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张力中的朝圣者钱雪松 著《张力中的朝圣者 宗教多样性问题之知识论研究》旨在考察当代文化多样性现象的知识论意蕴。这一研究主旨包含了两方面的涵义:其一,《张力中的朝圣者 宗教多样性问题之知识论研究》要考察的是当代文化多样性现象中所“聚焦”的哲学问题;其二,《张力中的朝圣者 宗教多样性问题之知识论研究》主要是从知识论的进路来思考这些问题的。该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文化多样性问题的知识论考察,编者希望能从知识论的进路对启蒙以来的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和理性(Reason)概念作一批判性的反思。
-
玛尔巴传查同结布 著本书为一部西藏传记名著,记述了藏传佛教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大师一生学法、求法、弘法的稀奇经历及传奇故事。主要以玛尔巴大师三次赴印、四次赴尼泊尔的经历为主线,讲述了玛尔巴大师向佛的缘起,求法路途上的艰辛与奇遇,向印度、尼泊尔的上师们求法的虔诚与勤奋,教授具缘弟子米拉日巴尊者等的故事,及获得证悟显示神通的事迹。作为藏传佛教噶举派“不祧之祖”的玛尔巴大师,是藏传佛教发展史和藏族文化发展目前的一代宗师,他求取真经,弘扬佛法,开宗立派,是中国佛教目前追求真理,意志坚定,鞠躬尽瘁的又一典范。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劝善戒恶、普度众生的道德信条;言行必果、讲求信用、恪守誓约、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及蔑视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与信念,是构筑藏族文化本质精神与核心。因此,《玛尔巴传》具有宗教、历史文化等多方位的研究价值。
-
美国基因张媛 著;钱满素 编《美国基因:新英格兰清教社会的世俗化》所讨论的新英格兰的早期历史是*早的“美国人”从清教徒变为杨基,而其社会意识形态从宗教改革转变为理性主义与启蒙运动的时代。新英格兰世俗化的过程即是一个宗教乌托邦宣告破产,而人文精神、人本思想得到发展的过程,民主制度探索建立的过程,是从神到人、从虚到实、从天堂到人间的过程。在此次远征中表现出的人性中的方方面面说明了其宗教乌托邦本质的虚妄,但同时人们以自己高度的自治能力、改造自然以及社会的能力证明了自我的可完善性,世俗社会结构逐步进化的可能性,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放在“个人”身上,而不是乞灵于上帝或任何超人、伟人、或非人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其内容的丰富正与人性的复杂成正比。而日后所建立的美利坚合众国的个性的方方面面均体现于该过程之中,新英格兰清教社会之于美国正如胚胎中的基因之于成熟个体,见微知*,该时期的研究对于理解美国性格多有助益。
-
雅各书注释梁康民 著《雅各书注释》系“天道圣经注释”系列之一。该系列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创世记注释》(五卷),《约翰福音注释》(两卷),《歌罗西书注释》,《雅歌注释》,《腓立比书注释》,《罗马书注释》(两卷),《士师记注释》,《约伯记注释》(两卷)。“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是目前第yi套集合全球华人圣经学者撰著、出版的全本圣经注释,也是当今汉语世界*深入、*详尽的圣经注释。“天道圣经注释”系列注重原文释经,作者在所著作的范围内都是学有专长,他们结合了当代新圣经研究学术成就,用中文写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尤为难得的是,大部分作者都具有服务信仰社群的经验,更贴近汉语读者的生活。本注释丛书力求表达圣经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使读者参阅后不但对经文有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更能把握到几千年前的圣经书卷的现代意义。丛书出版后受到全球汉语圣经研习者、神学教育界以及华人教会广泛欢迎,并几经再版,有些书卷还作了修订。中文简体版将由上海三联书店陆续出版发行。天道圣经注释系列:雅各注释-作者简介梁康民1,963年毕业于香港浸信会学院土木工程系,1968年获香港中华神学院神学士,1974年获美国三一福音神学院文学硕士。曾牧会于九龙城福音堂,后出任中华神学院院长,亦曾任加拿大黎明山华人浸信会主任牧师,现已退休。
-
圣经故事(美)房龙 著 晏榕 译《圣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遗产,它对欧洲文化及人类文化都有着无可比拟的贡献。《圣经的故事》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人文主义文学大师房龙,他以简洁优美的笔触,解读了这部伟大作品,同时勾勒出了一幅犹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人物,深奥的教义,频繁的战争,在房龙的娓娓叙述之下变得清晰而迷人。
-
宗教与美国社会·第十二辑徐以骅 编《宗教与美国社会》系列丛书出版的主旨是为促进国内学界对美国宗教以及其他相关议题的研究。鉴于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重要性,研究美国宗教对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美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同样鉴于宗教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作用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可以说宗教研究不仅是美国研究,而且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知识性和学术性基础之一。作为中美关系中的历史性、经常性和情感性因素,宗教对中美关系研究也是不可忽视的议题。《宗教与美国社会》第12辑分为美国宗教、伊斯兰教、宗教与国际关系、宗教学理论、宗教史五个部分。
-
宗教与历史5肖清和 编上海大学第一届明清天主教研究工作坊”的形式,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等单位的青年学者开展了中国天主教历史的专题研究,国际上著名的中国天主教史研究专家、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钟鸣旦教授出席会议并作了主题演讲。《宗教与历史5:晚明以来的天主教研究》将此次会议的论文结集出版,希望得到关心这一领域知识进展的读者们的批评指正。
-
宗教与历史陶飞亚,杨卫华 编《宗教与历史: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套装上下册)》是2013年6月在上海大学召开的“汉语文献与中国基督教研究”的论文集。本次会议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汉语基督教文献书目的整理与研究”的计划内容之一,也是国内首次讨论这一问题的学术大会。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加拿大、美国、英国、中国内地与港台的50多名学者,分别提交了世界各地的汉语基督教文献状况的论文,为学术界了解这一问题提供了全面的成果和参考资料。
-
宗教与历史4刘义 编《宗教与历史4:世界史视野下的宗教》的内容大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收录了四位欧洲学者在上海大学的演讲稿:慕尼黑大学教会史系主任克劳斯·科索奇教授在“全球基督教”这一主题上颇有见地,他主编的亚非拉基督教的文献史广受业内欢迎,已经被翻译成好几种文字。他以爱丁堡世界宣教大会为契机,对亚非拉世界基督教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比较研究,在打开我们的视野方面有着启发性的意义。维也纳大学的拉内·费德巴赫教授对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同时又为当今的文明冲突争论提供了历史的线索。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特里格夫·威勒教授以著名神学家潘霍华的思想为基础,探讨了神圣与世俗、神学与政治的主题。丹麦奥胡斯大学的约恩·博鲁普则为我们提供了欧洲佛教发展的形象画面。第二部分以中国学者的论述为主:吴梓明教授是中文学界用“全球地域化”的视角解释中国基督教的一个主要倡导者;在改卷的论文中,他以自传的形式叙述了发生在个人身上的范式转移。
-
宗教与哲学金泽,赵广明 编《宗教与哲学(第五辑)》汇集了国内有代表性的一批宗教哲学与宗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的新力作,内容涵盖西方宗教哲学、宗教与哲学的关系、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宗教信仰考察、犹太思想、伊斯兰哲学、宗教学理论等诸多领域,充分展现了国内宗教哲学与宗教学研究的新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