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南朝佛教与金陵莲华,董群 编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南京就长期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座富矿。2018年5月,第三届“南朝佛教与金陵”学术研讨会在鸡鸣寺隆重举行,30多位有影响力的佛教研究学者齐聚一堂,专题研讨南朝时期建康佛教人物,共同推动南朝佛教文化研究和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此次研讨会由南京市佛教协会主办,南京鸡鸣寺、江苏尼众佛学院承办。本书所收30篇论文聚焦于南朝时期建康佛教人物活动,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
明清僧人著述流传日本的研究林观潮 著本书站在全面了解明清文化输入日本及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度,着眼于中日佛教发展史、经济交流史、文化交流史的多层视角,考察研究东传僧人著述,了解其传播背景、内容构成、历史影响以及当代价值。考察研究明清时期在日本传播的我国僧人著述,发现这些东传著述不少于219种。东传著述内容广泛,除了讲经说法的语录以外,又有寺志、年谱、寿章、书信、诗集、僧传、杂著等多种体裁,涉及故国风物,表达思乡情绪,具有丰富多彩的内涵。本书应该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在本领域内的首次专门研究,明确提出了东传著述的历史定位,可能会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在在明清佛教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实践性。
-
参禅有道冯焕珍 著《坛经》是六祖惠能大悟心性后从智慧心海中流露出来的妙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语录是祖师为引导参禅者自悟心性随缘施设的话头或法门,亦非妄想揣度所可通。禅宗传承久远、典籍浩繁、影响深广,主要内容在见地、根器、观境、观智、行法与果德数端。 就见地而言,禅宗凡有施设,皆不傍经教、直指人心,令人当下明心见性成佛,虽自称“教外别传”,实直契佛陀本怀。佛陀施行教化,根本目的是度化众生脱离生死苦海、证得寂灭涅槃,众生与佛无异,关键在于让他们发现自己本具无分别智慧的心性。众生根器千差万别,佛陀必须当机设教,而禅宗便是顺承佛陀依第一义悉檀说法开出的宗派。 就根器而言,若专就慧根说,禅宗独被上根利智,可若从信根而言,禅宗也是三根普被、遍及众生的。 禅宗的所观境,是参禅者当下一念心;能观智,是般若;观行法,是顿悟成佛法。明心见性只是真修起点,要想究竟成佛,必须生生不退地行持下去。 禅宗既是从佛教开出的智慧之道,便必然受到许多追求智慧者的崇奉。六祖之后,禅宗很快由岭南播向全国,成为汉传佛教极为兴盛的一支,甚至有“中国佛学特质在禅”之说,不但成就了诸多高僧大德,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后,禅法及于中国周边其他国家,塑造了整个东亚地区的精神气质。近代以来,更是广传欧美,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安顿心灵的妙法。
-
巴渝见在佛教碑题辑录杨梅 编《巴渝见在佛教碑文辑录》一书对重庆市辖区内从隋朝到现代见在的佛教碑石(木、金),包括佛寺碑记、墓塔记、造(妆)像记、文人题刻游记等进行点校、整理,并对碑题出处、碑址、撰者、撰写年代及佛寺略历作了简要的考证与说明,共整理佛教碑题558则,碑文搜集,以实地察勘、拓本采集爲主,辅以历代方志、金石志、考古报告及其他史料。凡录碑文以实物、拓片爲准。若实物、拓片字迹漫漶,碑文又著录于纸质文献者,力求广求众本,相互比勘,择善而从。比较彻底地清点了重庆市辖区的佛教碑刻文献,理清了当地佛教文化的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北大佛学王颂 编太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佛教领袖,佛教改革的倡导告与实践者。他以爱国爱教的信念、勇于革新的精神、放眼世界的眼光和广阔包容的胸怀,致力于推动近代中图佛教“数理、教制、教产”三大改革,提出了“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思想理念,并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二培养僧才、广传佛法,对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辑再次推出“太虚研究”专号,特邀专家学者梳理桕关文献资料、发掘史实、阐发思想,以期推动相关研究。
-
佛教与中国书法刘灿辉 著暂缺简介...
-
佛教论集孙昌武 著本书为南开大学教授孙昌武先生有关佛教研究的论文结集,共收入1996-2018年十三年来发表于各类刊物上的文章共计十八篇,按发表时间排序,集中体现了作者多年以来在佛教文化、艺术、思想及宗教观上的研究成果。孙先生的文章,理论上深入浅出,文字上流畅易懂,虽然有的文章已是多年前的作品,但无论是对于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文化爱好者,仍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聚云禅心道坚 著本书是重庆华岩寺方丈道坚法师成立的华岩佛教遗迹考察组,对重庆地区的近十个区县总计约一千二百多座寺庙进行寻访考察的成果之一。考察组经过深入实地调研、查阅各种资料,考察了所到之处的每一个寺庙,询问乡老、寻找遗迹,收录碑碣。搜集整理了重庆忠县的复兴镇、磨子乡、三汇镇、石子乡、新生镇等地的300余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内容弥足珍贵,填补了该地区佛教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夔州天路道坚 著该书搜集整理了奉节县的安坪镇、白帝镇、草堂镇、大树镇、汾河镇等地的300寺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内容弥足珍贵,填补了该地区佛教研究空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书由多个寺庙遗迹分篇介绍而成,部分遗迹配图呈现,多以碑文拓片为主。对个别涉及“文革”时期寺庙变迁的文字描述,编辑适度做了修改。神话色彩较重的语句有部分删节。
-
以心传心刘泽亮 著本书坚持唯物史观的导向,全面地搜集材料,充分利用今人的研究成果,从中唐社会转型、文化异动的广阔背景来阐释黄檗思想的产生及其时代特征,首次对黄檗禅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书作者对《传心法要·宛陵录》进行了艰苦的版本校勘、抓住核心范畴和命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学术性和思想性注释及必要的评析,并经深入琢磨,依文意作了分段和标题,使之成为一个可以为现代人所接受、了解的文本,为学人进一步研究黄檗禅哲学思想提供了方便。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之“论”以下编扎实的文本考订、校释和疏理工作为前提,这是我们一贯强调的“义必征实,言必切理”朴实学风的体现。作者在全面校释《传心法要·宛陵录》的学术基础上,对具有内在逻辑体系且充满哲学睿智的黄檗禅学进行全方位、多侧面的研究,其论说多有新颖独得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