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的藏传佛教杨学政《藏族 纳西族 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从藏族、纳西族和普米族的藏传佛教中调查多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以研究这些民族所在地区的藏传佛教的起由,对深刻认识它们的社会历史、宗教历史、文化艺术、风俗习惯以及民族关系等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而言,藏族、纳西族和普米族的藏传佛教是典型的地域民族宗教,它在中国宗教学和中国藏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民族学和厉史学亦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藏传佛教判教研究何杰峰 著《藏传佛教判教研究》为学术类图书。判教指的是对佛教经典典籍的探讨和研究。在佛教研究目前,对藏传佛教经典典籍的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因而《藏传佛教判教研究》希望通过对藏传佛教判教研究,起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作用。
-
广东释道著述考冼玉清 著冼玉清《广东释道著述考》著录了从唐代到民国的广东释家代表人物、从晋代到民国的广东道家代表人物的经典著述,以冼玉清本人所见的著述为主,未见的著述则以原著录转载的方式著录。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著录释家代表人物经典著述,下编著录广东道家代表人物经典著述。主要简述撰人(广东释家或者道家代表人物)的信息(所处朝代、籍贯、生平事迹)、经典著述(释家或者道家)的外貌、内容,并原文转载录入各家对原书的批评或考据。上、下篇各附有释家言道家言,是不属于释家或者道家人物的关于释家或者道家的著述序录。
-
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周晓微 著《现代性和中国佛耶关系(1911-1949)/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试图达到以下目的:梳理目前为止对中国民国时期佛耶对话的研究成果;将佛教、基督教的佛耶对话放在同一个文本内进行比照(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佛教和基督教的佛耶对话通常是分成两个主题来进行阐述);阐释现代性对中国佛耶对话的影响;以民国时期为例,发现中国佛耶对话的困境与可能性,尤其是在现代性的背景之下;建立跨宗教的宗教对话形态。
-
藏汉蒙对照六大金刚修持法罗布桑·散木丹 著《藏汉蒙对照六大金刚修持法》内容大概讲述本着与有缘的本尊如法如理去修行,善发菩提心者,今生会幸福美满,再加上上师的不断教导,在三宝的加持下成就“即身成佛”的殊胜果位是能够实现的。就密乘来讲,要求修行者也是“即身成佛”的金刚持果位。
-
极乐莲邦洪丕谟 著在佛门各宗种,净土宗以一句“阿弥陀佛”的方便法门,影响大、流传广。《极乐莲邦:中国净土宗纪实》从净土宗代大师慧远一直写到近代大师印光,以人物为中心,旁及经典、教义、修持事例、寺庙等等,以生动的历史故事,记录下大师的行迹与传奇,阐释了中国佛教文化的源流传承与精髓魅力。史料扎实,具有可读性。
-
参礼心佛洪丕谟 编学术文化。一千五百年禅宗历史,佛门大师馨香满中华。拈花悟旨,一苇渡江,曹溪绝唱;赵州吃茶,德山棒打。从达摩初祖浮海东来,到慧能六祖黄梅得法,从弘忍大师以偈定祖,到赵州和尚唤去吃茶。作者以生动的历史故事,记录下大师的行迹与传奇,阐释了中国禅宗文化的源流与魅力。史料扎实,具有可读性。
-
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研究李顺庆 著《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研究》为学术类图书。《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研究》以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为切入点,对该地区历目前寺院的兴建、寺院的地域分布及特征、藏传佛教文化进行了详细探讨,对于了解藏传佛教学术研究发展及文化具有借鉴意义。
-
禅解南华经弘音 著《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哲学著作,它继承了老子的道学思想,丰富并发展了老子的道学理论。 其思想亦如老子一样深邃, 再加上庄子行文极其奇特, 想象力丰富而诡谲,使得读者尤其是现代读者对之感到甚难理解,无法把握。本书旨在释庄方面有所突破,以是使读者能较容易地理解庄子、把握庄子。
-
中国古代的大智慧洪丕谟 著《中国古代的大智慧》这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随笔就记录下他的研究心得和感悟。全书由平常事理入手,通俗又亲切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与人生的关切。全书分为:学理机趣、方术机理、医药智取、养生智慧,共四辑,语言平实,妙趣横生,既有实用性,又富于哲理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