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葛藤语笺》校释王闰吉《葛藤语笺》是无著道忠晚年集大成的禅语考释著作,是唐宋禅录俗语研究的压卷巨著,词语考释的填空之作,在语源探求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在辞书编撰上、虚词研究上都有特殊的价值。《校释》以日本京都妙心寺春光院所藏无著道忠的《葛藤语笺》手稿本为底本,参校驹泽大学出版的《葛藤语笺》誊写本和其他版本,并参照儒、佛、道与诸子百家各种典籍加以考校,并对俗字、各种名物、疑难词语作出全面的校释。
-
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梁启超一生共发表了30余篇佛学文章,并经两次结集。1936年,中华书局刊行了单行本《佛学研究十八篇》,成为粱氏晚年佛学代表作的汇编,也是民国佛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被学界评为“筚路蓝缕”之作。《佛学研究十八篇》的特点是,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作了扼要的阐述。其中,有不少见解与论述,至今仍不失精深之论,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本书简体横排,以适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整本书由专家作了校点,纠正了人名、地名、书名、卷数、年代、史实等方面的不少差错。书前附有导读,书后有作者年表,有助于现代读者加深理解。
-
法相唯识学太虚本书收入太虚法师阐述法相唯识学的重要讲演和文章 57篇,书前有王恩洋、张化声等人为其中《法相唯识学概论》所作的10篇序。全书内容包括唯识理论类、唯识答辩类、唯识学通疏释类等。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价值。
-
佛道散论蒙文通《佛道散论》是蒙默编辑的蒙文通宗教哲学学术论文集,收入论文十余篇。其中包括深受近代唯识派大师欧阳渐推崇并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的两篇佛教方面的文章,以及道教、道家研究的若干篇文章。可以看作蒙文通宗教研究的论文总集,也是他宗教哲学研究成果的代表。
-
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李安宅本书是作者对甘南藏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进行了三年的实地考察的成果,是国内外公认为通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而撰写的有关藏族宗教史的第一部杰作。本书在介绍藏族文化背景与历史概况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藏族在信仰佛教以前的信仰和早期佛教;格鲁派——革新或当权的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卡楞寺。这部著作虽然是半个世纪以前的旧作,但它是我国对藏传佛教进行实地考察的一个开端,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学术水平。
-
中国佛教史蒋维乔本书为中国第一部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作者认为中国于佛教义理的方面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响了深研义理。由此可见本书为弥补考史之缺而作,它取材于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纲》之宋前部分,增加了订正与增补,叙引用史料丰富,考订认真,对民国后的中国佛教研究产生过极大影响。本书被视为“国人所见首部以近代治史方法撰写的中国佛教简史”,“堪称经典”,“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很有系统的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
-
等不等观杂录杨文会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始创,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宗旨,于建馆翌年便出版了《马氏文通》,这部学术经典既是中国学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开启了商务印书馆百年学术出版的序幕。其后,商务印书馆一直与中华现代学术相伴而行,出版了大批具有鲜明原创精神并富于学术建树的经典著作,诸多开山之著、奠基之作都是在本馆首次问世。这些学术经典的出版,使本馆得以**现代学术发展,激动社会思想潮流,参与民族新文化的构筑,也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荣光。1949年以后,本馆虽以迻译世界学术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侧重,但原创学术著作的出版从未止步。2009年起,我馆陆续出版“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全面整理中华现代学术成果,深入探寻现代中国的百年学脉。丛书收录上白晚清下至1980年代末中国原创学术名著(包括外文著作),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心理学、科学史等众多学科。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录各学科学派的名家名作,展现传统文化的新变,追溯现代文化的根基。丛书立足于精选、精编、精校,冀望无论多少年,皆能傲立于书架,更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共相辉映,昭示中华学术与世界学术于思想性和独创性上皆可等量齐观,为中国乃至东方学术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应有的地位。2017年2月I1日,商务印书馆迎来了120岁的生日。为纪念本馆与中华现代学术风雨同行的这段历程,我们整体推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120年纪念版(200种),既有益于文化积累,也便于研读查考,同时向长期支持丛书出版的诸位学界通人致以感激和敬意。“新故相推,日生不滞。”两个甲子后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义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传承前辈的出版精神,迎接时代的新使命,且行且思,我们责无旁贷。
-
欧阳竟无内外学欧阳竟无《欧阳竟无内外学》是中国近代佛学家欧阳竟无的论著。欧阳竟无早年讲法相唯识等佛学,晚年兼讲儒学。以佛学为内学,把一切非佛学归之为外学。他认为内学重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解脱,外学以世俗事实作论证。据其手订目录,《竟无内外学》共为26种:《内院院训释》《大般若经叙》《瑜伽师地论叙》《大涅槃经叙》《俱舍论叙》《藏要经叙》《藏要论叙》《法相诸论叙》《五分般若读》《心经读》《唯识抉择谈》《唯识研究次第》《内学杂著》《中庸传》《孔学杂著》《诗文》《心品》《楞伽疏决》《解节经真谛义》《在家必读内典》《经论断章读》《四书读》《论孟课》《毛诗课》《词品甲》《词品乙》,约30卷,支那内学院蜀院刊行。是研究中国现代佛学思想史和哲学史的重要资料。
-
佛典汉译、理解与诠释研究程恭让 著初期大乘佛教经典结集中,确实出现了以善巧方便一系概念思想作为中心的思潮和运动,这一点通过我们对《善巧方便波罗蜜多经》《法华经》《维摩经》等著名初期大乘经典的解读,已经完全可以获得确证;通过对于早期般若系经典不偏不倚的客观解读,也可以获得重要的学术支持。因此,初期大乘经典实际上建构了般若与方便 “不即不离、不一不二、平衡开发、辩证彰显”的菩萨智慧学系统。但是,善巧方便是佛陀、菩萨、圣者转依所得的一种殊胜品德,它与般若静观实相的趋向不同,是由慈悲心所激发佛法的实践智慧,是圣者的特殊能力,它由佛陀的证法菩提所规定,时时刻刻参考众生的根性,并以将其引归佛菩提作为目标。所以这一概念牵涉到对佛陀既具超*性又不离人间性圣德秘密的理解,牵涉到对佛教教法思想内在智慧依据的理解,牵涉到对佛教圣贤救度众生实践运作机制的理解,也牵涉到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下佛教思想理解与诠释的合法性、权*性等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致我们可以不折不扣地说,如果不能对于大乘经典的善巧方便一系思想形成良好的理解,基本上也不可能真正理解大乘佛教思想的内在本质,纷纭复杂的诸多大乘经典、大乘教化的内在统一性问题,以及今日语境下佛教现代化转型的种种问题。 最后,本书也对佛典汉译及理解中的其他诸多问题,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诠释。
-
源因略记清福和尚,普正和尚《源因略记 晚清高僧西行巡礼弘法记(套装共2册)》是我国近现代著名高僧清福和尚自记一生之专著,是他一生探寻佛教根本教理和解脱之因历程的记述,实为清福和尚自传。《源因略记 晚清高僧西行巡礼弘法记(套装共2册)》记述了清福和尚一生七十余年非凡的修行、求法、出国巡礼、求请舍利、玉佛的经历,内容真实,笔调恳切,有很多感人的情节。书后附有清福和尚的大量手稿,十分珍贵。如今,《源因略记 晚清高僧西行巡礼弘法记(套装共2册)》在佛学界具有很大的学术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