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佛学思想与佛教文化研究学愚 著2015年7月,“禅与人类文明研究中心”与中国佛教学会合作,举办“第十届青年佛教学者学术研讨会”,并与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台湾大学哲学系暨佛学研究中心合办“第七届两岸四地暨国际佛教学术研讨会”,研讨主题为“中国佛教与人类文明”。本书即为这两次研讨会的文章集结,内容涵盖“文献文化”“修证实践”“宗派义理”“历史与现状”“禅宗研究”等。
-
咏而归康凯有一种歌是在回家路上唱的,想到家的温暖、母亲的守候;"归",在净土行者眼里专指往生净土;"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才是真正的归,回家了。专称弥陀名号是"咏", "往生净土"是"归",咏而归即是"唱着歌儿回家"。《咏而归》文集是宗道法师的多年学佛点滴,文字清简、光明,融入生活、不离念佛,义理贯穿于幽默、平易的散文之间,有导人念佛之悲心,有机警睿智之直见,更显出作者的儒释道中国传统学养之光彩。
-
宋代天台佛教思想研究吴忠伟天台宗是隋代智者大师居天台山时所开创,所以称为天台宗。本宗的教义,主要依《法华经》,所以也称为法华宗,唐代中期传到日本,被尊为天台学。天台学不仅仅是指“天台佛学”,而是涵括了与天台山有关的儒道各种学说。《宋代天台佛教思想研究/中华天台学系列丛书》介绍了宋代知礼的性恶与行忏之学、智圆的治心与自讼之学、忏法与天台佛教礼学等内容。
-
六经图碑本研究吴长庚 著本书以《六经图》碑拓本为导入,探讨了中国经图学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图解经的作用和意义,宋儒创制经图对经义内涵的发掘和重建,揭示了宋以后社会条件下,经典意义不断被发掘、重建和阐发的过程;对六经图碑本进行了整理点校,以宋元《六经图》碑拓本为底本,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卢谦、章达刊本《五经图》以及清《四库全书》本《六经图》为校本,整理出一份比较准确完整而接近宋本的碑本;结合宋元以来国内外的六经研究成果,分“释文(图)”和“解析”两个部分,对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春秋六部经典的图本内容进行阐释。
-
智者入门论麦彭仁波切本书通过阐释各种法门,演绎了如何抉择、如何获得智慧并成为智者,其阐述的结论体现了藏族极具特色的传统思想内容、观点,而论述的过程则体现了藏传佛教独特的传统思辨方式、方法。这些思想内容和思考方式,细微至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对藏族人民有极深、极大的影响。
-
般若摄颂释麦彭仁波切 著;索达吉堪布 译《般若摄颂》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一部佛经。囊括了般若所有要点,是一切般若的精华所在。麦彭仁波切为此撰著过一部藏文注释,叫《般若摄颂释》,为让更多人知道此书的价值和意义,索达吉堪布将此注释译为中文。在藏传佛教中特别重视此经,把它列为日常课诵,甚至法本也不离身体。
-
佛教基本知识周叔迦 著本书曾经过文史专家周绍良增订,列入“文史知识文库”,1991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2005年再版;2014年6月精装版本推出。该著作可以说是一印再印,一版再版,不断在售的国学经典。该著作首先是介绍寺庙殿堂佛像的一些基本知识,增加读者旅游和欣赏的文化趣味;增订内容包括佛教的胜迹、佛教文化艺术、漫谈汉族僧服等等,也均是艺术方面的,增加读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取名“佛教基本知识”,但完全无关于佛教教义理论。此次收入“大家小书”,之所以沿用这个书名,因为该名称是周绍良先生亲自同意的,已经成为一个国学常识的小经典,被广大读者普遍接受。
-
汉译佛经中的本生故事王慧慧本生故事作为佛教经典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散见于佛教的三藏——经律论中。虽然其数量很多,类型不同,取材各异,但其主旨多为弃恶扬善、鞭挞丑陋、倡导美好之类。《汉译佛经中的本生故事》在日本学者干泻龙祥《本生经典思想史研究》及台湾学者释依纯硕士论文《本生经的起源及其开展》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搜集与比对,最终归纳和整理出了《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等六十三部汉译佛经中的四百多则本生故事,并对其出处及背景一一做了详解。所编原文注重原貌,解题语言生动流畅,是国内新一部全面系统研究汉译佛经中的本生故事的专题著作。对于学界研究佛教思想、佛教艺术、印度民间文学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普陀学刊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明末清初临济宗圆悟、法藏纷争始末考论暂缺作者《明末清初临济宗圆悟、法藏纷争始末考论》由吕真观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