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中峰明本全集[元] 释明本 著,于德隆 校这是一部古籍整理点校的作品。《中峰明本全集》收录了中峰大师现存的全部作品,在近期新的梳理中,通过对原文进行了更符合现代习惯的标点及分段,整体阅读体验更为流畅自然。希望新版本的问世,能够为广大古籍爱好者提供一个了解中峰明本大师行持与思想的优良读本。
-
僧肇全集释僧肇 编,于德隆 整理僧肇,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于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卒于义熙十年(414年)。《僧肇全集》汇编了其现存的全部作品,包括肇论、论序,以及后人对《肇论》的注疏,并加以标点、校注整理,保存了这些文献史料的整体性,以方便研究者参考利用。
-
人生佛教太虚 著,福善,妙钦 编《人生佛教》一书,是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成熟的巅峰之作。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思维和抉择,直至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缙云,构建起完整的人间佛教思想理论体系,本书将历年来太虚大师关于人生佛教、人间佛教思想的演讲稿汇编,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构架,是太虚大师完整的人间佛教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
-
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法] 谢和耐 著,耿昇 译《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在21世纪仍是法国研究敦煌经济文书专享的一部重要著作。书中以社会学的观点,根据汉籍、印度佛经、敦煌和其他西域文书,分析了从南北朝到五代期间的中国寺院经济。
-
大乘诀窍修心七要讲解彭措郎加堪布 著今为此《修心七要》译成中文,并出版发行做一说明。概括来讲,佛教各个传承中所拥有的声闻、独觉、大乘、密宗等殊胜的教导次第,特别是这《修心七要》更具有诸多甚深善知识的各种广略注解。
-
中国佛学《中国佛学》编委会 编《中国佛学》是中国佛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佛学研究学术刊物(半年刊,国内外发行),其宗旨是以展现中国佛学院为主,兼顾与佛教学术研究相关的专家学者新研究成果,促进教内外学术交流。《中国佛学》以汉传佛教教史、义理研究为主,同时也刊登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以及与佛教文化相关的研究综述、动态等。《中国佛学(2020年总第46期)》为《中国佛学》总第46期,分为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两大栏目,共十八篇文章。
-
般若心经程恭让,东初 著《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虽不足三百字,却概括了整部《般若》的要义。其用语之简洁,说理之深刻以及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均为中国佛教史之所仅见。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圆香 著《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共有八卷,分十三品,自人天乘法说起,进而声闻、缘觉、菩萨诸乘,终至佛果修证。《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虽然是“法备五乘”,而目的一样是教菩萨法,终而佛乘,只是就不同根性的众生,说法由浅而深而已。本经除中有些神通及超现实境界的描述外,其后的解说开示,或教诫,都是很平实亲切的,很少超出我们识量认知之外,只有浅识见浅,深识见深的差别,并没有完全不可理解的言句。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黄连忠 著《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简称为《释禅波罗蜜》、《禅波罗蜜》、《渐次止观》、《次第禅门》。凡十卷,是隋代天台智顗(智者大师。公元五三八——五九七年)撰述,弟子法慎记成三十卷,其后灌顶(公元五六一——六三二年)再加以编辑整理删定成十卷,目前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成立的时间,是智者大师在金陵(南京)的八年之间(公元五六九——五七五年)所完成的前期代表著作之一。本书的主要特色,是将禅定法门的修行系统,由浅渐次入深的加以组织与建构一套完整的体系,这在中国佛教禅定学的发展史上,对于理论与实践禅修并重的观点来看,可以算是结合了小乘与大乘禅观的权威代表性著作,也可以说是原始的印度佛教禅定学结合了后期的大乘佛教的禅定学,经过了智者大师的努力,融和成兼具有中国佛教特色与完密系统的禅定学,此书的价值,不言可喻。
-
三论宗思想与文化杨遇青 著《三论宗思想与文化》内容包括三论宗概括、三论宗高僧、三论宗祖庭、三论宗典籍、三论宗思想、三论宗修持及三论宗意义。资料翔实,叙述生动,在保持学术性的前提下,又具备很强的可读性。把学术的研究,转化为文化的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