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理论与研究
-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校释道宣律师,元照律师 著;学诚法师 注“羯磨”即僧团会议时通过某项决议的公文。《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校释(套装共4册)》是由道宣律师从《四分律》中选择当时较为常用的羯磨文,并通过诸部律会通比较加以删补、注释的方式而形成的羯磨入门读物。道宣律师,南山律宗的创立者,佛教史学家、文献学家。
-
中国普米族宗教研究熊永翔 著普米族宗教的构成比较复杂,既有浓厚原始宗教成分的释毕(雅毕)教,也有高度人文化的藏传佛教,还有原始宗教与藏传佛教杂糅遇合的韩规教。在普米族民间社会,实际存在韩规教、藏传佛教、释比教并存的局面。本论文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普米族宗教的成果,论文在吸取国内外普米族(含普米藏族)宗教研究最新成果基础上,并结合充分的实地田野调查,着重对滇西北(云南境内)普米族人的社会历史环境、普米族宗教文化现象、普米族宗教祭司与经籍、普米族宗教价值取向的本土文化根基、多元文化的适应与变迁中的普米族宗教文化等,包括“释毕戎肯”仪式场域在内的各种宗教实践活动,及受儒道及“藏彝走廊”民族文化影响的历史演变脉络予以系统的阐述和研究。论文还以普米族宗教为蓝本,对普米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开启了普米族宗教哲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为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普米族文化开辟了新的视野。
-
禅宗大典释永信 编《禅宗大典》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主编,历时六年完成。全书共200册,分为经典部、六祖部、灯史部、传记部、宗义部、语录部、清规部、文学部、寺志部、杂集部等十大部类。内容收辑禅宗相关文献多达一千七百四十八部(篇),文献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各时期刊刻的《大藏经》、历史上各地刊行的方志、山志、寺院志、敦煌文献、大型类书、历代散刻、散印的重要禅宗文献、民国期刊、日本、朝鲜及越南等国的禅宗文献等。上起后秦下至民国,是迄今为止收录禅宗典籍比较全的一部丛书。此书的问世,势必成为佛教界乃至禅宗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一大盛事,也定会在禅宗典籍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禅宗大典》与《禅宗全书》相比,所增补的禅宗文献共计有著述417部,并对散见于各种文献中的禅宗资料进行汇辑,计9部5800多篇(条)。 2.《禅宗全书》分为5个部类:1史传部、2宗义部、3语录部、4清规部、5杂集部。 《禅宗大典》进行了细化并增加为10个部类:1经典部、2六祖部、3灯史部、4传记部、5宗义部、6语录部、7清规部、8文学部、9寺志部、10杂集部。 3.《禅宗大典》增加了“经典部”,该部精选了对禅宗影响较大或和禅宗精神相契合的九经一论,共14部(其中楞伽经三译、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二种)。 4.达摩至慧能六代祖师的著作,《禅宗全书》主要收录在“语录部”中(三祖《信心铭》收录在“杂集部”中)。《禅宗大典》新增了“六祖部”,收录六代祖师的著作及其注释。其中达摩著作增补了5种敦煌出土文献。《禅宗全书》收录了11个版本的《六祖坛经》,而《禅宗大典》收录了21个版本。 5.《禅宗大典》将《禅宗全书》中的“史传部”细分为“灯史部”与“传记部”:其中“传记部”对散存于历代文献中的禅师传记资料进行了汇辑,包括少林寺碑刻、民国佛教期刊、全国地方志等,共计5000多篇(条)。 6.历代禅师诗文集等文学性著作,《禅宗全书》主要收录在“杂集部”中,《禅宗大典》收录于新增的“文学部”中。 7.《禅宗大典》增加了“寺志部”,甄选了29种著名禅寺志书。 8.《禅宗大典》对敦煌文献、民国佛教期刊中的禅宗文献资料进行了汇辑,并按其内容收录于各部类
-
宗教社会学金泽,李华伟 编本书尝试对部分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与概念进行溯源,并以中国宗教现象为依据,对其进行反思与本土化考量。书中既关注西方理论,又立足中国宗教与社会实际,对中国宗教进行了类型学研究的尝试;既追溯西方理论之源,又探讨其对中国宗教经验的解释力及其适用性、局限性。力求通过溯源厘清西方宗教社会学理论,反思学界在概念移植、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理论溯源和对中国宗教经验体悟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
巫术焦虑与艺术治疗研究李士武 著巫术与艺术的关系,是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本书在与国内外前沿研究成果积极对话的基础上,在多学科互动的视角下,探索回应这一问题的新路径,提出了“巫术焦虑与艺术治疗”的理论假设。以此理论假设为前提,本书研究了巫术焦虑的社会属性与仪式属性,然后在巫者与信众的交互关系中,讨论了出神、积极想象、艺术构建、移情等话题。
-
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宗喀巴 著《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开篇即有颂日:“龙猛提婆所成宗,三派大车广解释,我以无垢净慧眼,不共要义皆善见。此间欲宣彼宗者,我为除其恶说垢。因众请故以净语,当即广释《入中论》。”龙树空宗修行次第为:先以闻思抉择此派宗义,于修行之真实道获大信解,以菩提心为前导,大悲心成就佛果。《入中论》即阐发此义。宗喀巴大师旁征博引,审慎抉择,纵论此中所阐奥义。以颂文为主,兼及释论,故名之曰疏。中观应成派谓由甚深、广大二门可达《中观论》旨。由广大故,疏文随颂文顺序,以十波罗蜜配菩萨十地,每地皆说明其地体性、增胜功德、修习方便。由甚深故,第六地中,以破四生明法无我,以七相推求破人我执。唯识宗的阿赖耶识、自证分,唯心即唯识、离外境识有自性、依他起有自性.自续派的名言中许有自性,皆于此中广破。此中不共宗旨,如小乘亦达法无我义,如何安立二谛,如何安立业果,如何区分俱生、分别两种我执,如何界定烦恼、所知二种障碍,《入中论善显密意疏》皆有广释。每述一义,下分数条,条分缕析,细致入微;印度诸说,藏地异见,先叙彼计,再申己见,后引经论,继以理证,必令水落石出而后已。经有了义,有不了义,此疏随文,阐其密义,故此书可谓入涅榘圣城之津梁,渡般若慧海之慈舟。
-
安徽宗教陆勤毅,余秉颐 编《安徽宗教》在遵循历史与逻辑的前提下,对安徽的地域宗教文化活动和宗教人物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发掘与整理,着重梳理了安徽宗教文化在历史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旨在为当今和谐安徽的文化建设提供能量与资源。同时,作为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安徽宗教文化也是整个中国宗教文化的一种折射与缩影。
-
宗教社会学孙尚扬 著本教材将首先介绍宗教社会学的性质与特点、研究对象与范围,然后介绍几种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宗教进行界定。本教材将重点探讨宗教性的意义系统之获得与维系,分析神义论在宗教性意义系统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并勘定宗教性的意义系统之社会实在基础;以功能主义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宗教与社会秩序之间的互动,及宗教的各种功能;就世俗化与去世俗化两种势力和趋势的对立与共存:此为该教材新增内容:等问题进行深入和广泛的讨论,展现国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各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阐发授课者本人的理解;本课还将对举世瞩目的公共生活中的宗教(新增内容)、新兴宗教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将回归中国境遇,深入探讨宗教与中国社会之间的复杂的互动关系,以期昭示正确理解中国境遇中的宗教问题之路径与视野。
-
鬼谷子·六韬·三略张卫国,晓明 译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精装,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文化密码。因此,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上佳的途径就是阅读国学经典。《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共36本,精选了中华传统文明中内涵丰富、经久流传的国学经典,包括史学的经典,文学的经典,哲学的经典,设计精美,采取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品种丰富。阅读这些日久常新的经典,会带给我们理性和高雅,敏锐与睿智,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
星学大成(明)万民英 撰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