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庐山山南二古寺志暂缺作者《庐山山南二古寺志:庐山归宗寺志 庐山秀峰寺志》是对《庐山归宗寺志》《庐山秀峰寺志》二书的点校整理本。首先,古籍的整理出版,方便了古籍的保护和阅读。《归宗寺志》中的开创古迹考、续开创古迹考以及《秀峰寺志》中的“形胜上、下”中胪列了寺庙周遭之岩泉塔庵等古迹名胜,为了解归宗寺及秀峰寺两处人文景观相关史实保留了重要资料。其次,《归宗寺志》中山场田地考、续山场田地考,记录了归宗寺基址、田产、山林、池塘等寺产,《秀峰寺志》卷七“法产”记寺庙田粮财产,是研究庐山寺院经济的稀有资料;再者,二志辑录了与两寺有关的历代序、赞、记、疏、偈、颂、诗等艺文,部分采自时人手稿,如紫柏真可《自赞》、《金轮峰歌》等诗文,在其《紫柏老人集》中未收,具有辑佚价值。
-
江西佛教研究欧阳镇《江西佛教研究》围绕江西省佛教代表人物生平与贡献、江西历代高僧的佛学思想、江西佛教宗派特别是禅宗派别的发展及特征做了具体而微的研究,又对历代高僧与江西佛教的关系与相关重要活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编织出了江西佛教的历史传承谱系,同时也呈现出了中国禅宗的宗派正统,书写出了江西在中国佛教传承与发展中所占据的独占鳌头的篇章。
-
唯识二十论述记讲记[印] 世亲菩萨 造,[唐] 窥基大师 述,智敏上师 讲大乘经论中,唯识思想特别丰富。大乘佛法的理论是在唯识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唯识二十论》是印度唯识学集大成者世亲菩萨第一部弘阐大乘的论著,后来又由玄奘大师弟子窥基大师作疏,珠联璧合,流传于学界。当今高僧智敏上师积数十年之功,复为之讲解,深入浅出,析义释疑,引领读者进入佛学之堂奥。
-
佛家名相通释熊十力本书分上下卷。上卷据世亲《大乘五蕴论》、安慧《大乘广蕴论》,依法相思想体系,分条析理,诠释五位百法。下卷据《成唯识论》及窥基《述记》,依唯识思想体系,“抉择旨归,搜寻义蕴”,讲说唯识诸名相。不分篇章,不立标题,以一名词为一条目,有类佛学辞典或事典,颇便翻阅,实为大乘有宗入门必读课本,探究瑜伽行学派之启蒙书。总之,《佛家名相通释》既是查检法相唯识学名词术语的实用的佛教辞典,也是研究熊十力佛学思想的一部值得注意的重要著作。
-
宋代天台佛教思想研究吴忠伟天台宗是隋代智者大师居天台山时所开创,所以称为天台宗。本宗的教义,主要依《法华经》,所以也称为法华宗,唐代中期传到日本,被尊为天台学。天台学不仅仅是指“天台佛学”,而是涵括了与天台山有关的儒道各种学说。《宋代天台佛教思想研究/中华天台学系列丛书》介绍了宋代知礼的性恶与行忏之学、智圆的治心与自讼之学、忏法与天台佛教礼学等内容。
-
禅的思想[日] 铃木大拙 著本书系统梳理了禅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原理,既有原汁原味的禅的思想精髓,又有对生活体验的意见和建议,可作为了解东方禅学思想的入门之书。 \n本书按照知、行、问答的顺序编撰而成,分为禅思想、禅行为、禅问答三部分。通过解说达摩遗作、禅宗史书和古代韵文著作中的禅意,揭示出“二入四行观”“安心法门”“信心铭”等禅学思想的内涵及“无功用”“超个我”等禅学行为原理,进一步引导读者从知行合一的角度理解“禅是什么”。 \n铃木先生在本书中对一些参禅趣事的描绘细腻生动,增添了书稿的新鲜感,无形中也发挥了抚慰人心、启迪智慧的作用。 \n
-
拉萨藏传佛教建筑牛婷婷,宗晓萌,汪永平 等 著《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前半部分梳理了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从选址、布局、职能、类型、形制等多方面对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重点阐述了前弘期典型寺庙大昭寺和后弘期典型寺庙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的发展及特征。后半部分为拉萨地区重要寺庙调查实录,以照片、图纸和文字记录了拉萨地区范围内各教派寺庙共计48处。全书列举了大量的寺庙建筑实例,并附有详细的测绘图纸,均为宝贵的一手资料,是目前有关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研究的代表性专著。《拉萨藏传佛教建筑/西藏藏式传统建筑研究系列丛书》可供国内外建筑工作者、文物工作者、历史学者和藏学研究者参考,也可供建筑、旅游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
梅光羲唯识论著集梅光羲 著本书分两大部分:一、《注》:窥基法师原以“十门辨释”唯识义,故编者依此“十门”将梅光羲的注文分为十章,各章标出章名,如此则全书纲目清晰。其中,*章“出体”的大部分内容,作者曾以《五重唯识观注》为题,单独发表过。二、“相宗新旧两译不同”的学术争论史:1931年梅光羲在《海潮音》上发表《相宗新旧两译不同论》一文,太虚法师随即提出批评,而守培法师对梅光羲文和太虚法师文都提出了批评;此后,印顺法师与守培法师又相互辩论,后来印顺法师在《悼念守培上人》一文中,如是反思到,“我与守老的诤辩,空热闹一场,回想起来,当然是多余的了!然我对于守老,读了他几本书,知道得更多一点,生起一种更良好的印象。觉得守老是直从经典中探索出来,他是有所见的,是笃于所信的,忠于所学的。”*后收入圣凯法师的《民国年间新旧唯识之论争》一文。
-
唐代幽州地区的佛教与社会尤李 著本书充分挖掘房山石经等石刻材料,验之以传世文献和敦煌文书,从佛教社会史角度出发,运用微观与中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关照宏观大背景,借鉴社会学、人类学和艺术史的视角,对唐代幽州地域的佛教与社会进行了立体式和跨领域的考察。富庶的社会经济成为幽州人进行佛学研究、开展佛教活动的重要基础。幽州地域各族群、各阶层民众广泛参与佛教活动,充分显示出佛教在文化交流、族群融合方面的独特功效。幽州佛教成为国家权力与地方社会博弈的舞台。幽州地区的佛教信仰和习俗,不少为各族群、各阶层人士所共有。辽代的文化面貌,尤其是佛教,深受唐幽州地域之影响。中晚唐汉族文化精英斥为“胡化”(“非主流”、“非正统”)的幽州地区,在契丹的统治之下,却成为汉文化的中心,并且为契丹人的汉化提供了资源。本书尝试**王朝递嬗模式,以长时段的眼光来审视唐五代至辽朝幽州地域的佛教与社会,为中古时代幽州的文化面貌进行了独特而新颖的阐释,也为深入认识契丹汉化及辽文化的演变轨迹提供了新视角。
-
东方药师佛文化谢永富《东方药师佛文化》主要内容为《药师经》修持供养的介绍,分为七个部分: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消灾延寿药师忏法、药师佛文化之圆满大愿、药师佛文化之因果规律、药师佛文化之持八戒斋、药师佛文化之应病与药、药师佛文化之证得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