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碛砂藏》经眼录卢秀丽,常图 著作者将辽宁省图书馆藏《碛砂藏》进行了整理与鉴定,整理出存有的经卷,鉴定出其中有21个卷册是宋刊,余则为元刊,整个全书是明补刊、明永乐年杭州朱家经坊印本。本书是为辽宁省图书馆藏《碛砂藏》存卷编著的古籍图书专录,将所存366卷经书,依照卷次逐卷著录,每卷的著录项目占一个页码。附录有三个:一、辽宁省图书馆藏《碛砂藏》存卷经名汉语拼音音序索引;二、《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目录》书影38页;三、《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目录》经名汉语拼音音序索引。全书的结构仿照原辽宁省图书馆藏《碛砂藏》卷册结构,即书前扉画、书末拖尾画、书中为内容的结构,封皮也仿原书册封皮花色。
-
印度佛教史[印度] S.R.戈耶尔 著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印度学者戈耶尔的这部《印度佛教史》依据十九世纪以来印度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描述印度佛教起源、发展、衰亡以及现代复兴的历史。因此,它既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也是一部印度佛教研究史。尤其是印度学者的成果在其中得到充分反映,对我们了解印度学者的佛教研究方法和观点很有参考价值。同时,作者注重联系印度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考察佛教,也是这部著作的重要特色。
-
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录校 著,黄夏年,杨曾文 编,法缘 校《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录》以中国禅宗初创期的祖师禅法思想为研究对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正编”,是对菩提达摩、慧可、僧璨禅法语录的校刊,收录了菩提达摩《二入四行论》、慧可与向居士的信、僧璨的《信心铭》。第二部分“附编一”,是达摩、慧可、僧璨相关传记资料的校刊,将中国佛教史书及碑铭中所在最有影响的达摩、慧可、僧璨传记汇集载录,如《续高僧传》《楞伽师资记》《传法宝纪》《历代法宝记》《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中的相关内容等。第三部分“附编二”,是关于达摩、慧可、僧璨生平事迹与禅法思想的研究论文,包括《达摩的思想》《二祖慧可邺城行迹考》《三祖僧璨生平事迹及其禅法思想》等,是作者zui xin学术研究的成果体现。本书全面地反映了初创期的禅宗思想。
-
折疑梵刹志[清] 释悟明 著,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作者为金陵大报恩寺僧人,从嘉庆九年到十二年冬,据亲目所见,广搜博考,历时四年撰写而成。作者释悟明细加考订,厘清史实,对报恩寺在前朝及当时的各项田产、殿阁、名人题诗文、藏经、规章等等作详细查考与记载,于嘉庆九年(1804年)至十二年(1807年)间,广收博采而成此志,汇为八卷。今缺第五、第七卷。它较民国时的张惠衣《金陵大报恩寺塔志》早130年,当时寺塔尚未毁,而篇幅为其数倍,许多方面的记载也更为翔实,且为张书采摭书目中所未有。现存诸卷不仅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而且对于现代南京金陵大报恩寺的重建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是南京的珍稀文献,值得重视、研究。
-
金陵大报恩寺塔志张惠衣 著,闫文献,姜巧玲,项晓宁 编《金陵大报恩寺塔志(精)》系浙江海宁人张惠衣辑,分为记载、古迹、梵宇、联额、碑记、寺僧、集文、集诗、杂缀、大事记、补遗等卷,卷首附图十张。该志网罗古今中外有关南京大报恩寺塔的各类资料,内容涉及大报恩寺塔的历史沿革、建筑规模、高僧大德、文章诗词、奇闻异事等,是研究、重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大报恩寺塔最为全面、翔实的参考资料。本次出版,邀请国内著名明清宗教史学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何孝荣教授点校,订正了原本及前人校本中的种种谬误,代表了目前研究整理该志的**水准。
-
普陀学刊会闲 编《普陀学刊》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组织的以佛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汇编,内容涉及佛教教理研究、佛教历史考辨、佛教艺术研究、佛教人物研究等。《普陀学刊》第十二辑共收入如下论文九篇:《观音信仰初传吐蕃》《阿含经之外道异见综述》《佛说水沫所漂经之研究》《早期中国佛教的文化共同体研究》《摄心为戒——永明延寿大师的戒律观》《追慕与超越》《论佛道——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文化《接入与仪式建构》《山西与中国古代的出版印刷》《莲华譬喻与出世间的佛陀》。
-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 著本书是一部叙述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发展的佛教史著作,既于宏观处系统全面,又于微观处细致周密。本书贯穿着汤用彤先生的这一思想:从中国佛教的兴衰变迁之迹中,展现中国文化发展的承续性和在印度文化影响下的创造性转化;从汉代佛道思想的结合中,看佛教的传入和中印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从魏晋南北朝佛玄思想的比较中,看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渗透与调和。全书条理清晰,资料宏富,论述必据事实,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
-
禅宗语言话语体系研究李艳琴 著本书以具有同源关系的八本禅籍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禅门内部隐秘的禅宗语言话语体系。此八本禅籍,从《宝林传》(801)开始,至《祖堂集》(952)、《景德传灯录》(1004)、《天圣广灯录》(1023)、《建中靖国续灯录》(1101)、《联灯会要》(1183)、《嘉泰普灯录》(1204),最後至《五灯会元》(1253)。本书从延续四百五十多年的八本禅籍中,辨勘正误,掘发禅籍俗语词和禅籍俗语的一般义和禅宗语用场景下的禅籍义,在疏通禅籍文本的前提下,研究禅门师徒授受的套语套路,构建禅宗语言的话语体系。
-
河南佛教史稿张德宗 著本书以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佛教历史为对象进行研究,以佛教中国化的发展作为主线,依照佛教历史发展的特点,将整个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分为东汉与魏晋南北朝前后两个阶段,分别予以叙述,向读者完整地呈现这一时期河南佛教的历史风貌与发展变迁的历程。本书稿共分十六章,前六章叙述东汉时期的河南佛教,后十章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佛教。作者钩稽史实,考证典章,详细叙述了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河南佛教经典的翻译活动、所译佛教经典及其内容与思想、佛教的传播与发展、流行的佛教学派和佛教信仰、佛教寺院与石窟造像的建造与分布等中原佛教的发展与演变历史,全面总结了河南前期佛教活动情况和发展状况,是认识和了解河南佛教的重要资料。
-
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赵家栋 著佛教名物术语词承载着丰富的佛教思想文化,其音译词形和意译内容反映了撰译者及当时社会对佛教名物术语的语音和语义理解,是汉语和佛教思想文化研究的重要语料。对佛教名物术语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古汉语时期的语音词汇特点,而且对汉语语音词汇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与总结有着重要意义。《佛教名物术语词研究》重点研究了佛教名物术语词中的“梁言”词,该研究丰富了佛经语言文化研究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我们对中国佛教文化历史发展变化历程和原因的认识,同时对佛经翻译史、佛教思想文化和中印文化交流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