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译以载道张志芳,张彬 著《译以载道:佛典的传译与佛教的中国化》以佛典汉译历史为脉络,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为横断面,论述了中华固有的文化意识如何影响了佛典翻译的文本抉择、翻译策略,以及佛典汉译如何促使佛教入传中国并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总体而言,汉魏西晋的佛典初译,让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初具规模。东晋为佛典汉译的转折期,佛教独立发展。
-
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窑藏佛教造像研究李森 著《青年学术文库: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窑藏佛教造像研究》不仅对龙兴寺的历史沿革情况作了深入揭示,而且对窖藏佛像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引用了大量翔实的僧俗史籍及金石文献资料,将论点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
《青年学术文库:青州龙兴寺历史与窑藏佛教造像研究》文笔流畅,考证严谨,新意迭出,有理有据,足见作者踏实的治学功力。另外,书中附有图片百余张,表格六个,图文并茂,便于研读。总之,这部著作对于进一步认识千年名刹龙兴寺的历史沿革和窖藏佛像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
近世中国佛教思想史论陈永革 著;朗宇法师,清修法师 编陈永革所著的《近世中国佛教思想史论》研究的根本意义,不仅是了解存在于一定时空中的佛教发展形态,而且更是从现存的文献、文物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索其前后延续,彼此关联的因果性;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佛法的本质,及其因时、因地的适应。以了解过去,承受根本的佛法特质,作为我们信行的基础,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
藏传佛教宁玛派圣迹文化研究段晶晶 著
藏传佛教圣迹文化并非藏地所独创,其基本形制主要是大乘佛教圣迹文化的延续,包括道场圣迹和加持品圣迹两类。它是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圣迹形式、圣迹内容与供养形式、供养行为契合在一起,深入于僧侣及在家信徒的生活中,从方方面面影响到藏人的生活风俗和观念。《藏传佛教宁玛派圣迹文化研究》全面审视了藏传佛教圣迹文化体系,以宁玛派为案例,使读者一方面可以追随佛教传入和发展的线索来分析藏传佛教圣迹的形成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适当避免藏传佛教圣迹文化研究陷入到不同教派间细微的多样和复杂状况中。
-
药师经法修学汇要杨颂 编药师法是圆融世出世之法,是圆通显密之法,是释迦、药师、大日非一非二本师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双显之法,是法性、法相双融之法,是曼殊室利、执金刚对扬之法,是了生脱死,即在生活中了生死,以药物为第一性、性空为第二性来认识人生而改造人生。《药师经法修学汇要》集结汇编了多种版本的《药师经》以及与其相关的经典和咒语,并附以数十位法师为《药师经》撰写的文章或序跋。不存在违反《出版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内容,史料及科学性无重大质疑,主题贯通,风格一致,文稿齐全,版面分配得当。
-
松巴佛教史[清] 松巴堪布·益西班觉 著《松巴佛教史》又称《印藏汉蒙佛教史·如意宝树》,简称《如意宝树史》,成书于1748年。作者松巴堪布·益西班觉,青海蒙古族,是青海佑宁寺第三世松巴活佛。他自幼被第一世嘉木样活佛阿旺宗哲认定为二世松巴罗桑丹贝坚赞的转世灵童。《如意宝树史》是松巴堪布的代表作,也是藏文历史著作中的名著之一。《松巴佛教史》全面系统地讲述佛教在印度和我国藏族、蒙古族以及汉族地区的产生传播情况,内容极为丰富,叙事扼要,汇总了大量的史料,纠正了年代等方面的不少错误,对现今研究印度佛教史、藏族历史、藏传佛教史、蒙古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佛教随笔文海 著佛教:最早的世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参考佛诞);东汉明帝时经丝绸之路正式传入我国。《佛教随笔》共2册,其一为盲人谈色,探讨了佛教是一种生活方式、一门社会发展镜像史等内容;其二为荒湮埋恨,探讨了台州历史上的名僧名刹。
-
中国华严宗脉络崔奥飞 著;谢路军 编《国学脉络丛书:中国华严宗脉络》在充分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从史实出发,以时间为经,人物、事件为纬,仔细梳理了中国华严宗的发展脉络。包括杜顺和尚、云华智严、贤首法藏、清凉澄观等著名僧人,介绍了华严宗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华严宗的思想宗旨,以及诸如“金狮子”“月印万川”等著名比喻。《国学脉络丛书:中国华严宗脉络》旨在以最为生动晓畅的语言展现中国华严宗的华美脉络。我们从佛陀最初证悟开演《华严经》起航,泛舟而至印度传承华严思想的三大菩萨,在汉地高高耸立的华严五祖间流连忘返,最后漂流而下,直至后代继承发扬华严学的高僧大德。
-
墨海禅迹听新声皮朝纲 著《墨海禅迹听新声:禅宗书学著述解读》主要内容包括:“栖心大乘,每以笔墨而作佛事”;佛法与书法:佛之“心语”与佛之“心法”;禅门苑囿绽奇葩:书法艺术创作论等。
-
中观应成派见解难点解说多识仁波切 著中观,藏文叫“撒瓦喜饶”,意思是根本智慧。哲学的“哲”就是智慧之意,哲学就是智慧之学。“般若”,也是智慧的意思,但它不是一般的智慧,而是佛陀的智慧。应成不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而是以破斥、反驳的方式来作分析。比如一个人一定要往邪路上走,往危险的道路上走,你告诉他说那条道路很危险,他可能不会听。那好,你走吧,我就带你走到这条绝路上去,把你带到悬崖绝壁上,这时你还怎么往下走?认识到自己确实是走错了,自己也就因此觉悟了,就愿意返回了。
有和无、常和无常都是二元对立,是其反面存在的相对存在,二元对立消失,这就是中观。沏尔巴斯基把中观论称作“相对论哲学”,中观讲的就是相对论,最主要的因缘是相对因缘,而不是一般的因缘。
一切烦恼的温床是我执和法执,所以破我执和法执是中观里的重点,核心是认识佛法二谛义。中观见,是破除实有和虚无这两种错误的见才得到的见解,一般也叫做“无见”。为什么叫无见呢?因为在世俗的见解中,或者是有,或者是没有,只有这样对立的两分法。在中观见看来,既不是有也不是无,它破除了独立自性的有、恒常的有,也破除了连法体都否认的虚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