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佛典汉译评论与佛学中国化赵秀明 著《佛典汉译评论与佛学中国化》收了大量佛学著述,通过系统梳理,对后汉道远明时期的佛典汉译评论进行了全面总结,深入探讨了佛典汉译评论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其本质特征和独到的评论体系,归纳出了佛典汉译评论的九大范畴和四大命题,详细论述了佛教、佛学、佛经翻译及佛典汉译评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人们了解佛典汉译评论在佛学中国化进程中的作用,有较大的启迪意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资料价值和理论价值。
-
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圣凯 著《中国汉传佛教礼仪(增订版)/佛教观念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介绍了中国汉传佛教的忏法、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汉传佛教寺院的法会、汉传僧服的演变、汉传佛教的法器、汉传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礼仪等。
-
中国佛学《中国佛学》编委会 著,《中国佛学》编委会 编《中国佛学》为集刊,一年两期,每期栏目固定,包括“汉传佛教——教史研究、义学研究、佛教与传统文化”“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每期刊发20篇左右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的学术论文。从总第31期开始由我社出版发行,目前已出至第46期,已在我社出版了16期。 《中国佛学》为中国佛学院的学报,其前身为佛教内部刊物《法源》,2010年更名后正式公开出版,由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传印长老亲题刊名,顾问为黄心川、方立天(已逝)、楼宇烈和杨曾文四位著名的佛学研究专家。
-
宋元佛教文化在河湟之传播和影响张虽旺 著本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人物、寺院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论述,重点论述了宋元时期佛教文化在河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传播和影响。全书从宗教文化交流融合和传播的角度,历史地、客观地、较完整地展现了汉传佛教和吐蕃佛教(藏传佛教“前弘期”佛教)在宋元时期河湟地区的交流和融合过程,展示了藏汉民族之间密切的关系,揭示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在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中的特殊的历史作用。该书从依据史料详细论证方面来看,可以说是填补了河湟地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交流融合研究的空白,资料翔实,论证充足。
-
宝鬘庄严论慈诚罗珠 著《宝鬘庄严论》分28节,包括珍惜、当舍、勿舍、当知、精勤、鞭策等内容。旨在告诫人们要珍惜人生、珍惜生活、珍惜时间,多做一些对社会、对人生有价值的事。本书译者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经验,打破各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多学科、多领域之间的交流互补,融合古今中外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结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述出原著隽永深刻的理论知识。此外,本书也充分还原了原著的语言与理念,让读者可以通过研读此书获得研究更精深宝典的钥匙。
-
声明学索朗其美 著暂缺简介...
-
走向世俗石刚 著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立足并融入中国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本书将以中国中古时期的历史为中心,考察佛教与中国社会的双向互动——即佛教的中国本土化和中国社会的佛教化过程。本文不拟对学理佛教作思想史的梳理,重心在于考察作为信仰的佛教是如何进行调整以适应中国本土文化,走向世俗社会,并对民众心理、社会生活习俗产生影响的。本书是把佛教当成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来研究,所以更多地采用宗教社会学的方法。本文力图证明,唐宋之际的佛教转型绝非偶然,宋代以后兴起的民俗佛教是晋唐时期佛教信仰民众化的必然结果。
-
理性的约束慈诚罗珠 著本书共十章内容,系统详尽地阐释了如何持守戒律、持守戒律的意义,以及各戒律间的一些差别和层次,对现代社会正确认识戒律有积极引导意义,也有助于读者对戒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内容包括居士五戒、略说八关斋戒、受戒行善的殊胜日、菩萨戒浅释、饶益有情戒、每日受菩萨戒之仪轨、十四条根本戒、犯失密乘戒的界限与忏悔清净的方法等。
-
藏籍译典丛书一汉区佛教源流记[清] 贡布嘉 著,罗桑旦增 译,罗桑旦增 注《汉区佛教源流记/藏籍译典丛书》从祖国内地的地理、历史述起,重点讲述了佛教在汉地所流传的情形,诸如佛教在汉地初的传播、高僧弘法事迹、主要宗派情况,书中对《至元法宝勘同总录》这一重要的佛教文献目录进行了勘察注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自在如意王颂 著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2021年台历。 内容丰富,表意准确,涉及佛教历史、高僧大德、偈颂、经文等内容,选取佛教题材的绘画、塑像、器物、建筑、人物等精美图片,加以公历、农历、佛历等实用信息,经精心筛选与编排,365天中的每一日文字和图片紧密勾连,既突出佛教文化的特色,又具有使用价值和鉴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