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三教合一之心肖建原 著《“三教合一”之心:王夫之佛道思想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的一本,书稿围绕王夫之如何吸收佛道思想来补充儒家思想,弥补儒家思想乃至整个中国哲学中知识论不足之缺点的研究,对“空”、“有”、“无”、“无无”、“有境界”等范畴进行了细致梳理,内容丰满,理论性强,逻辑清晰。
-
观楞伽经记[明] 德清 著;楼宇烈 编;于德隆 校《楞伽经》既是法相唯识宗的基本经典,列为该宗典据五经十一论之一,同时又是法性宗的重要经典,作为法性宗纲领的马鸣《大乘起信论》即依据《楞伽经》而造。尤其是传佛心印、不立文字的禅宗,自达摩大师东来传法,即以《楞伽经》印心。在《楞伽经》诸注疏中,明憨山德清所撰《观楞伽经记》,融会三种译本,注重贯通经文脉络,既单提向上,直指一心,而又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可以说是《楞伽经》注疏中的及佳读本。
-
解深密经疏[唐] 圆测撰 著;楼宇烈 编;于德隆 校《解深密经》是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国法相宗的根本经典。自此经汉译之后,慈恩宗即依据此经分判释迦如来一代教法,为有、空、中道三时教,并依此经以三性说及唯识说为一宗的根本教义。唐圆测《解深密经疏》根据玄奘法师的师说,广引有关经论,于大小乘比类发明,是法相宗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圆测是玄奘的著名弟子之一,原为新罗王孙,自幼出家,十五岁时入唐游学。他在玄奘门下与慈恩寺的窥基并驾齐驱。因他在西明寺继承玄奘弘传唯识教义,因此后世称他为“西明”。《测疏》原本惜以年代久远,致有残缺。幸好《测疏》在藏文《丹珠尔》中保存有完整的译本。译者法成法师为西藏佛教前弘期著名译师,精娴梵、藏、汉文。《测疏》得其译存,全文得以不泯,诚为千古幸事。中国佛学院观空法师将《测疏》佚文从藏文中还译出来,由金陵刻经处刊刻印行,补全了这一佛学名著。
-
阿弥陀经注疏[明] 大祐,传灯,袾宏,智旭 著;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张景岗 校《阿弥陀经》为净土宗根本经典之一,千百年来广为持诵,历代 注疏解说者众多,影响深远的当属明代三种注疏,即明初天台宗大佑 法师述解、明末传灯法师造钞的《弥陀略解圆中钞》,净土宗八祖明 莲池袾宏所著《阿弥陀经疏钞》,净土宗九祖明蕅益智旭所著《阿弥 陀经要解》。近代高僧印光大师赞言:“《弥陀》一经,得此三疏, 法无不备,机无不收。随研一种,亦可知其指归。遍阅三书,方堪彻 其阃奥。”《阿弥陀经注疏》汇集了这三部注疏。书后还收录了 《观无量寿佛经》两种重要注疏,即隋天台智顗撰疏、宋知礼述钞的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及净土宗二祖唐善导大师所著《观无量 寿佛经疏》,以备学人研读之需。
-
金刚经注疏楼宇烈 编;于德隆 校《金刚经》和《心经》是大乘佛教基本精神所在的般若系经典的精华,是中国佛教各个宗派共同依据的圣典,历来广为流传,对中国佛教及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金刚经》诸注疏中,署明成祖朱棣集的《金刚经集注》,是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一部《金刚经》注疏。唐圭峰宗密所撰《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依据印度天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无著《金刚般若论》及功德施《金刚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并参考当时流行的《青龙疏》《大云疏》《资圣疏》等诸家注疏,纂集而成,辞精理极,自古被称为《金刚经》众释之根。明蕅益智旭有感于学般若不得意者取著于空,拨无因果,因撰《金刚经破空论》,为后世所重。《心经》以二百余言,括尽《大般若经》六百卷奥义。自唐以来,《心经》注释之作几于汗牛充栋,其中华严宗三祖贤首法藏《心经略疏》被称为首释。明紫柏真可《心经说》与憨山德清《心经直说》,言简意赅,为禅家解说《心经》的典范。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澄观撰 著;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于德隆 校《华严经》是贤首宗(华严宗)的根本经典,论说如来自证及一 切众生自性本具之菩提觉道,及法界缘起无尽无碍的妙旨,是佛教 圆顿、根本的经典,自古就有经中之王的美誉。华严宗四祖唐清凉 澄观所撰《华严经疏》(通常称为《华严大疏》),继承贤首法藏的 五教判释与十玄缘起说,发展华严性起的教义,在《华严经》诸注疏 中流传深广、影响很大,被后世学人奉为圭臬,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思想影响极其深远。
-
金光明经注疏[隋] 智顗,[唐] 慧沼 著;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于德隆 校《金光明经》在古代印度、西域诸国以及中国、朝鲜、日本等广大地区是一部盛行流传、极具影响力的佛典。该经不仅涵括如佛寿无量、法报化三身论、空观以及十地说等重要的大乘佛教义理,而且经中所说的忏悔灭罪方法、诸天护国思想、王法正理的论议、流水长者 的护生行、王子舍身饲虎的菩萨道精神等内容,都对后世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天台智顗所撰《金光明经文句》是此经的注疏, 也是天台宗的重要文献。被称为唯识宗二祖的唐慧沼所撰《金光明 胜王经疏》,是以法相唯识宗观点,对《金光明经》诸译本中后来译出同时也是比较完备的唐义净译《金光明胜王经》的注疏,因此极有价值。
-
注维摩诘经[后秦] 僧肇 著;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于德隆 校《注维摩诘经》,鸠摩罗什译,又称为《净名经》,玄奘译为《说无垢称经》,是很受欢迎、影响深远、流传及为广泛的佛经之一。这部经典主要阐发佛法不离世间法,心净则佛土净,不离俗染而得圣智,践行空有不二的菩萨行等大乘佛教思想。鸠摩罗什译出《维摩诘所说经》后,曾亲自为此经作注。鸠摩罗什不仅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佛经翻译家,也是久负盛名的佛教义学大师。协助罗什译事的著名高僧僧肇、道生、僧叡和道融等人也曾分别为此经作注。这些注解的单行本早已失传。现存《注维摩诘经》十卷,署名僧肇述(或选),实际上是糅合罗什、僧肇、道生三家的注解而成。僧肇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义学高僧,中国佛教三论宗的先驱者,人称“解空di yi”,其不朽之作《肇论》,对于中国佛学思想及中国传统哲学具有广泛与深远的影响。这部汇集了诸位义学大师真知灼见的注疏,确能透发经义,阐发微旨,弥足珍贵。
-
法华经会义[明] 智旭 著;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于德隆 校《法华经》是天台宗的根本经典,该经融汇三乘方便,同归一极,所谓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是流传很广、很具影响力的佛经之一,自古就有“成佛《法华》、开悟《楞严》”之说,被佛教学人奉为圭臬,历代高僧大德均注重弘传。《法华经》诸注疏中,以天台智者大师《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二书很具影响力,为著名的天台三大部之二。至唐荆溪湛然,又以《法华玄义释签》《法华文句记》分别加以疏释,天台宗教观于是大备。然而由于文辞浩博,义理深玄,非初学者之所能入。加之原来体例是《法华经》、《法华文句》及《法华文句记》三书各自独立成篇,故疏文于经义之深奥者则发挥不厌其详,而于经文之显著者则分科点示而已。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蕅益智旭有鉴于此,乃将《法华文句》及《法华文句记》稍事节略,稍更科判,合《法华经》中,称为《法华经会义》,可谓《法华经》诸注疏中的zui jia 读本。
-
梵网经注疏楼宇烈 编;楼宇烈 译;张景岗 校《梵网经》上卷概述菩萨心地法门及修行位次,下卷结示行菩 萨道众生应当受持之戒法,即十重戒、四十八轻戒,为大乘菩萨戒之 根本。在古代经录中,该经有时列入华严部,通常列入律部。本经之 注疏,现存很早的是隋天台智者大师所说《菩萨戒义疏》二卷,是一 部专就下卷菩萨戒内容加以诠释的律学名著;明代莲池袾宏撰《梵网经菩萨戒义疏发隐》,对其再加详释。而全经注疏,现存很早的是唐 代新罗太贤著《梵网经古迹记》三卷,依唯识宗观点随文释义,简要 明晰。至明末蕅益智旭,于此经深究力行,依天台教观详加阐释,著 《梵网合注》,为后世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