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中华大典任继愈 著《中华大典》是一部包罗百科、内容广泛、学术性强、规模宏大的巨著。《宗教典》为其典之一。本分典下设伊斯兰教总部、天主教系总部、基督新教系总部、拜上帝教总部、境外传入其他诸教总部和境内自生诸教总部。伊斯兰教总部设教义教职、教派、人物、典籍等四部。
-
英国宗教史邵政达 著本书以基督教演进作为英国宗教史主体内容,全面论述在不列颠产生过或仍在发挥重要影响的各派宗教,如古代凯尔特人信奉的督伊德教和近现代英国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其他重要非基督宗教的发展历程。本书大体以时间为序,并围绕以下线索进行讨论:一、宗教与政治的互动关系。二、宗教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三、基督教的现代转型,即多元化与世俗化趋势。
-
信仰之问何光沪 著究竟有没有神? 究竟什么是神?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神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烦恼吗? 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 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朝圣[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姚仁喜 译现在,我们该去哪里朝圣?朝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朝圣》是宗萨钦哲仁波切殊胜的朝圣指引,邀你随着仁波切悲智的足迹,走进印度圣地聆听佛陀的法教,探寻生命之初善的道途。 本书以释迦牟尼佛和往昔伟大印度上师的思路为中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造访佛陀曾经出生住世,悟道和入灭的四大圣地,及多则历代大成就行者充满证量与令人鼓舞的故事,不禁让人神往于灵性探寻的氛围中,仿如己踏上一段充满启发的善妙之旅。 这不仅是一本朝圣指南,更是一本修行指南!它指引数十万佛教徒步向证悟之道,沿着佛陀的踪迹体悟佛法,完成一场庄严的心灵朝圣之旅。
-
正见[不丹]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著;姚仁喜 译佛陀在2500年前到底说了什么,能赢得世人如此的尊敬与景仰?甚至包括如爱因斯坦等现代怀疑论科学家们都如此?他到底说了什么,能感动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西藏一路跪拜到菩提迦耶?如何才能成为佛教徒? 《正见》以简单的语言来说明佛教核心的四法印见地,帮助读者检验自己是否有佛法的正见,在轻快的字句后面,充满了引导无明众生脱离轮回的佛菩萨大悲大愿。 有缘读此书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见识到法教的神髓,了解因缘的善变与无常,解脱万千烦恼,放下我执,迈向醒觉之路。原来,佛教徒不只是着僧袍、坐禅、戒荤食与禁欲;而是觉知这四种见地,化解对如幻世事的执着。
-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南怀瑾 口述《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不仅是现代中医学的不二源头,更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其核心是天人相应,认为生命之基在阴阳平衡,强调人只有“顺四时而适寒暑”,方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是南怀瑾先生应邀讲解《黄帝内经》的现场辑录,结合生命科学、道家养生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重点阐释了《内经》的精神及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并引用了很多生活实例加以实证,微言大义,精妙迭出,直指人心。如何顺应四时、平衡人体阴阳、提高免疫力……这些看似艰深的哲学和中医原理,通过先生生动有趣的讲解,成为人人都能触摸践行的日常生活。
-
从容录董群 著《从容录》,具名《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六卷,后来有一种光绪七年(公元一八八一年)姑苏刻经处本分为十卷,是万松行秀评唱天童正觉百则颂古的作品,从容庵是行秀晚年作此书时所居之处。《从容录》体现万松思想的,为示众、着语和评唱三部分,而具体的结构为:示众、公案本身夹以着语、评唱、天童正觉颂古夹以万松的着语、评唱。
-
话说中庸南怀瑾 口述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原为《礼记》之一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因不满意宋儒对《中庸》的解释,南怀瑾先生亲自撰写了《话说中庸》一书,澄清了人们对“中庸”的误解,指出《中庸》是发挥圣学的宏文,子思旨在阐明孔子之所以为圣人的学养和造诣,既为传统的儒学辩护,又表达自己亲受孔子的教诲而别传圣学心印的精义;《中庸》的要点在于指出学问修养必须先至“中和”的境界,才能明白天人之际心性相关的道体和作用。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南怀瑾 口述本书是由南师怀瑾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对少数学子的讲解整理而成,只讲解了《论语》的前六篇,因念及时下青年学子阅读习惯尚简,并为初学之方便计,南师弟子刘雨虹等,将此书文句略加口语化,期能为年轻一代,略开易入之门。
-
漫谈中国文化南怀瑾 口述本书是南怀瑾先生2007年在太湖大学堂应邀就金融、企业、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所做的三次重要讲座内容的辑录。南先生“破天荒”地首次以资本为题,开篇即幽默地指出:“在社会上做事情,攻击人家犯罪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男女关系,一个是钱。”用举重若轻的“南氏风格”,用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南氏语言”,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古今图书集成》等中国古代典籍里的财货观切入,从自己在近现代中国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人们的日常经济活动与传统文化联系起来,讲述了近一个世纪中国金融、企业、文化演进的“另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