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缘起与实相倪梁康 著一切佛法,均可归于缘起与实相。而佛教思想,尤其是在传统中国与日本传布的佛教学说,均由缘起说和实相说两大系统组成。当代佛学大家吕澂和于凌波都曾撰有“缘起与实相”的论文,刻意说明两者关系。前者示明:“佛家的实相说常和缘起说连在一起,主要从缘起的现象上见出真实的意义即实相”;后者强调:“中道、真如、实相,即是法性——即是缘起法的实性。” 就此而论,缘起是实相,实相是缘起。初看起来,这两者之间存在的清晰可感的张力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化解。与此类似的做法是中国古代的“易经”:变化的真理,以及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史)与真理(哲学)的统一。现象学和佛教的深层次的关联在本书中得到了阐明。
-
明末清初临济宗圆悟、法藏纷争始末考论暂缺作者《明末清初临济宗圆悟、法藏纷争始末考论》由吕真观著
-
中国佛教石经王永波,蔡穗玲从立项后展开野外调查到完成基础书稿前后耗费长达8年,《中国佛教石经》终于推出了山东省卷第三册和四川省卷第三册。这一由中国美术学院和德国海德堡科学院共同协作中国佛教石经项目。整个项目预计的完成时间将在2020年,总投入资金800万元,将出版共计16册,包括山东省卷、四川省卷、陕西省卷、北京房山卷四大卷,以中英双语方式出版。这是雷德侯主编的《视觉中国学大系》之一。承担科研和写作的,是几十位该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很好专家学者,除了雷德侯教授,还有原英国牛津大学副校长、汉学家罗森爵士、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学家毕斐教授、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孙华教授、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王永波教授等。
-
中论韩廷杰 著《中论》据考证乃印度龙树菩萨初期之作。包含有空、二谛、缘起、中道等基本理论。其中心内容是“空”。《中论》不仅为印度中观学派之根本立场,亦为中国三论宗所依据之主要论点。三论宗将其奉为根本经典之一。
-
中论释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索达吉 译中论又称中观根本慧论,集佛陀二转般若法轮之精华于一体。该论阐述了缘起性空的深义,揭示了生死解脱的根本,为三乘共遵之法门。本书是17世纪的麦彭仁波切为《中论》所造之注释。麦彭仁波切是藏传佛教大成就者,一千多年前莲花生大士授记他为“弘扬大圆满的太阳”,雪域藏地诸教派共称他是文殊菩萨化身。若能潜心研读本书,会对通达般若空性有极大帮助,尤其对进一步理解《金刚经》《心经》等般若经典,以及禅宗祖师的公案,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作用。
-
大智度论郏廷础 著《大智度论》中引征经籍甚多,保存了大量当时流行于北印度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为研究大乘佛教和古印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由于此论所释的《大品般若经》为当时篇幅较大的一部经,作者并对经中的“性空幻有”等思想有所发挥,故被称为“论中之王”。
-
辩中边论魏德东 著本论是论释弥勒菩萨所造的《辩中边论》而成。辩中边就是辩明中道和两边,使人们剔除边见,求得中道。全论分为七品,依次论述世界的本质,成佛的障碍,佛法的真实,对障碍的俢治,修行的次第,修行得到的果位和无上的大乘境界。
-
汉译佛经中的本生故事王慧慧本生故事作为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散见于佛教的三藏——经律论中。虽然其数量很多,类型不同,取材各异,但其主旨多为弃恶扬善、鞭挞丑陋、倡导美好之类。《汉译佛经中的本生故事》在日本学者干泻龙祥《本生经典思想史研究》及台湾学者释依纯硕士论文《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搜集与比对,最终归纳和整理出了《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等六十三部汉译佛经中的四百多则本生故事,并对其出处及背景一一做了详解。所编原文注重原貌,解题语言生动流畅,是国内新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汉译佛经中的本生故事的专题著作。对于学界研究佛教思想、佛教艺术、印度民间文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近现代佛教空有之争研究丁建华 著本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空有之争”指空宗与有宗的争论,一般特指中观派与唯识派的论争,从佛教思想的发展来看,又不仅限于此,而是贯穿于佛教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印度佛教时期,空有之争表现在佛教内部各宗之间的互相论争,包括经部与有部、上座部与大众部、中观宗与有部、中观宗与唯识宗等,各部都互相指斥空有而表现为“空有之争”。佛教传入中国后,中观宗与唯识宗的空有之争只存在于文本当中被广为传说与讨论,因为俱舍宗、三论宗、慈恩宗等都历时不长且影响有限,所以没有形成如印度佛教历史中宗派论争式的空有之争。事实上,影响着中国佛教发展的“空有之争”的主角是如来藏思想,但它并未与中观、唯识论争,而是将空有融摄在统一的脉络当中。近现代以来,随着唯识学研究的盛行、三论宗典籍从日本传回、藏传中观学传入汉地,中观与唯识之间的空有论争被佛学研究者所关注,占据中国佛教传统主流的如来藏思想对中观、唯识的融摄已经不能满足当时学者的追问。所以,“空有之争”在近代通过中观学、唯识学、如来藏三系之间的理论交涉与学术论争,成为近现代佛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围绕主题展开论述:1、揭示近代空有之争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渊源,即一、二章。2、深入探究近代空有之争的理论维度,归纳为传统、藏传,等三种思路,分别为三、四、五章。3、对近代空有之争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探讨其对之后佛学研究之影响,分为为六、七章。
-
人间佛教思想文库暂缺作者太虚大师首倡以来,经无数近现代高僧大德实践探索出的精神遗产“人间佛教”,仍然是新时期佛教现代化与化现代的旗帜与道路。《人间佛教思想文库(净慧卷)》整理这些人间佛教探索道路上的高僧大德之行事、理论思想与实践经验,既要为现当代人间佛教的内涵提供丰富的范例,更为怎样践行人间佛教思想提供丰富的参考素材,为未来佛教界的发展提供借鉴的经验。本丛书的整理者,绝大部分是亲身受教于这些高僧大德或长期研究近现代佛教者。本卷的净慧法师对佛教的贡献主要有一、道场的建设,二、弘法理念的提倡,三、僧团的建设,其“生活禅”是人间佛教思想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