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曹溪通志[清] 释真朴 著《曹溪通志/岭南古寺志丛刊》由(清)释真朴重修,为曲江南华寺的寺志。全书共八卷,卷一山川形势、古迹、建制规模(附香火供奉);卷二道脉源流、传灯人物、继席宗匠(附住持过化)、佛法提纲(附激扬);卷三至卷六王臣外护,包括敕、锡典、序、疏记、文、碑记、引、塔记、碑铭、铭、跋、塔铭、疏、启、书、实录、法语、偈、传赞等,卷七至八品题词翰。该志在道光十六年(1836)与民国二十一年(1933)重刊时加入了若干序跋。为了解和研究南华寺历史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数据。
-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杨庆堃 著《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
-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澳] 彼得·哈里森 著;张卜天 译何为宗教?何为科学?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科学”和“宗教”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在讨论所有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要弄清楚“科学”与“宗教”概念的含义演变以及它们之间产生关系的前提。作者彼得·哈里森以令人惊叹的渊博学识和清晰思路,极富原创性地分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本书代表着科学与宗教领域zui新的国际研究成果。
-
东南亚宗教研究报告郑筱筠 著《东南亚宗教研究报告:东南亚宗教的转型与创新》以东南亚宗教的转型与创新为主题,展开专题性研究,并从前沿报告、理论研究和现状研究等不同的视角,对东南亚天主教研究、南亚及东南亚佛教研究、东南亚伊斯兰教研究、跨境民族与宗教研究、东南亚儒学研究与“一带一路”与中国佛教研究等六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观点明确的理论见解。本书汇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新研究成果,深度探讨了东南亚国家的宗教转型情况,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理论创新价值。
-
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8[明] 卢清廉 著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8:阳宅斗首连篇秘授(全一册)》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
五代宗教史年表[日] 牧田谛亮 著《五代宗教史年表/现代世界佛学文库》为作者牧田谛亮根据正史、僧传、金石文字等编成的梁、唐、晋、汉、周五朝佛教史年表,每年後附录敦煌纪年类写本,为相关研究者不可或缺之工具书。
-
什译《妙法莲华经》的泰译研究白湻 著《法华经》是泰译本很多的大乘佛教经典。这些泰译本可分成两个系统:一是根据英译本转译的《妙法莲华经》和直接译自中文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二是梵文系统的泰译本。本书作者重点考察了什译系统的泰译本,分析诸译本译者如何处理大乘佛教与南传佛教在义理、文化上的契合与歧异,聚焦于译者与文本意义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
庐山近代外来宗教文化研究曹欢荣《庐山近代外来宗教文化研究/庐山文化研究丛书》通过梳理近代以来外来文化和外来宗教如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在庐山及周边地区传入、传播的情况,阐述外来宗教文化对庐山近代化过程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
邪教暗中发展的规律研究李维意 著《邪教暗中发展的规律研究》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主要阐释了邪教的概念、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观点、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从六个方面系统探讨了邪教暗中发展的规律,即邪教教主崇拜的形成规律、邪教精神控制的洗脑规律、邪教由正入邪的思维规律、邪教妖言惑众的传播规律、邪教组织发展的演进规律和邪教极端行为的操控规律;第三部分对防范和治理邪教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五点建议。本书为意识形态领域的科学管理与治理提供专业依据,适用于我国各地各级地方政府
-
西北宗教论丛才让,牛宏 编《西北宗教论丛(第5辑)》是一部论文集,共收录了20余篇论文。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丝路宗教文化、藏传佛教、伊斯兰教、西南宗教文化、教学与教育、书评与译文。书稿内容涉及宗教文化的诸多领域,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多元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