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周易郭 彧《易》为五经之首,《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两千多年以来,因《周易》内容晦涩难懂,故而误解相承,诚为可叹!笔者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求索易学真谛。以为理解圣人“观象系辞”、极数而明象之成果,力求明确《周易》“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之内涵,发掘其与天文学之内在关联。本次修订在原版《周易》基础之上,博采先人正确注释,正确句读,注重音义和训诂,旨在便于读者通晓理解,进一步领会其真谛。于翻译方面,《(修订正音版 套装上下册)》重新参酌考校,力求信实通达,趋近古人易注本义。于注释方面,则补充了一些古代王弼、孔颖达、朱震等易学大家的真知灼见。读者可藉此译注,登堂人室,一窥易学之奥妙。
-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王荣《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在西方形而上学史的整体视域中,对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理论生成逻辑、思想嬗变过程、辩证法意蕴及其作为社会现实的“商品拜物教”的生成机制展开研究,以彰显马克思拜物教批判的哲学革命品格。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总体性的存在论事实”——商品拜物教的探索,使他不仅批判并超过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从“经济人”出发所构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财致富理论,也批判并超过了黑格尔从“观念的人”出发所建立的客观精神自我发展的唯心主义体系,从而从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下的“现实的个人”出发,勾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揭穿了传统形而上学意义一般的虚幻性和强制性,将人类所寻求的确定性置换到了合乎人性的生产关系当中。而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思想中所孕含的辩证意蕴破除了西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对辩证法批判本性的遮蔽,拯救了被窒息的辩证法的革命性,使人类的历史前景得以显明。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创新机制李海青 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索与创新机制》择其重点,分别从理论源流、党建探索、话语建构和创新机制四个维度,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于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书中也有较多的精彩论述和阐释。全书结构清晰、分析深入,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理论及实践意义。
-
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娄林本书是经典与解释辑刊第51期,论题为“地缘政治学的历史片段”。 \n“论题”栏目以德国的地缘政治学家豪斯霍弗、施米特等人关于地缘政治的论文为主,勾勒了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发展,以及从地中海到大西洋地区再到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现实图景。其中,美国学者坦布斯《豪斯霍弗与太平洋地缘政治》一文发表于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战略之前(2002年),由此可见美国学界的地缘政治学研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旧文新刊”栏目收入拉铁摩尔的文章《美国与亚洲》(1943年),有助于我们理解美国亚洲战略的延续性,同时理解我们自身的地缘战略意义。“评论”栏目《〈以美为鉴〉与中国问题》一文探究作者著书意图,点出发生在美国的施特劳斯学派与剑桥学派之争与我们的关联。 \n
-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美学陶国山本书是对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美学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这一主题的研究。通过考察“失语症”、“强制阐释”,尤其是“别现代”等的话语论争,以及《文艺理论研究》在西学思想翻译与研究上的成就,分析了当代美学接受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影响的事实。
-
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四卷第一期2018年夏季卷黄裕生《清华西方哲学研究》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编的西方哲学研究论文集,全书以研究论文集的形式推动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专业化和国际化,倡导中西哲学思想的互动,汇通中西哲学。这份研究论文集也是中国首份西方哲学研究的专业性论文集,主要发表国内学者高质量的论文、学术评论或者专业书评。
-
康德三大批判精粹(德)康德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经历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两个主要阶段。“三大批判”著作(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是其批判时期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述。“纯粹理性批判”的任务是要确定人类认识能力的先天要素及其先天要素的若干规定;“实践理性批判”的任务是理性的实践使用的先天原理的可能性、范围和界限:“判断力批判”是要消除前两个批判所造成的自然和自由、现象和本体、知识和道德的分裂与对立。因原著深奥难懂,本书编译者杨祖陶和邓晓芒力求通过认真比较、借鉴和独立取舍的选文,以不太长的篇幅反映出康德里程碑式的“批判哲学”的精神原则、论证方式及至其全部体系的精髓,与过去印行的许多康德著作汉译本从英文转译不同,本书的全部选文均据德文本直接译出,以求更好地传达康德哲学的原貌。书前附有编译者为帮助读者阅读而撰写的导语。通过编译者认真细致的取译工作,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康德的思想。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暂缺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1)》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五个专题,对思想政治方面的一些理论研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当代的发展和研究思路、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实践和创新进行了总结。
-
层次论刘华初《层次论》通过研究哲学史上有关理性、非理性的逻辑与层次性问题,主张在复合层次的思维框架中来把握理性与情感等各种经验与现象。首先,该书创构了一种具有整体观的层次思维模式,开放性地对待不同层次的问题,区分层次与领域,以避免分析复杂事物时所容易产生的混乱。其次,针对层次性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归纳出不同的层次方法,如层次渗透、泄漏与反卷、褶子、循环一超过等方法。最后,针对社会、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表现形式,以层次性视角进行了分析与展现,增进人们对层次性思维的理解。该书创新性提出的层次性思维,既是哲学史发展的基本诉求,也是面对由于科技迅猛发展带来越来越复杂问题的世界时,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思想武器与方法。
-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专题研究胡刘拓展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魅力,亟待从学术性与现实性两个维度及其内在统一关系上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时空观、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等问题,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围绕以上这些问题展开了具体深入的探讨,不仅回应了学术上的争议,而且面对现实实践,对一些重大现实问题作了学理上的建设性分析与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