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从法身至佛性史经鹏 著在中国思想史上,南北朝时期各种佛学思潮大放异彩。从般若学到涅槃学的真空妙有的转向值得重视,它引导并奠定了中国佛性论乃至中国哲学心性论的历史路向。在南北朝庐山慧远和道生的思想中,从法身到佛性的思想发展集中表现了真空妙有的初期转向。这一法身到佛性的思想演变,具体表现为慧远和道生在法身观、修行阶段论以及感应思想等方面的联系和差异中。在法身观上,慧远重视佛的应化身,道生则强调真法身;在修行阶段论上,慧远顿渐不定,仍在试图会通佛经异说的阶段,道生则独树一帜,提倡顿悟成佛义;在法身感应思想上,慧远具有强调众生能动性的独善其身的倾向,这与大乘佛教所说慈悲的普遍客观性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道生则以悉有佛性论作为众生感应法身的根据,化解了慧远的矛盾。本书从这些联系和差异出发,勾勒出南北朝初期佛教思想发展的大致轮廓,具体分析了慧远和道生共同关注的时代问题及其不同的佛学态度与解决方式,探讨了佛教真空妙有初期转向中的不同面向,并指出涅槃学在南北朝佛教思想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的历史意义。
-
西藏生死书索甲仁波切 著;郑振煌 译《西藏生死书:一日一课》是《西藏生死书》的精华普及本。索甲仁波切从《西藏生死书》精选365段灵性文字,一天一篇,随春花、夏风、秋叶、冬阳一起感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一年365日,修行365页。引导读者感悟智慧,摆脱烦恼,获得内心的平静。《西藏生死书:一日一课》中包含了索甲仁波切对佛法的领悟、修行的指导,给人充沛的活力、广阔的心灵和直指人心的温暖。
-
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贺世哲 著为什么法华经借比喻阐明妙法?为什么法华信仰流传广泛?为什么佛陀的结局是涅?为什么涅槃信仰遭受抵触?为什么维摩诘游戏于人间?为什么名士推崇维摩诘经?《解读敦煌·法华经故事》专门介绍敦煌经卷中的法华经画卷,解释细密周到,配以精美的图片,文字优美,资料可靠,是研究敦煌的重要参考读物。
-
佛学常识太虚 著《佛学常识》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所撰《佛学概论》《中国佛学》的合集。《佛学概论》从“学史”和“学理”两个角度论述了佛学历史和佛教原理;《中国佛学》对中国佛学的特质、宗源以及各宗代表高僧的佛教思想作了详细阐释,其中不乏有趣的佛典故事。此次出版,还将太虚大师《我之宗教观》《我的宗教经验》《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三文附于书后,以便读者朋友更好了解太虚大师和他的佛学思想。
-
汤用彤论著集汤用彤 著本书是一部叙述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得发展的佛教史著作,对中国佛教史料中关于佛教传入汉族地区的时间、重大的佛教历史事件、佛经的传译、重要的论著、著名僧人的生平、宗派与学派的关系、佛教与政治的关系等,都作了严谨的考证和解释。本书开辟了中国佛教史研究的新纪元,自问世以来,驰誉海内外,成为汤用彤全部著述中影响极为巨大的一部,是有关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的经典著作之一,迄今为止,在积聚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料方面,还没有别的著作能够超过它。抗战期间,本书与陈寅格的《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同获国民政府教育部学术研究评奖哲学类一等奖。
-
丝瓷之路博览薛宗正,霍旭初 著本书讲述西域古国龟兹是佛教东传的主要中转站,龟兹文化是整个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经由龟兹东传以及汉传佛教反转西域之后,西域千佛洞中汉风洞窟的开凿和唐代西域佛寺的兴建又为佛教西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证据。本书图文结合,内容精彩,全面介绍了西域古国龟兹的历史文化。丝瓷之路博览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外关系史研究室组织编写。其编撰意图在于,通过讲诉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领域的传奇故事,让人们了解中国与世界关系之紧密乃是有着长远渊源的。本套丛书,执笔者不是学界大佬,就是后起新秀,所以史实可靠,文笔生动,而且利用其研究资源,提供了许多精美的图片以供鉴赏。本套丛书,不但可用作教育研究的辅助读物,也可用作旅游观光的参考指南,还可供茶余饭后阅读怡情,更可为具有一定历史知识水平又喜好探古猎奇的读者提供许多惊喜。
-
中观思想[日] 梶山雄一 等 著;李世杰 译《中观思想》是对印度中观思想的历史及核心问题的探讨,将印度中观派的历史、文献及其思想的发展,综合叙述于一册,是《中观思想》的主要意图。我国历代佛学界对中观思想的理解,大体止于龙树、提婆师资,对于其后印度的中观派思想则一向不甚措意。对于这一点,《中观思想》当稍可补充此一缺憾。
-
宗镜录潘桂明 著对佛教经典《宗镜录》的翻译解释。
-
正念之道帕奥禅师 著;园慈 译本书分成两部分:上篇是帕奥禅师对佛教经典《大念处经》的讲解,作者引经据典、遵循注疏和剖析实修要点,由浅入深,次第分明,引领禅修者得窥佛法奥妙;下篇是问题回答部分,紧跟上篇,进一步除疑解惑,契理契机,义趣分明,引人深思。本书既有一定学术的价值,又为普通禅修、禅学研究者解决了从基础到更深层次的各种问题,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
中国佛教历史与文化欧阳镇 著这是一部关于中国佛教历史文化研究的论文集,全书分“历史人物”“丛林制度”“当代高僧”“人间佛教”和“佛学新论”5个专题,31篇文章,对中国佛教历史上重要人物贡献和影响、佛教制度的内涵及功能、人间佛教的主要思想及特点等进行系统的阐释和深入分析。本书属于专题性论文集,对于认识和研究佛教历史文化和价值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