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百论强昱 著《百论》是部短小精悍的作品,这是提婆为《四百论》所作的入门书。提婆作为中观学的第二代人物,继承了老师龙树的思想主张,并有了进一步的发挥,表现在《百论》中。《百论》计有十品,先后为、、、、、、、、、。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讲破执的原则,这是第一部分;至,破除人空、我空、法空,为第二部分;指明连空也不能执着,体现了中观学的思想归趣。
-
大毗婆沙论徐醒生 著《大毗婆沙论》全称《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一般认为它是对《发智论》所作的义疏。作为解读《发智论》的一部书,《大毗婆沙论》对《发智论》八蕴的理论观点和内容逐一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全面又系统地总结了说一切有部的理论主张,并批驳其他部派的观点和各外道的理论。 《大毗婆沙论》在佛学思想史上有很高的宗教和学术价值,具有早期佛教百科全书的性质,同时也是研究部派佛教思想的珍贵资料。
-
十二门论周学农 著本书是三论宗重要依据之经典。其分立十二门以发挥大乘空观,为《中论》之纲要。十二门为:观因缘门、观有果无果门、观缘门、观相门、观有相无相门、观一界门、观有无门、观性门、观因果门、观作者门、观三时门、观生门。 如果要了解大乘佛教,了解在般若经典基础上发展的大乘空宗系统,了解中观学派和中国三论宗,就必须了解《十二门论》。
-
大乘大义章陈扬炯 著本书是东晋慧远与印度高僧鸠摩罗什两位大师之间的佛学问答。慧远为当时南方佛教之领袖,Shou创佛学中国化的先河,他融合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观点,成立新的佛学理论。而鸠摩罗什是中观学派承上启下之人物,中国四大译经师之一,享誉盛名。当时中国佛教正处于糅合相关学说的酝酿期,中印两大思想家之间的佛法讨论,更是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此番问答可以说是中印两国思想的一次重要交流和撞击,亦可作为两国思想文化之比较。
-
戒律学纲要圣严 著本书作者以浅显的文字,将枯燥又繁琐的戒律内容,配上与时俱进的观念,深入浅出地予以介绍。 本书的特点是兼容通俗、研究、实用三个方面,旁征博引各部律典及古德注疏等资料,将戒律学上各种主要的问题做介绍与疏导。 本书除式叉摩尼戒及具足戒之外,其余各戒,皆录有受戒的仪轨,并且是切实简明、适应于普遍需要的受戒仪轨,以便读者明了。
-
三藏要义三千颂贡保旺杰 编《三藏要义三千颂(藏文版)》稿由贡保旺杰根据西南民族大学藏文印刷厂出版的德格朱红版《甘珠尔》(小号)缩印本中精选而编,以佛教三大要义经、律、论三大要义为主摘选了《大般若经十万颂》、《般若二万颂》、《般若经八千颂》、《宝积经》、《华严经》、《现观庄严论八千颂》、《妙法莲花经》、《陀罗尼集》等十五部经文段落,以及简述了释迦牟尼佛的生平和功绩。该书稿对佛学研究翻阅资料提供了便捷,佛教经典理论管及化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
洞山指月南怀瑾 著《指月录》是明心见性、参禅悟道必读的典籍。2009年下半年,南怀瑾先生开始带领学人参研《指月录》,并对曹洞宗的特点、学术、修持和传承等方面作了重点研讨,本书即整理自当时的课堂实录,采用对话体。除了原文诵读和白话释义,课堂上以自由发言为主,听讲的学人或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先生则随时指点、点评。一路讲下来,先生不仅将禅宗的发展、演变脉络讲得非常详尽清晰,对话中更是常常暗藏禅机,如同古时禅师接引学人、对机说法,圣哲言、钵盂语兼而有之。
-
跋绒教法史仓萨·罗智仁青 著暂缺简介...
-
莲花生大师传范宝 编《莲花生大师传(蒙古文汉文)/北京地区少数民族古籍珍本丛书》叙述了佛教大师莲花生的生平事迹,记述了佛教传入藏区的历史情况,是翻译家萨迦·端珠卜应额尔德尼·莽古思·郭拉齐之约将藏文翻译成蒙古文的,还附有译者所写的跋诗,其中综述佛教从印度传到西藏、又从西藏传到蒙古的历史,并交代了译经的缘由。
-
禅话南怀瑾 著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早期禅宗的人物和史事的著作,主体是一则则禅宗公案,通俗易懂,简明扼要,读起来轻松愉快,甚便初学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