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法兰西内战》郭和译本考李惠斌《郭和译本考》主要是针对《法兰西内战》郭和译本进行文献学意义上的考察,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郭和译本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法兰西内战》原著考证部分,包括对其作者、内容、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二是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的考证疏理;三是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错误译文、术语、印刷进行校正性说明;四是原译文影印部分。
-
《法兰西内战》吴黎平、刘云译本考李惠斌《吴黎平、刘云译本考》主要是针对《法兰西内战》吴黎平、刘云译本进行文献学意义上的考察,考证其历史价值与学术贡献。《吴黎平、刘云译本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法兰西内战》原著考证部分,包括对其作者、内容、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二是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的考证疏理;三是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错误译文、术语、印刷进行校正性说明;四是原译文影印部分。
-
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Dieter Henrich迪特亨利希是名震学林的德国哲学家,战后德国观念论复兴运动的开创者。《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当代德国哲学前沿译丛》是其关于德国观念论哲学传统的里程碑式的阐释之一。与克洛纳不同,亨利希不同意把德国观念论的这段历史命名为“从康德到黑格尔”,而是换成了“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这意味着“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不存在一个线性的发展线索。亨利希这样命名的意图在于重构德国观念论发展中的诸多交叉对话以及思想体系的内在发展逻辑。《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当代德国哲学前沿译丛》从康德体系的结构与张力开始,接着解释了费希特《知识学》背后的动机、荷尔德林的原初哲学以及浪漫派诺瓦利斯与施菜格尔的思想,最后以对黑格尔体系的解释结束。
-
沉重的肉身刘小枫 著《沉重的肉身》是著名学者刘小枫教授的经典著作,自1999年初问世以来,即引起学界关注,至今已多次重版,畅销不衰。《沉重的肉身》一书收录了刘小枫教授的8篇随笔。作者用清新流畅的文笔解读了一批现代作家的经典之作,并通过复叙事使一个个沉淀在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伦理问题真正成了问题。毕希纳、昆德拉、卡夫卡、基斯洛夫斯基这些卓越的叙事思想家的叙事在刘小枫的喃喃复叙事中又鲜活了起来,呈现着它们敞开着的意义。本书通过复叙事的方式来探讨现代性处境下的伦理状况。“什么是伦理?其实就是以某种观念为经脉的生命感觉。”而基于个体肉身在世的生命感觉的伦理学,有别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伦理观。作者从不同作家的叙事中剖析审视现代性伦理,进而划分出两种现代性伦理形态,即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本书通过不同作家的不同叙事,让我们感受到两种不同伦理的差异。
-
宽容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杨晔 译《宽容》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经典之作,房龙的代表作之一。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近代新篇章。每一章都以特定的人物或历史事件为主题,讲述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宽容与不宽容。 他用手中那支有魔力的笔,生动地描绘了人类漫长的思想发展史,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为依据,以社会和人们是否宽容为标杆,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来揭示真理,主张宽容与和平,倡导思想解放。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顾海良 著习近平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在历史与现实、未来的内在联系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对于深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理论·现实/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卷》正是从这样的逻辑起点出发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与现实的。
-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张昭炜 著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是在语言关闭的缄默中,转向静的深度体证,具有渊与根两个特征,集约表达为“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诗意表达为“氤氲一气似初春”。《中国儒学缄默维度》从孔子观周见金人“三缄其口”开始,以方以智证成太极丸春结束,选取颜回、言偃、扬雄、周敦颐、朱熹、杨简、文天祥、王阳明及其后学胡直与万廷言、刘宗周、王夫之等重要儒者,溯源至孟子、《易传》、庄子、屈原四个先秦流派的展开与互动,围绕罕言与雅言、深静与真动、冲然与恬愉、主静与持敬、艺术大美与道德至善等重点问题,挖掘中国儒学缄默维度的深蕴及特质,并展望其在现代语境的展开,重写中国儒学史。
-
马西利乌斯的帝国古典文明研究工作坊,娄林 编本书为“经典与解释”辑刊56期,论题为“马西利乌斯的帝国”。帕多瓦的马西利乌斯是中世纪意大利学者,他的名字与他的主要著作《和平的保卫者》(完成于1324年)紧密相联,他的其他几部政治著作很少有学者注意到。这些著作中*为重要的是《和平的保卫者(小卷)》(Defensor minor),写作于《和平的保卫者》(Defensor pacis)完成后约十五年。此外还有《论帝权的转移》。要准确理解马西利乌斯的思想,离不开全面考察其著作及其著述的具体语境。本期论题围绕马西利乌斯的政治思想编排文章,其中*篇为马西利乌斯的《论帝权的转移》,译者参考多种资料,从拉丁文译出。其他几篇分别从权力、帝国问题、大众主权、自由主义对马西利乌斯的借用、马西利乌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偏离的角度深入探讨马西利乌斯的政治思想。除“论题”栏目外,本期其余各栏目文章也精彩纷呈。比如:“古典作品研究”栏目有关阿拉伯思想家拉齐的两篇,其中《论哲学生活》为拉齐作品翻译,《拉齐政治哲学的源头》为美国学者巴特沃斯解读拉齐思想的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哲学文献;“旧文新刊”栏目收入郭倬瑩的《四部通讲•史部流别》,对史书体例流传与变迁做了全面勾勒。
-
宙斯的正义[英] 劳埃德-琼斯(Hugh Lioyd-Jones) 著,程志敏 编,何为 校Dike基本上指宇宙秩序。在古希腊人的宗教中,宇宙秩序由神明维持,但神明是通过自然和人心,而不是通过外部干预来维持这一秩序。人这种东西承受不了太多现实。早期希腊人有能力获得自己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能比大多数人类承受更多的现实。他们的宗教显明了这一点。
-
克劳塞维茨之谜[英] 赫伯格-罗特(Andreas Herberg-Rothe) 著,韩科研,黄涛 译战争不仅是历史学家的领域,也应该成为政治哲学家的领域。考察那些伟大的战争,以及相关的伟大著作,可以揭示新的共同体原则得以诞生的秘密,亦可发现战争这一人类活动与人性之间的关联。在战争中,和平是如何成为可能的,限制战争升级的可能性究竟在哪里,战争与共同体是否有着内在关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待于我们重新诠释《战争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