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
十一世班禅走向世界张飙 著《十一世班禅 走向世界:写在十一世班禅大师坐床20周年之际》以图文的形式,首次全面描述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大师的智慧和品格、知识和学养,以及他对活佛的使命、目标、梦想的看法。作者记录了与十一世班禅大师相处的日常点滴,并亲身感受到班禅大师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对爱国爱教历史责任的担当以及班禅大师对人的亲和、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对世界的关怀,也表现了班禅大师反对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行为的严正态度和反邪教的鲜明立场。《十一世班禅 走向世界:写在十一世班禅大师坐床20周年之际》中,十一世班禅针对当下,提出了内心科学的概念,对当今外物科技、环境和人类普遍道德水准做出了评价,提出了如何建立强大的内心世界的新观点,展现了班禅大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慈悲为怀,利益众生的“藏传佛教大活佛的良好风范”。
-
舍得,舍不得蒋勋 著内含:1. 《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蒋勋全新散文作品,他带着《金刚经》,读经、抄经、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里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里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可能,与一切有情众生,领会人生中的舍得与难舍……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蒋勋手抄》2013年,蒋勋为已往生多年的父母双亲抄写《金刚经》,字迹清明敬谨,又充满古拙之趣。我们将之编印成书,流行于世,作为人间一种殷重的祝福。3. 《微尘世界——蒋勋念诵〈金刚经〉》2014年春天,蒋勋为患眼疾的朋友念诵《金刚经》,让朋友可以用“听”的方式,得到安慰与祝福。这些早晨念诵的录音,加上日本京都永观堂的梵钟之声,成为这本美好动人的有声书。
-
梵汉对勘佛所行赞黄宝生 译印度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译经活动也随之开始。相传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四十二章经》是中国的第一部汉译佛经。这样,汉译佛经活动始于东汉,持续至宋代,历时千余年。同样,印度佛教自七世纪传入中国藏族地区,藏译佛经活动始于松赞干布时期,持续至十七世纪,也历时千余年。据赵朴初先生的说法,汉译佛经共有“一千六百九十余部”,而藏译佛经共有“五千九百余种”。中国的佛教译经活动历时之久,译本数量之多,而且以写本和雕版印刷的传承方式保存至今,堪称世界古代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奇观。
-
龙树二论密意谈锡永 著《佛典密意系列:龙树二论密意》特选出龙树论师《六正理聚》中《六十如理论》 及《七十空性论》两篇,加以疏释,用以表达龙树说“缘起”、说“性空”、说“真实义”、说“法智”,以至说“无生”的密意。《中论》虽然是龙树的重要论著,但实际作意,在于教导学人如何依“中道”观修时,能依所缘境正确作出“抉择”与“决定”,并没有详细地、系统地述说“缘起”与“性空”。《六十如理论》及《七十空性论》二论,则恰好可以作为补充。《六十如理论》的主旨,在于说明为何要建立缘起,并由缘起说及初地菩萨所证的“真实义”,以及八地以上菩萨以至于如来所现证的“法智”。所以由这部论,读者即可澈底瞭解缘起,知道何谓缘起,以及缘起在观修中所起的作用。由《六十如理论》便可以知道这绝不是龙树的思想。论中明说要先建“有”,破除“无”,因为落于“无见”会引起许多过患。当“无见”破除之后,学人若通达“有”与“无”的义理,对“有”与“无”更无偏爱(“无贪”),然后才能跟他说“寂灭”。此中次第井然,显然不是一说“缘生”,立刻就可以推论为“性空”。至于《七十空性论》,则是龙树说观修的论著,由次第观修,即可现证“名言有”(“假名有不真实”),且经次第观修,即可现证胜义与世俗双运。是即从世俗建立胜义为无自性、从胜义建立世俗为名言有。以此之故,本论说“缘生性空”只用了三个颂,余外所说,都跟观修有关。龙树这两篇论,实已通说基、道、果。希望读者能依这二论,了知龙树的密意,是则一切颠倒的说法,无论何人何说,皆可消除。必须如是,才能知道真实的般若,而相似般若。
-
生经简注[西晋] 竺法护 译;谭代龙 等 注《生经简注》是西晋译经大师竺法护翻译的一部重要佛典,广为人知。《生经简注》以《大正大藏经》版《生经》为底本,将此本校记如实录出。希望为一般读者提供一个简明的读本,为学术界提供一个可靠的《生经》注释本。旨在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阅读、欣赏《生经》,因此,尽量考虑一般读者需求,有疑必注,注重注音,且不避重复。另外,考虑到读者对佛教术语比较陌生,作者广泛参考相关资料,特地编写了《〈生经〉佛教术语小词典》,附在书后。
-
退一步,并不难达照 著《金刚经》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佛陀智慧,来源于忍辱。世间福报也是如此,所谓“吃亏是福”。越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回馈的也就越多!《退一步并不难》是达照法师20多年讲法的精粹之选,也是当今讲佛教“忍辱”精神好的著作。就如达照法师在书中所说:“别忘了用欢喜心开始一天的工作,无论世事沧桑如何,只要心存光明,前路一定充满美丽!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劳逸结合。工作要眼到手到,尽力而为;将佛理落实在行为、语言和心念中,让内心滋润着阳光雨露而生机无限!困难都是考验,顺利常怀感恩,你一定会越来越好!”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认真对待生活的读者,愿你们从本书中获得无限的智慧和动力!
-
文殊师利二经密意谈锡永 著文殊师利菩萨不二法门有众多经典,现在先选出两本诠释其密意。《佛典密意系列:文殊师利二经密意》所选两经为《文殊师利说般若会》及《文殊师利说不思议佛境界经》。选这两本经的缘故,是由于两经所说彼此可以融汇。《文殊师利说般若会》是由不二法门来说空性,说法与“缘生性空”亦无相违。于不二法门中,由缘生而成为有的只是现象,这些现象不能执为实法,因此一切诸法本体为空。与空相对,则是执现象为实法的有。如何超越有法,即是于不二中离一切相对,因为凡执现象为实法必依相对,倘若超越相对,即成不二,是即于不二中超越有法。当超越有法时,倘若要追究一切诸法的自性,不二法门便说之为“本性自性”,亦即一切诸法以其本性为自性。识境中的因果,亦必须说其自性为本性,当知本性即是不可思议佛境界时,自然由不二而超越因果,亦必须超越因果才能现证深般若波罗蜜多。这样,便引导到《文殊师利说不思议佛境界经》。这本经先说佛境界,然后说入佛境界的观修。是故本经说佛境界之余,亦有很大的篇幅说由观修悟入佛境界之所行,这便是本经的第二部分。在这部分,又再分为两份。先说不放逸行,行者必须以不放逸行为前行,然后才可以入经中所说的菩萨道。文殊师利于说此两份菩萨行时,许多处并未依不二而说,如说“头陀功德”,即依识境而说,此即因并非全为已登地的菩萨说法,实亦同时为欲入菩萨道的初机而说,是故即不能唯依不二而行。如上所说,便知道我们为什么将此两经合成一册,说其密意。望读者能依此脉络来理解文殊所说的密意。
-
胜鬘经胜鬘宝窟释读尹邦志 注《胜鬘经》为中国佛教史上代表性的经典,经中的“一乘”思想,被认为是大乘佛法的“宗要”,影响深远;历代注疏颇多,流通极广。《胜鬘宝窟》则是《胜鬘经》注疏中最著名的一种,为隋唐佛教“十大德”之一的吉藏所撰,全面、系统地阐发了大乘佛教的究竟义理,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致影响了后人对《胜鬘经》的重译。《胜鬘经 胜鬘宝窟释读》是《胜鬘宝窟》首次完整整理出版,并将现存的两种《胜鬘经》译本与《胜鬘宝窟》整合起来,加以校注和必要的释读;书前的“释读说明”,对成书背景、内容、价值等作了详尽的介绍:可资研究者参考使用,也适合一般的佛学爱好者阅读。
-
西夏佛典探微胡进杉 著西夏时期,统治者提倡信仰佛教,佛教思想在西夏社会的思想意识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留存至今的西夏佛典非常丰富,且多系汉文本重译,其间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历史问题。本书即是探讨这些问题的专著。
-
人天眼目释读撰,尚之煜,释读 著;[宋] 智昭 编《人天眼目》为禅宗重要典籍,宋智昭编撰。此书具体内容,为荟萃禅宗五家之宗纲要义,并引证、颂唱、释义以揭其一真妙旨,启人正见,引人正修,开人智慧,振佛祖权衡,开人天眼目。禅宗语录现代人往往不得其门而入,此书作者依据其修证实践经验对《人天眼目》加题解、注释、讲解,使得该书成为真正适宜现代读者的难得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