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建筑美学王静,朱逸茜,刘敬超\"建筑美学是建筑学和美学相交而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建筑美学课程的目标在于运用价值论美学的基本原理,结合各类建筑的具体的审美实践活动,阐释建筑审美的心理过程,揭示建筑美学的基本规律,提高建筑审美能力,指导建筑创作实践,陶冶建筑审美情操。《建筑美学》共分6章,分别介绍了建筑与美学基础、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美法则、建筑美学构成要素、环境美学设计、建筑美学设计赏析等内容。书中配有较多的建筑工程实例和一定数量的练习,有利于提高读者对建筑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建筑美学》可作为工程建筑类或土木类专业学生的建筑美学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自学使用。\"
-
传统戏曲形体美学探索宋捷暂缺简介...
-
拥抱人生的美学金雅本书精选金雅三十多年来研究中国美学的论文40余篇。其中上编主要为美学基础理论研究,下编主要是对中国现代美学资源的发掘和精神提炼。该著聚焦中华美学的民族特点特质和理论精神风貌,主要通过对中国现代美学典范资源的掘发和民族美学理论精神的发现,创新性地阐析、研讨、提炼、建构中华美学的民族话语、民族学理、民族意趣、民族精神。其中多篇论文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文学评论》等刊发和全文转载(摘)。
-
梁启超美学文选梁启超本书遴选梁启超关于美和艺术的相关文章共计四十五篇,其中部分文章为节选。本书主要依据中华书局1936年版《饮冰室合集》,尽量保留历史原貌。部分文章依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梁启超全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饮冰室合集)集外文》。
-
关于自我的想象蓝若宇本书从人类 初的“崇拜与信仰”、理性的“启蒙及其转向”、文本的“符号与语言”、社会意义的“意识形态与权力”,以及当今数字科技时代的 “媒介与信息〞五个方面论述“自我”作为一种社会主体的形成过程。每个方面即为一章,每一章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深人浅出地介绍了每位学者的生平及其核心思想。这些学者的思想来自人类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自我〞作为社会主体的形成是如何在各种历史因素和社会条件以及权力的参与之下变得错综复杂。正因如此,当代对主体的理解极可能是多种认知图层叠加和融合的想象体。
-
现代性中的理性与信仰张力尚文华回答现代 究竟是什么,既离不开史实, 离不开原理。可惜,目前汉语学界这两方面工作都做得不够。本书尝试在诸多思想家的历史和生存语境中辨析现代 的基本原理,并把这些原理回掷到历史和生存语境中,以甄别其突破性意义和基础困境。在此双重争辩中,现代 的本质意义及其基本限度得以彰显,而由其所揭示出来的内在于现代世界中的理性与信仰的张力便是其命运所在。此命运既关乎历史, 关乎未来。若要理解当下,以及即将发生的具有世界史意义的深刻变革,就不得不回到此命运的发端处,回到现代 的历史建构及其思想限度中。
-
莱纳-弗斯特正义批判理论研究王娟娟传统的正义观念已经无法解决当前世界多元发展的规范诉求,如何化解多元文化的发展与统一规范的正义秩序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了政治哲学探讨的核心焦点。面对这一时代问题,作为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学派“第四代”的领军人物,莱纳·弗斯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正义观念,即“证成的正义”观念。这种正义观念以“证成权利”为理论基础,批判和分析了多元化发展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重新审视正义的规范基础及其核心问题,重构人与社会的证成关系,并试图进一步找寻统一的跨国正义之规范秩序。本书立足于弗斯特“证成权利”这一核心主线并阐述弗斯特如何协调个人、 以及世界之间的权利关系,从而为解决世界多元发展与统一的正义规范秩序要求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
多元与对话吴攸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是中西思想相遇、交流的重要场域,本书从对话主义的文化立场出发,探讨法国当代哲学家、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对中国问题的跨文化思考。于连以中国为“哲学工具”来撬动欧洲思想的根基,提出“经由中国,反思欧洲”的“外部解构”研究范式,中国艺术、中国思维与中国智慧成为他反思、丰富与发展西方理论的重要理论与灵感来源。“多元共生”是研究中西文化交往的理想范式,中西双方应在不断交流之中发掘彼此的“未思”,开拓出中西对话、文明互鉴的理想路径。
-
论语的逻辑韩桂君,刘纯泽,王小康本书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韩桂君教授根据二十多年的《论语》教学经验领衔撰写的一本关于《论语》中的逻辑与文学技巧探索的教材。该书逻辑严谨,在梳理《论语》相关要义的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破除了《论语》是语录体、所以杂乱无章的说法。旨在通过本书的讲述,激发学生探究《论语》各篇内存在逻辑关系的兴趣,引导学生以中国儒家经典《论语》为窗口、多读经典,加深学生对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方面的了解,并进一步促使学生通过研读经典、陶冶高尚情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可读性强,是一本令人受益终生的国学经典解读书籍。可作为各级高校的《论语》公共课教材,也可作为普通大众的课外读物。
-
《中庸》的升经杨少涵该书稿围绕《中庸》由《礼记》之一篇升格为“四书”之一经议题,结合汉唐以来的经学史尤其是《礼记》学史,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中庸》升经的内外两方面因素——文本自身的哲学性和《礼记》升格与科举的推动,并就升经之后历代学者关于《中庸》作者归属、成书时间、关键概念与哲学思想等的研究展开了多方论证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