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当代中学生新知识百科.哲学社会卷龙世明本书是当代中学生新知识百科丛书中的哲学·社会卷,她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应试类教辅读物,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毫无生气。她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引领你在哲学·社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从中撷取精彩的“浪花”。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德意志意识形态(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本节选本主要收入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该章系统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并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另外,还从第一卷第一章以外的部分和第二卷中摘选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些精辟论述,这些论述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便于读者阅读,编者在摘选的段落前加了小标题,其中“真正的社会主义”是原著标题。摘选的言论没有按原著的顺序编排,而是按内容归类编排。
-
汉代人的死亡观(韩)具聖姬著中国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是如何表现的?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同时又十分难以回答的问题。本书将研究重点放在汉代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上,同时以生命观、鬼神观的发展为依托。在其思想的横面上,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思潮的现状作为背景纳入,把汉代人对死亡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动态描述。本书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研究,更进一步地了解汉代人对死亡观念的态度极其在生活上、文化上的表现和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以提供给中国宗教史研究者参考。
-
叔本华思想随笔(德)阿·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著;韦启昌译在这些随笔中,叔本华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释了对教育、天才、美的欣赏、命运、性爱等问题的独到认识,处处闪烁着叔本华思想的智慧之光。在这些篇目中,我们一方面可以领略叔本华思想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窥视到叔本华思想的偏激。选自叔本华全集中的文章:论教育,论天者,论美、心理散记,论命运,论性爱,论意欲在自我意识中的主导地位,通俗易懂。属于常销书。作者简介:叔本华是德国哲学家;因为他对人间的苦难非常敏感,对人生观感到极度悲观,所以被人称作是“悲观主义的哲学家“。他反对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是新的“生命“哲学先驱。他特别专精于研究柏拉图和康德的著作,非常反对和不屑于黑格尔、费希特和谢林等人的理论。他的一生不算风光,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1853年时,他的哲学思想才被世人所重视,不过却于1860年9月21日病逝。1789年生于但泽的叔本华从小孤僻,傲慢,喜怒无常,并带点神经质。他对自己的哲学也极为自负,声称是一种全新的哲学方法,会震撼整个欧洲思想界。然而他的著作却常常受人冷落。在柏林大学任教时,他试图和黑格尔在讲台上一决高低,结果黑格尔的讲座常常爆满,而听他讲课的学生却从来没有超出过三人。于是叔本华带着一种愤遭的心情离开了大学的讲坛。叔本华与黑格尔的对抗实际上是两种哲学倾向之间的较量。他失败了。因为他不属于那个时代。用叔本华自己的话说,他的书是为后人写的。事实也是如此:到了晚年,时代才和他走到了一起,他终于享受到了期待了一生的荣誉。1818年叔本华发表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而奠定了他的哲学体系。他为这部悲观主义巨著作出了最乐观的预言:“这部书不是为了转瞬即逝的年代而是为了全人类而写的,今后会成为其他上百本书的源泉和根据“。然而该书出版10年后,大部分是作为废纸售出的,极度失望的叔本华只好援引别人的话来暗示他的代表作,说这样的著作犹如一面镜子,“当一头蠢驴去照时,你不可能在镜子里看见天使“。叔本华是唯意志论哲学的创始人,他抛弃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辩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提出了生存意志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一个人所感受的痛苦与他的生存意志的深度成正比。生存意志越强,人就越痛苦。要摆脱痛苦的途径只有一条,就是抛弃欲求,否定生存意志。他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欣赏来暂时解脱痛苦,但最根本的解脱办法是,进入佛教的空、无的境界。叔本华死后,有关他的哲学讲座逐渐将黑格尔排挤了出去,终于报了当年一箭之仇。他一时成了德国最时髦的哲学家。到1891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就已再版了18次。
-
伏尔泰思想录(法)伏尔泰(Par Voltaire)著;张秀章,解玲芝选编爱是如此多种多样,乃至使人很难给它下定义。“爱”这个字眼被大胆地用于只持续几天的感情,没有尊敬成份在其中的感情,对女性的殷勤、冷淡的习性以及先有趣后无聊的浪漫幻想。人们把这个字眼用在上千个可以想象出来的东西上。如果哲学家想对这个几乎不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追根寻源,就让他们回忆一下柏拉图的宴会吧!宴会上,苏格拉底,这位阿尔茜娅比德和阿迦松高尚的情人,向她们大谈其爱情中的形而上学。卢克莱修谈及爱情时更像一个哲学家,维吉尔则亦步亦趋势。
-
萨特哲思录(法)让-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著;张秀章,解玲芝选编记得我回归故里的第一个晚上,由于没有找到过去的一些老朋友,我简直成了一名陌路人。于是,我推开了一家咖啡馆的门。突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惊恐向我袭来——几乎可以这样说。我简直是无法理解这些低矮、臃肿的建筑物是怎么掩饰如许荒漠的。我茫然了。那些散坐于桌旁的主顾们,对我来说,似乎比天上的星星还需遥远。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都有权得到一大块栖身之地,一张完整的大理石餐桌,而我要想与他们接触却不得不穿过那把我们隔开的“光滑的地板”。<
-
吾道一以贯之伍晓明著本书首先提出了是否有必要重读孔子的问题,认识我们需要重读孔子,是因为我们始终对这一传统和遗产负有无可推卸的伦理责任。作者还指出,“重读”意味着“行道”,孔子之“道”只能是“行之而成”。书中重点在思考孔子学问“一以贯之”所在。
-
巴尔扎克妙语录(法)巴尔扎克(H.Balzac)著;张秀章,解玲芝选编这些人是制造得十分精密的仪器,活塞、链条、摆,总之,样样机件都经过仔细的抛光、装配、上油,保证正常运转。外面还有漂亮的绣花罩子。 但是他们的生活始终是一种不稳定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思想还不自由,而且缺乏创造力。这些先生们每天必须根据备忘录上的记载旅转一定的次数。这些小本子相当于从前学校里盯在背后的学监,时时刻刻提醒这些人,他们是一种理性存在的奴隶。这种理性存在比起国君来,还要独断专题横忘恩负义一千倍。这般人到退休时,对时尚的感觉已经迟钝,讲究风雅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尼采箴言录(德)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s)著;张秀章,解玲芝选编从这个角度去看,我的一生真令人惊讶,为了重新评估各种价值,也许要有超于常人的才能方堪胜任;尤其是那些目前尚未互相矛盾的和尚无破坏性对立的才能。保持距离的能力;不至于产生敌对的分隔技术;不掺杂任何东西,亦不调和任何东西;种类繁多却能使其各司其位等——所有的这些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且是我本能长时期秘密的作用和技巧。我们不论在何处面临何种道德,总发现人们会对人的欲望和行为作出评估,并划分为等级。这实际上代表着一个群体的需要,什么东西对他们有益,何者为先,何者居次,何者第三……这也是一切个体的最高价值标准,个体受道德的教导,要成为群体功能的一部分,个体的价值就存在于群体功能中。由于保存群体的条件因群体而异,所以便有迥在不同的道德。时下,各种群体、国家和社会处于巨变之中,故而可以预言,将会现种种走火入魔、旁门左道的道德。尤其是那些目前尚未互相矛盾的和尚无破坏性对立的才能。保持距离的能力;不至于产生敌对的分隔技术;不掺杂任何东西,亦不调和任何东西;种类繁多却能使其各司其位等——所有的这些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且是我本能长时期秘密的作用和技巧。我们不论在何处面临何种道德,总发现人们会对人的欲望和行为作出评估。
-
培根智慧录(英)培根(Francis Bacon)著;张秀章,解玲芝选编人类理解力依其本性容易容易倾向于把世界中的秩序性和规则性设想得比所见到的多一些。虽然自然中许多事情是单独而不配对的,人的理解力却每爱给它们想出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平行物、连属物和相关物。由于这样,人们就虚构出一切天体都按正圆轨道而运动之说,而完全排拒了螺旋线和龙头龙尾的想法。由于这样,人们就把“火”这一元素连同它的圈盘抬了进来,以与感官所知觉到的其他三种元素配在一起,硬凑成四。由于这样,人们还把这些所谓元素的密度比例强制地规定为十比一。诸如此类的其他梦呓还有许多。这些幻想不仅影响着教条,并且影响着简单的概念。本书前言另有一类假象是由人们相互间的交接和联系所形成,我称之为市场的假象,取人们在市场中有往来交接之意。人们是靠谈话来联系的;而所利用的文字则是依照一般俗人的了解。因此,选用文字失当害意就惊人地障碍着理解力。有学问的人们在某些事物中所惯用以防护自己的定义或注解也丝毫不能把事情纠正。而文字仍然强制和统辖着理解力,弄得一切混乱,并把人们贫引到无数空洞的争论和无谓的幻想上去。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