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佛法真义赖永海 著《佛法真义》从“佛教的真精神”“佛法智慧”以及佛教的历史三个维度,以“什么是佛教的真精神”“何谓佛法智慧”“印度佛教源流略览”“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四个章节,全面、系统、深入地阐发了“佛法真义”,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晓畅,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中国佛教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以及中国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等,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
钱谦益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王彦明 著钱谦益身为明末清初的东林党魁和文坛盟主,受地域、家族、师友的影响,他自幼深受佛教熏染,青年缚禅,晚明佞佛日深,完成了《楞严经疏解蒙钞》等佛学巨著,成为名震一时的佛教居士。钱谦益奉佛史迹老,详细考察了钱谦益的佛教渊源、奉佛历程,梳理了他与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净土宗的佛教交游,揭示了破山寺鹤如禅师去留之争和钱氏家难之间的关系。
-
缘起与实相倪梁康 著一切佛法,均可归于缘起与实相。而佛教思想,尤其是在传统中国与日本传布的佛教学说,均由缘起说和实相说两大系统组成。当代佛学大家吕澂和于凌波都曾撰有“缘起与实相”的论文,刻意说明两者关系。前者示明:“佛家的实相说常和缘起说连在一起,主要从缘起的现象上见出真实的意义即实相”;后者强调:“中道、真如、实相,即是法性——即是缘起法的实性。” 就此而论,缘起是实相,实相是缘起。初看起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的清晰可感的张力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化解。与此类似的做法是中国古代的“易经”:变化的真理,以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史)与真理(哲学)的统一。现象学和佛教的深层次的关联在本书中得到了阐明。
-
唯识宗思想与文化段新龙 著《唯识宗思想与文化》一书内容包括唯识宗概括、唯识宗高僧、唯识宗祖庭、唯识宗典籍、唯识宗思想、唯识宗修持及唯识宗意义。资料翔实,叙述生动,在保持学术性的前提下,又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把学术的研究,转化为文化的弘传。
-
律宗思想与文化张锦辉 著,吴言生 编《律宗思想与文化/长安汉传佛教祖庭文化丛书》是“长安汉传佛教祖庭文化丛书”之一。内容包括律宗概括、律宗高僧、律宗祖庭、律宗典籍、律宗思想、律宗修持及律宗意义。资料翔实,叙述生动,在保持学术性的前提下,又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把学术的研究,转化为文化的弘传。
-
南朝佛教与文学普慧 著作者将佛教与中国文学的研究集中起来,从学术高度客观考察和分析这个结合阶段的特点。书中对卷帙浩繁的佛教文献进行梳理、征引;对南朝佛教的发展、佛教思想的衍变,对南朝重要的文人和重要的文学事实同佛教的关系,作了相当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这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南朝这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和佛教对文学多层面的影响。
-
中论韩廷杰 著《中论》据考证乃印度龙树菩萨初期之作。包含有空、二谛、缘起、中道等基本理论。其中心内容是“空”。《中论》不仅为印度中观学派之根本立场,亦为中国三论宗所依据之主要论点。三论宗将其奉为根本经典之一。
-
中论释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索达吉 译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极大帮助,尤其对进一步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师的公案,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
大智度论郏廷础 著《大智度论》中引征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行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较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
-
贤愚经注译与辨析荆三隆 著《贤愚经》共十三卷,六十九品,我们根据内容,分为一百三十七篇比喻故事,所有故事的题目,皆由我们根据每篇故事的内容命名。这部譬喻经,汉译为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出。又名《贤愚因缘经》。此经还有藏文、蒙文译本。译者慧觉、威德等八人,曾西行求法到于阗(今新疆和田)大寺,遇见当地五年一次举行的大法会。会中长老的讲经,他们八人分别记录下来,译成汉文,于公元445年回到高昌,汇集成为这一部经,凉州名僧慧朗将它题名《贤愚经》。以后由凉州传入建业(今南京市)。汉译《贤愚经》通过譬喻,阐发佛教义理,许多故事,和我们已经出版的《杂宝藏经注译与辨析》《杂譬喻经注译与辨析》《众经撰杂譬喻经注译与辨析》以及和本书同时出版的《撰集百缘经注译与辨析》《六度集经注译与辨析》中的内容交叉。可见《贤愚经》譬喻故事流传的广泛程度,其中不少内容是印度和中国文化融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