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西藏佛教史克珠群佩 著以中国通史、西藏地方史为大背景,对佛教在西藏流传的进程作了理性的总结,论述了各教派的教义教制,揭示了佛教与西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的密切关系。
-
大方广佛华严经陈兵 编,[唐] 罽宾三藏般若 译华严学是印度佛学与中国哲学完美交融的产物,为佛教哲学成为中国三大传统文化之一提供了理论基础,较大地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华严学的重要典籍《华严经》共有三个中文译本,即东晋佛驮跋陀罗所译之六十卷本(亦称“六十华严”),唐代实叉难陀所译之八十卷本(亦称“八十华严”),以及唐代般若所译之四十卷本(亦称“四十华严”)。其中,“四十华严”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简称《普贤行愿品》,乃三个译本中最晚出者,是此前两译的《入法界品》之别译,主要记述了善财童子历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成就普贤行愿之经过,是研究中国哲学史中的华严学的重要典籍之一。本书经文底本依大正新修大正藏本,在分段、句读方面参考了唐代澄观大师《华严经行愿品疏》中的科判及注疏,力求精当,俾使文畅义晓。经文后附有陈兵教授撰写的《“四十华严”奥义提要》,从“不思议解脱义”“超越佛教之佛教真实义”“普贤行愿义”“导归极乐净土义”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这部经典的深刻内涵及精髓奥义。
-
禅悟的实证周昌乐 著《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从古今、中外、文理三个维度,围绕禅悟揭示真性这个出发点,依据新科学及其哲学研究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有关当代物理科学、心脑科学、数理科学、混沌科学等的新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禅宗的元逻辑哲学思想、表现形式以及现代意义。在具体内容上,主要是从文理学科交叉的角度,来对深奥的禅悟境界进行系统的阐释,将东方深奥的禅宗思想与西方深奥的科学思想建立其联系,并加以相互阐发。同时,也是用现代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指出了启悟禅悟之境的途径,给出一种科学禅修途径的思想基础,为禅法的现代化做出了贡献。《禅悟的实证:禅宗思想的科学发凡/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内容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典型反映文理交叉研究的著作。
-
苯教远古历史源流琼布·洛追坚赞 著《苯教远古历史源流:藏文》由琼布·洛追坚赞著
-
自性文殊慈城达瓦 著,丹贝旺旭 注《自性文殊》由三个窍诀及其注疏组成。书中包括《实修摄要》与《棒指老翁》,以及《文殊大圆满》总共三个宁玛古论组成。三论均为宁玛派祖师原著,均为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古老法理。因为三篇论著,行文高古,言简难懂,为使当今学人不至于望文生义产生悟解,所以丹贝旺旭尊师遵照传承,为此三论分别注疏。其中《实修摄要》与《棒指老翁》二论原文已在《**宝鉴》中出版。其注疏皆由丹贝旺旭尊师所著。慈诚达瓦汉译。此本汉译精准,其内容与藏文原文既可一一对照,又不觉得古板乏味,可当藏汉翻译的经典译本,更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汉藏《中华大藏经》中相互补充的典籍文本,有珍藏和研究价值。
-
老子道德经解·庄子内篇注·四书蕅益解·周易禅解憨山大师,蕅益大师 著憨山大师注《道德经》,始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卒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前后用功十年,“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每参究透澈,方落笔,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实为学佛、学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学佛者通达老子,“善自他宗”;学老者破除己见,“得离言之旨”。 憨山大师注《庄子内篇》,创意于约万历十六年(1588年),*终克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堪称憨山后半生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师自言:“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予尝谓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 蕅益大师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岁,述《四书蕅益解》。解《论语》曰“点睛”,开出世光明也;解《庸》《学》曰“直指”,谈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择乳”,饮其醇而存其水也。惜《孟子择乳》失传。 蕅益大师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年四十三岁,始述《周易禅解》;清顺治二年(1645年),年四十七岁,撰《周易禅解》竟。大师自言:“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以知禅耳。”
-
《大方等大集经》研究萨尔吉 著《研究》是对《大方等大集经》的研究著作。一部分探讨《大集经》原本与译本的文献特点,对藏、汉译《大集经》的翻译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说明文本演变的内在源流,以及翻译转换中藏、汉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利用后代论书对《大集经》经文的引用,就其中重要佛教思想进行分析,把握《大集经》在勾连中观唯识、贯通显密方面所起的作用。二部分是对基础研究材料的甄别处理,即对《大集经》部分梵文残叶和被引文句的梵、藏、汉三文对勘。通过对勘,一方面有助于了解异质文化在交流、融合过程中的互动,尤其是中国人对佛教思想的吸收与融合在佛经翻译中的表现,另一方面对藏、汉语言的研究也有裨益。
-
敦煌坛经读本邓文宽 著《六祖坛经》是对中国人影响zuida的典籍之一,目前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元代宗宝本。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打开之后,唐和五代时期经过六祖弟子记录整理的《坛经》写本重见天日。经研究发现:敦煌本《坛经》比宗宝本和其他版本的《坛经》,更能反映出六祖惠能当时的思想、更贴近六祖惠能的真传真谛。 《敦煌坛经读本》由邓文宽先生精心校注,既是敦煌学的研究著作,又是了解佛教文化的通俗读物。 书后附录zui通行的简体版宗宝本《坛经》,可以满足读者日常研习之需。
-
宁玛派源流堪珠·贡觉丹增仁波切 著,克珠群佩 注遍主上师贡觉丹增活佛于藏历第十六胜生周的水兔年即公元1963年出生于藏区多麦地区,自幼具备坚定的信仰和深厚的慈悲。八岁时,前往拜谒热珠多吉强·土丹谢珠加措大师,大师非常高兴,给贡觉丹增活佛赐予吉祥哈达,使得贡觉丹增上师心中的经文传承和正法得到通达,发愿为佛法和众生完成大业。从此学习藏文读写等一学就通。十一岁时,在德格宗萨尔寺大亲教师堪钦·钦绕僧格尊前接受居士戒和沙弥戒,亲教师赐名土丹云丹加措。又在这位大亲教师尊前接受了《心滴前行》、《三宝总集》、《静猛狮三尊》、《意密精华集·上师修百明点》等的灌顶,聆听了《三宝总集》的指导,产生了厌恶轮回的出离心和利益众生的慈悲心。在化身伏藏师邬坚其巧尊前接受了《降魔忿怒莲花》和《小金刚橛》等灌顶,聆听了前行、正行、耳传、本净观修等,对所学没有停留在听闻和了解上,而是时时结合自心进行思维,使所学之法在心里得到纯熟。邬坚其巧上师见其所行非常高兴,遂收其为大弟子。二十岁时,徒步朝拜三大古寺等卫藏地区的名刹胜迹,并为了众生的幸福和佛法得以弘扬而发愿祈祷两个月。
-
近代内蒙古社会变革中的藏传佛教胡日查 著《近代内蒙古社会变革中的藏传佛教/中国蒙古学文库》是一部蒙古佛教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成果。《近代内蒙古社会变革中的藏传佛教/中国蒙古学文库》中提到的“近代”时间概念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为止的内蒙古近现代史,而“内蒙古”地域概念界定在清代内札萨克蒙古四十九旗、游牧察哈尔八旗、呼和浩特副都统管辖土默特左右二旗、呼伦贝尔五翼总管旗、阿拉善和硕特额鲁特旗和锡勒图库伦喇嘛旗等行政区域。重点研究放在近代内蒙古社会变革中藏传佛教寺庙与喇嘛的生存境遇、地位和作用以及藏传佛教与内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