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太平经》与东汉确译佛经复音词比较研究李振东 著东汉时期正处于汉语单音词向复音词急剧转化的时期。道教典籍《太平经》和东汉佛典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宗教文献,具有口语化和通俗化的特点。而这些借助宗教文献保留下来的口语词,对于探索汉语词汇发展的轨迹具有重要的意义。
-
唐代僧人前理解研究戎川 著本书引入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为理论视角,以唐代僧人的传记史料为研究对象,将“佛教中国化”问题还原为两个基本的哲学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佛教中国化”换个角度来审视就是“中国人如何理解佛教”,进一步即还原为基本的哲学认识论问题,即“理解如何可能”,通过对此问题的讨论可证明“中国化”的必然性;其次,既然“中国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由此带来的中国佛教新形态,其合法性又如何证明?这个问题又可以还原为基本的哲学本体论问题,也就是对真理标准的分析,即“真理如何可能”。通过对这两个基本的哲学问题的探讨,并结合唐代僧人的传记及金石资料进行分析,回头再来审视“佛教中国化”问题,便能深入到其内在结构中,并且更加清晰的认识到中国佛教形态的必然性以及中国佛教的合法性。
-
生命大道究竟在何处冯学成 著本书针对《道德经》的核心灵魂——第一章,采取讲座的形式,逐字拆解, 针对“常道”“非常道”“可道”“不可道”“常名”“非常名”,“可名”“不可名” 乃至于“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常有”“常无”全面解读,解答了什么是道, 纠正了一些在“道”“名”“有”“无”研究上的曲解, 还有如何在行、处、坐、卧的日常中如何运用“道”和“禅”,解决学道和生活上的困扰,从而真正达到安心。
-
妙经句记证释[清] 钱伊庵 著本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典籍整理影印本,为普陀山佛学丛书的一种,由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策划推出。《妙经句记证释》为清代浙江学者钱伊庵精心编选的佛教经典文献,主要是对《法华文句记》的整理和阐释。本次上海书店出版社为保存典籍文献,以上海图书馆馆藏清代道光九年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
唯识学概论 因明大疏删注熊十力 著本丛书为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开创者熊十力(1885-1968)的著作集。搜集整理了熊十力的全部成书著作。
-
禅 两刃相交林谷芳 著作为当代著名的文化学者和如实的禅修行者,本书是林谷芳先生Z重要的禅学著作,共收52篇短文,分五部分,谈禅的本质与核心,直析禅门修行虚实,以短论文章的形式集中反映了作者的禅宗思想,从禅宗历史上著名的禅修人物、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公案写起,以点带面,可以令读者较直观和全面地领悟到禅宗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当代读者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帮助下获得心灵的安顿,有很重要的启示作用。
-
续指月录[清] 聂先,弘学 编,王雷 整理《续指月录》,清康熙年间聂先编撰。全书二十卷,内容紧承《指月录》,收录自南宋隆兴二年六祖下十七世起至清康熙十八年六祖下三十八世止的禅师事迹。其中卷首补辑《指月录》所遗六祖下十六世禅师62人,另有序、弁语(缘起、书问)、凡例、伦叙考等附文;在二十卷之后,又附有《尊宿集》,辑录法嗣不详的61位禅师传略。《续指月录》此次整理以《禅宗全书》本为底本。
-
辅教编张宏生 著北宋是中国思想史一次深刻变化的时期,当时新儒学形成与发展中的一位重要人物——欧阳修,效法韩愈,也致力于排佛。他所著的《本论》就提出了排佛的三大理由。契嵩大师的《辅教编》是针对《本论》而作的驳斥,它的问世,不仅是对近千年来儒释紧张关系的历史终结,而且对宋代思想文化体系的形成,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
异部宗轮论姚治华 著本书主要陈述部派佛教时期二十部派纷争杂现的宗义。世友菩萨不仅申述各部派要义,并且摧邪立正,对各派提出正确的认知。本论的价值有三:一是了解部派佛学不可或缺的资料;二是认识大乘佛学思想的历史渊源;三是为建设现代佛教的思想体系,提供有益的启示。本论另一项价值,涉及菩萨利他思想的讨论,大乘菩萨道的精神在原始佛教时期就有表现。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都破除了对小乘佛教只求自安自度的错误印象。
-
优婆塞戒经能学 译本书是佛陀为善生长者所说的在家戒的经典,是由《长阿含经》中之《善生经》敷演而成的一部经典。 全经内容分集会、发菩提心、悲、解脱等二十八品,阐释菩萨的发心、立愿、修学、持戒、精进、禅定、智慧等内容。经中引用的经典丰富,有《法华经》《大城经》《智印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