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至善与时间包利民本书讨论现代性价值学说,主要是以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为代表的现代公共伦理学,以及最新科技发展条件下它们的发展可能。特点是敏锐的问题意识和广阔的视野,以及原创性。从现代性与古典性范式、包括古典性范式在现代的代表如社群主义和新共和主义的对峙之中展开分析研究,注重文献支持,注重提出国内外领先的新观点。尤其是,本书关注以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等等为首的最新科技突破对人类价值领域的可能影响,关注最新历史变化的伦理学效应,在这个领域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
-
西方思想经典导读暂缺作者《西方思想经典导读》立足英语专业需要融贯中西文化的教学目标,通过精心选择的12篇思想经典选段让学生对西方思想既有概述的理解又有对文本细读的经验。在阅读中,通过重点分析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哲学思考,培养逻辑思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理解篇章逻辑的有效性。
-
泰德 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王青 著《泰德·本顿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以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环境问题和新社会运动为背景,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生态危机理论、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生态中心论为基础,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文本解读分析法、批判分析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对本顿英文论著的阅读,全面系统地提炼了其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关系、自然的极限、生态自治主义的理想蓝图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揭示本顿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批判与建构,客观地评析了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并为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积极的借鉴,从而弥补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个案研究领域的不足。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邓晓芒 著所谓“句读”是指逐字逐句地解读。本书是邓晓芒教授七年来给研究生“句读”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录音整理,对研究康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 用10句话来解释原文的1句话,这样麻烦的读法有必要吗?应当说,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这样的经典,不这样读不行。人们历来抱怨康德的书难读,也有不少中外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而写了一些导读性质的书,但大都是大而化之,避重就轻,往往离开文本谈康德的思想,或用几句经过选择的引文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结果是,读者读了这些书,似乎有所领悟,但一旦自己面对康德的原文,还是不知所云。只有一种逐字逐句的解读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提供一个理解经典的起码的平台,也才能恢复读者研读经典的信心。 全书约为20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精装。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暂缺作者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2018年版)
-
哈贝马斯科学观研究罗红兵 著本书以哈贝马斯的认识兴趣理论、交往行为理论为线索来研究哈贝马斯的科学观。第一部分梳理了哈贝马斯科学观的五个理论来源和三个现实背景。第二部分是对哈贝马斯“技术兴趣”指导下的经验分析科学的解读,主要阐释了哈贝马斯关于“科学”、“技术”、“兴趣”的概念以及他对科学和技术关系的理解,剖析了哈贝马斯对经验分析性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反思过程。第四部分是作者对哈贝马斯“解放兴趣”指导下的批判性科学的阐释,解读了哈贝马斯的立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必须统一才能真正解决科学的异化问题,而这两种科学统一的基础就是生活世界。第五部分着重论述了哈贝马斯关于科学与外部关系的理解,不但阐述了哈贝马斯关于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理解,而且研究了哈贝马斯在早期和晚期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不同阐释。第六部分阐述了哈贝马斯科学观的理论得失,归纳了哈贝马斯科学观合理性的两个表现,也指出了哈贝马斯科学观的两点理论缺陷。最后,本书结合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论述了哈贝马斯科学观带给我们的理论启示。
-
匹兹堡学派研究孙宁在西方哲学的晚近发展中,匹兹堡学派是极富原创性的当代美国哲学流派,对它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孙宁的《匹兹堡学派研究:塞拉斯、麦克道威尔、布兰顿》通过一系列相互支撑和相互指涉的研究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匹兹堡学派的整体思想图景,并界定它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具体位置。该书试图在技术性探讨中同时保留一种思想史的取向,即在德国观念论、古典实用主义、新实用主义、分析哲学、心灵哲学等众多线索中整理出一条属于匹兹堡学派的独特叙事。
-
导读阿伦特(英)西蒙·斯威夫特本书除了阐明阿伦特的关键政治观念和哲学观念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目的,那就是申论阿伦特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性。因此,本书将会考量阿伦特著作在哪些方面有助于我们思考文学的作用,尤其是文学叙事在理解历史和我们的文化、政治身份上的作用。 本书各章将设法“讲述”阿伦特的关键概念以及她与其他思想家、作家之间关系的“故事”。与此同时,本书还将密切注意阿伦特在自己作品中对文学例子的运用,并反思阿伦特的观念与英语世界中文学写作的广泛关联。作者在每一章的叙述中都插入了一个案例研究,用以描述阿伦特对文学作品的解读或反思其重要观念对文学研究某个特定主题的影响,由此阐明所论及的重要观念。
-
中华传统美学精神祁志祥本书全面概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即在美论方面呈现的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主客同构为美五大互补形态,以及儒家美论、道家美论、佛家美论的表现形态,以此作为考察中国古代美学史运行的轴心,为美学史的书写提供强大而独特的理论指导与支撑。
-
善的历程杨国荣与前此的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相近,本书所作的,首先是一种历史的诠释。当然,诠释不同于历史的简单再现,它总是以诠释者的理论视域为背景,并同时展开为一个逻辑重建的过程。事实上,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也正是以此为基本原则,本书对儒家价值体系的考察,并不仅仅限于文化史现象的描述,而是更多地侧重于其历史内涵与逻辑意蕴的双重展示,后者同时又旨在为文化哲学的当代建构提供某种历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