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新工具(英)培根著;许宝骙译有些人自认把自然界的法则作为已被搜寻出来和已被了解明白的东西来加以规定,无论是出于简单化的保证的口吻,或者是出于职业化的矫饰的说法,都会给哲学以及各门科学带来很大的损害。因为,他们这样做固然能够成功地引得人们相信,却也同样有效地压熄了和停止了人们的探讨;而破坏和截断他人努力这一点的害处是多于他们自己努力所获得的好处的。另一方面,亦有些人采取了相反的途径,断言绝对没有任何事物是可解的——无论他们之得到这种见解是由于对古代诡辩家的憎恨,或者是由于心灵的游移无准,甚至是由于对学问的专心——他们这样无疑是推进了理性对知的要求,而这正是不可鄙薄之处;但是他们却既非从真的原则出发,也没有归到正确的结论,热情和骄气又把他们带领得过远了。...
-
思辨哲学新探王树人(老树)著编辑推荐:本书是《哲学史家文库》丛书之一。这本书不是关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面面具到的评述,而是作者近年来关于黑格尔哲学研究成果的一种综合。本来,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就具有人为的强制的性质,因此,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只有打碎其体系才能把握它的合理内核。所以,本书不拘于黑格尔整个哲学体系的一般评述,而是根据作者的眼光,就其具有合理意义的一些方面加以剖析。
-
中国哲学发展史任继愈主编;孔繁等撰人法天地的思想有其二重性。强调主观遵重客观是合理的。但作者把社会看成自然的副本,要从自然界的状态中,直接推论出入的行为准则,以自然界为蓝图规划社会生活,这就犯了不同类相比的错误。看上去作者是以人法天,实际上往往是先将自然现象拟人化,赋予自然以种种社会属性,然后转过来把人性化了的自然作为社会活动的依据。其结果,人法天地走向它的反面,成了天地法人。
-
哲学史教程(德)文德尔班(Wilhelm Windelband)著;罗达仁译这本书的开头篇章在两年前就发表了。经过多次令人不快的延误和干扰之后,此书终于完成,与读者见面了。读者不可将此书和纲要之类混淆起来。纲要之类的书有时很可能就是从一般哲学史的讲稿中整理出来的。我现在献给读者的是一部严肃的教科书。在这本书里,我打算全面而精炼地描述欧洲哲学种种观念的演变,其目的在于表明:我们现在对宇宙和人生作科学的理解和判断所依据的原理原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什么动机,为人们所领悟并发展起来。这个目的决定了这本书的整个形式。据此,我们研究的文史依据和传记、文献资料都必然地限制在最小范围,选材也只限于能为进一步钻研的读者获得最丰富的原始资料而开辟道路。哲学家本人的论述,也只有在那些论述能提供在思想上有持久价值的论证或基本原理时,才扼要地加以引证。除此之外,作者为了支持某一种与众不同的见解,也偶尔引用了原著一些段落。选材总着眼于个别思想家所提出的既新颖而又富有成果的东西;而对于那些纯属于个人的思想倾向,虽然作为学术研究确有可取之处,但不能引起哲学兴味者,最多也不过略略提及而已。正如甚至连这种阐述的外部形式也表明的那样,着重点就放在从哲学的观点看最有份量的东西的发展上,即放在问题和概念的历史上。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发展理解为连贯的、相互关联的整体。我们关于宇宙和人生的理论产生于各种思想路线,而这些思想路线在历史上的相互交织便是我研究的特定的对象。我确信这个问题要得到解决不能靠先天的逻辑结构,而只能靠对事实作全面的、毫无偏见的调查研究。如果说,在此书的阐述中,看起来古代部分占去了全书相当大的篇幅,这是基于这种信念:如对人类理智的现实作历史性的了解,那么,用希腊精神从自然界和人生的具体现实中所获得的种种概念来陶冶锻炼,就要比自此以后所有人们思考过的东西更为重要——康德哲学除外。任务这样确定了,就必须割爱;关于这点,没有人比我更为难过了。对哲学的历史发展作纯粹主题的处理,就不容许对哲学家的品格作同他们的真实价值相称的深刻描述。这只有当在概念的结合和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品格可以作为原因因素而起积极作用时才可能触及。为了有利于更好地深入洞察心灵发展过程内在联系的必然性,在此不得不牺牲推动哲学发展的伟大人物的个人风格中的艺术魅力,不得不牺牲赋予学术讲演以及赋予哲学史更广泛的阐述的特殊技巧的艺术魅力。
-
中国哲学发展史任继愈主编;孔繁等撰本书是《哲学史家文库》之一,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成长、壮大的全过程来考察,在有文字记载的5000年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这近四百年长期分裂,不能看成民族的不辛,而应当为这一段历史欢呼、赞叹。编者认为这是中华民族一次更新时期,它为后来的文化高潮奠立基础。中国哲学史如果对这一段落研究不好,此后1000多年的文化高峰将无从说起。
-
思·史·诗叶秀山著致力于国内书籍的出版,是我社一贯的宗旨。在哲学史研究领域,幸得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出版了许多让世人注目的重要著作,其中宝藏着珍贵的学术价值和丰富的思想财富。为了使之更具有规模、更见系统,有利于新老学人研读查阅和文化积淀,现将这些书籍汇成《哲学史家文库》。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我们愿《哲学史家文库》能为哲学的繁荣、文明的进步尽一些微薄之力。我们更期望这套文库,能不断增添新的力作。本书一方面献给国内的同行和广大读者们,同时也献给那些曾和作者讨论过而居住在外国的朋友们。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只是作者对现代哲学研究的一个方面,在完成本书后,作者将集中力量研究另一个思潮,即逻辑实证和分析的思潮。本书在一个注中介绍了对海德格尔Dasein的译法,但在大多数行文中,只能直接用德文原文。对现代西方哲学本书只能算是一个学习、研究心得。
-
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读过不少哲学著作,写有大量批注。其中有些已经散失,现在编进这本集子的,是毛泽东读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的批注和一篇读书摘录,绝大部分为首次发表。毛泽东的批注与原书有关段落对照排印。原书为竖排、原比注为竖写的,现在改为横排。批注文字排宋体,原书文字排仿宋体。批注文字除写在字旁行间的排在原处外,写在书页其他地方的一般排在书页的左边;长段批语和照顾对应关系的少数批语,居中排出。有些批语没有标点,编辑时加了标点。《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所辑文献,除个别件外,系据中共中央记处研究室毛泽东故居图书管理组和中央档案馆收藏的原件刊印。毛泽东批注各书的时间,有的有时确记载,有的根据批注的内容或批读的版本作出推测,分别在每《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批注的首页注明。有个别件没有注明批读时间。
-
血型与男女交往(日)铃木芳正著;一川译在这套丛书翻译过程中,书中所阐述的有关血型与性格的相关关系理论,不仅引起了译者的极大偿趣,而且,也吸引了他们周围的人。译者用刚刚接触到的理论,判断、推测着那些多年工作在一起、熟悉的人们的血型,结果,他们都对了。他们说:“书中的理论使我们加深了对熟知人的了解。”同样,如果我们知道了一个人的血型,根据这套书中的理论,不就可以首先对那个人的性格有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可以依据各自的性格特征,更好地处理相互间的关系吗?
-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自汉至清,经学在各门学术中占有统治的地位。经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而清代则是很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个阶段。清代经学家在经书文字的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上,超越了以前各代,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对我们利用经书所提供的材料研究古代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以至科技等,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清代的经学著作,数量极多,体裁各异,研究的方面也不同。其中用疏体写作的书,一般是吸收、总结了前人多方面研究的成果,又是现在文史哲研究者较普遍地需要参考的书,因此我们在十三经清人注疏这个名称下,选择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陆续整理出版。所选的并非全是疏体,这是因为有的书未曾有人作疏,或虽然有人作疏,但不够完善,因此选用其它注本来代替或补充。礼书通故既非疏体又非注体,但它与体记训篡等配合,可起疏的作用,故也入选。大戴礼记不在十三经之内。但它与礼记(小戴体记)是同类型的书,因此也收进去。对收入的书,均按统一的体例加以点校。清代的经学著作还有不少有重要参考价值,这有待于今后条件许可时,按新的学科分类,选择整理出版。本书为竖排繁体,共两册。
-
易经求正解郭扬著《易经求正解》的翻新再版,适当其时。《易经求正解》客观公正地审视《易经》,积极评价。可视为“易经版的《思考中医》”。全书系统全面,尤其是论辩了《易经》与十五门以上古今中外科学的关系,详述六十四卦经传源流。旁征博引,详实厚重。纵观浩如烟海之易学专著,确实难有出其右者。真正的易家,当对《易经求正解》有所重视。千百年来关于《易经》的论战,硝烟未曾散过。近年来,“废除中医”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呼声更是甚嚣尘上,《易经》也不免面临着同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