佛教只求自安自度的错误印象。
-
优婆塞戒经能学 译本书是佛陀为善生长者所说的在家戒的经典,是由《长阿含经》中之《善生经》敷演而成的一部经典。 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脱等二十八品,阐释菩萨的发心、立愿、修学、持戒、精进、禅定、智慧等内容。经中引用的经典丰富,有《法华经》《大城经》《智印经》等。
-
佛国记吴玉贵 译本书是东晋沙门法显撰写的一部纪实性游记,全面记述了法显西行取经的经历,内容涉及到五世纪初年中亚、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三十个国家的地理、交通、宗教、文化、风俗、物产等,是研究佛教史、中外关系、印度历史不可或缺的材料。 我们亦可以从本书窥见一代大师的风貌。法显从长安开始西行,穿过杳无人烟的大沙漠,前后历时十五年,同行者五人,途中或留或亡,最后只有法显大师忘却身命,不畏艰辛困难,乘船远航而归。展现出求法僧侣不惜身形,一步一脚印为中国佛教事业开天辟地的大无畏精神。
-
妙经句记证释[清] 钱伊庵 著本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整理影印本,为普陀山佛学丛书的一种,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策划推出。《妙经句记证释》为清代浙江学者钱伊庵精心编选的佛教经典文献,主要是对《法华文句记》的整理和阐释。本次上海书店出版社为保存典籍文献,以上海图书馆馆藏清代道光九年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
死去活来禅道智慧论刘泽亮 著本书在简要回溯禅宗从创立到成熟、发展以至推扩大至日本、欧美流变历程的基础上,系统地从生佛不二的心性论、般若直观的禅悟论、语势兼用的传释论、缚脱不二的解脱论等四个方面阐释作为禅宗之道的哲学与人生智慧,并对禅道智慧的人间性与人生性的特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透视,揭示禅道与生死、生命与生活的内在紧密关联,彰显禅道在死去小我的凤凰涅槃之中活出全新的大我、快乐地活在当下的现代性。全书学术性与知识性相结合,深入浅出。
-
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姚卫群 著《佛教思想与印度文化》从印度哲学思想、佛教与婆罗门教思想比较、中印文化思想融汇、佛教与现代社会发展等四个角度,展示出佛教思想根源于印度哲学,并在发展过程中与印度文化、中国文化交融互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