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精神现象学(德)黑格尔(G.W.F.Hegel)著;贺麟,王玖兴译我馆历来重视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考,又利于文化积累。
-
哲学的创新高清海 著《哲学的创新/高清海哲学文存》是探讨哲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个人文集。这里,我想先不去谈论对哲学发展问题的认识,首先谈谈如何认识“人”和“人的本性”的问题。因为在我看来,人是哲学的真正的主题,哲学不过是人的自我理解、自我反思、自我意识的一种理论形态,要了解哲学的性质、功能及其历史的演变,“人”应是它的基础和前提。哲学当然也要思考、研究外部世界的问题,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世界观理论”。这点是不错的。但有一点也很清楚,从哲学观点说,人是出于关心人才去关心外部世界,是因为人不只来自世界而且属于世界,只有从与世界的关系中才能理解人的缘故而去研究世界的。为了理解人而研究世界,这应当是“哲学”研究世界与“科学”研究世界在任务、视角和方法上的根本分野。那种把“世界观”说成应当提供有关世界整体知识图景的看法,并不符合哲学理傗的本性。实际说来,要求哲学去提供关于世界的客观知识人,不仅有“越俎代庖”之弊,而且,手无寸铁的哲学要去完成这样的任务也是“无能为力”的。志以哲学研究世界,从归根结底的意义说,主要还是为了理解和把握人自已。
-
哲学的奥秘高清海 著照理说,人是哲学的真实主题,哲学与人之间有着异常密切的关系,讲哲学就不能不讲人,这应当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哲学却又常常失落了人,而哲学之失落人,其理由是很特殊的,那不是因为别的,正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人,要为人找回丢失的本质。于是,便出现只有在哲学的发展中才会看到的一种怪现象:人不见了,只剩下了人的抽象化的本质。《哲学的奥秘》是高清海哲学文存第二卷,论述有关对人的理解及其与哲学的关系问题的论文。本卷收入的是作者90年代以来所写作的有关如何理解人和人与哲学等的专题论文,以及相关著作中的部分内容。
-
哲学体系改革高清海 著《哲学体系改革》是高清海哲学文存第五卷,是作者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下册)的主要内容选辑。这本专业教材内容很充实,有很多新的特点,体现了在改革意义上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
-
哲学思维方式变革高清海 著《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是高清海哲学文存第三卷,包括两本书,一本是《哲学与主体自我意识》,是系统总结作者对哲学、哲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等问题的基本看法的著作。一本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作者早年为阐发辩证法的艰涩思想内容而写的著作。
-
精神的故乡周国平著;黄穗中,赵汀阳插图人们在年幼时,大都会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惊奇,而对生命现象除了惊奇之外,对于死亡更有一种畏惧。对世界的惊奇和敏畏恰恰就是一种哲学关怀,许多儿童的问题常常也就是哲学问题;尤其是那些半大的孩子,会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执著地思考。但是,这些问题我们很难在大人那里找到满意的答案。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套丛书就是面向那些爱思考、爱智慧的青少年,由几位著名的中青年哲学家和他们一起来想一些关于世界和人生的问题;通过一些小故事,小问题来解说一些爸爸妈妈最不耐烦或者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
美是幸福的时刻舒可文,曹小冬著人们在年幼时,大都会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有一种不可遏止的惊奇,而对生命现象除了惊奇之外,对于死亡更有一种畏惧。对世界的惊奇和敏畏恰恰就是一种哲学关怀,许多儿童的问题常常也就是哲学问题;尤其是那些半大的孩子,会对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执著地思考。但是,这些问题我们很难在大人那里找到满意的答案。哲学就是爱智慧。哲学是一种思考,是一种生活态度。这套丛书就是面向那些爱思考、爱智慧的青少年,由几位著名的中青年哲学家和他们一起来想一些关于世界和人生的问题;通过一些小故事,小问题来解说一些爸爸妈妈最不耐烦或者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
-
伏尔泰哲理美文集(法)伏尔泰著;李瑜青,尤奇炎编伏尔泰(1694—1778年)原名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其笔名。他出生于巴黎。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表现了聪明才智。他从小就喜爱文学,立志当文学家,中学毕业后就成为一名无职业的文人。启蒙运动兴起以后,伏尔泰成了启蒙运动的旗手。1717年,伏尔泰因为写讽刺作品攻击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进巴士底狱,关了11个月。伏尔泰本名叫弗鲁索瓦—玛利·阿钱埃,1694年生于巴黎一个富有的公证人家庭。少年时期,他在耶稣会主办的贵族学校读书。中学毕业之后,父亲一心想让他学法律,将来当法官或律师,但伏尔泰却立志成为诗人。他的确有诗人的天赋,他经常出口成章,即兴写诗。由于他写了一首嘲笑贵族的讽刺诗,结果被关进巴士底狱。在狱中,他仍然坚持创作,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1718年,《俄狄浦斯》在巴黎上演,获得成功,他一举成名。伏尔泰成名之后仍然写讽刺诗嘲笑法国贵族,结果遭到贵族子弟的毒打,第二次被关进巴士底狱。出狱后被宣布驱逐出境。他不得不流亡到英国。在伦敦,伏尔泰以新奇的眼光观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生活,研究了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物理学。他还接触到了英国新兴文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把他的剧作翻译介绍到法国。1743年,伏尔泰发表了《哲学书简》,在这部书里,他赞扬英国革命后取得的成就,批评法国封建制度,宣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当是自由的,在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他主张在法国建立一个在“哲学家”引导下,依靠资产阶级力量的开明君主制,国内有言论出版自由等等。他反对天主教会,激烈谴责教士的贪婪和愚民的说教,他称天主教教主为“恶棍”,称教皇为“两足禽兽”,号召人民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此书一出版,即被法国政府判为禁书,并当众烧毁。为了避祸,伏尔泰来到法国和荷兰边境一个古老偏僻的贵族庄园,隐居在他的女友德·爱特莱侯爵夫人家中,一住就是15年,直到1749年侯爵夫人去世。在此期间,他写下了悲剧《恺撒之死》、《穆罕默德》、讽刺长诗《奥尔良的少女》,哲理小说《查第格或命运》,历史著作《路易十四时代》以及科学论著《牛顿哲学原理》。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邀请访问柏林。他来到一个比法国更黑暗,更残酷的封建专制国家,却幻想借助“开明君主”的力量,进行某些社会变革,实现启蒙主义理想。然而,腓特烈二世只把伏尔泰当作宫廷点缀,给外人一个“开明君主”的形象,实际上他实行的是军国主义的野蛮扩张政策。伏尔泰丝毫不能改变德国现实,1752年,他离开柏林。1760年,伏尔泰在法国与瑞士边境的费尔奈庄园定居下来,在此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20余年。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政治著论,包括哲理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哲理诗《自然规律》等,他还把中国元杂剧《赵氏孤儿》改编成《中国孤儿》。伏尔泰虽远离巴黎,却仍然关心法国社会现实,他晚年写了许多文章和小册子,抨击教会和专制统治,它们以化名和匿名的方式在欧洲各地流传,推动了进步的思想运动。当时欧洲成千上万的哲学家、艺术家、演员慕名拜访伏尔泰,另外还有人给伏尔泰写信求教,伏尔泰都热情接待或回信,小小的费尔奈庄园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伏尔泰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他积极为无辜受害的人士奔走,最突出的是发生在1762年的闻名欧洲的卡拉事件。当时,法国社会中天主教教会的权力极大,天主教僧侣被列为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教会经常残酷压榨和迫害人民。1762年有个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儿子因欠债而自杀了。天主教会马上向法院诬告卡拉,说他儿子因为想改信天主教,被信新教的父亲杀死了。法院于是把卡拉全家逮捕,进行严刑拷打,将卡拉判处死刑。处死的这一天,刽子手们先用铁棒打断了卡拉的双臂、肋骨和双腿,然后把他挂在马车后面,在地上活活拖死,最后还点上一把火,把尸体烧成灰烬。伏尔泰听说这件事之后,异常愤怒,他亲自调查事件真象,把这件冤案的调查报告寄给欧洲许多国家,全欧洲都对此感到震惊和愤怒,纷纷痛斥法国士鲁斯的地方法院。四年后,教会不得不宣布卡拉无罪,恢复了他家人的自由。从此,伏尔泰被称为“卡拉的恩人”,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以后,伏尔泰又为新教徒西尔文、拉巴尔等人的受迫害案鸣冤,经过多年的斗争,终于使他们恢复名誉。所以伏尔泰被誉为被压迫者的保护人,声望越来越高。伏尔泰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最有成就的文学作品是哲理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是其中的代表作。《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的邦葛罗斯是个哲学家,在他看来,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尽善尽美,“在这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走向美好。”邦葛罗斯一生的遭遇是对他的“哲学”一个极大嘲讽,他先染上梅毒,接着又遭到宗教裁判所的火刑,后又被卖为奴隶,但他冥顽不化,死不改口,仍然坚持说世界尽善尽美。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但严酷现实粉碎了他的乐观幻想。他是德国男爵的养子,由于他与男爵的女儿居内贡小姐相爱,结果被贵族偏见极深的男爵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流浪,到处都看到封建专制的腐败和天主教会的罪恶。到里斯本时,他遇到了大地震。为防止全城毁灭,教会与大学博士相勾结,认为只有“在庄严的仪式中用文火慢慢烧死几个,才是阻止地震的万试万灵的秘方。”为此,教会抓了5个人。其中一个人的罪名是娶了自己的教母;另外两个葡萄牙人是“吃鸡的时候把同煮的火腿扔掉。”在场的邦葛罗斯和老实人似乎赞同他们的吃法,于是,他便也被一块儿送上宗教火刑场。结果三人被烧死,邦葛罗斯和老实人却奇迹般地脱了险。老实人历尽磨难,认识到世界就象一个屠宰场,他抛弃了乐观主义。最后他找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当然,这只是伏尔泰的理想。1778年2月,84岁高龄的伏尔泰在路易十五死后重返阔别28年的巴黎,人民群众夹道欢迎这位勇敢的斗士。5月30日,伏尔泰病逝。临终前,神父要他承认基督的神主,他愤然拒绝。反动教会不准把他葬在巴黎。大革命时期,伏尔泰的骨灰运回巴黎,在法国伟人公墓隆重安葬。
-
绵延之维丁宁著绵延之维一一走向艺术史哲学本书所论是艺术学中一个很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作者涉猎了西方艺术哲学的大量文献,既提供了大量的学术信息,又深入到与论旨相关的诸多问题之中,由此打开了一个个新的研究空间。书中始终充盈着高扬的理性意识和生动有致、丝丝入扣的感性印证,有不少前人所未发的见解,是一部难得的学术力作。——王元骧本书充分地汲取了既有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并以足够的理论勇气展开富有独创性的反思,系统而又不失重点地探讨艺术史哲学中的若干极有实践意义的研究难题,思路缜密有致,立论辩证有力,充满了启示性的魅力。可以预见,它将为艺术史跃为人文学科中的重要角色提供巨大的思想能量。——潘耀昌
-
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汪子嵩著本书是《哲学史家文库》丛书之一。哲学“是文明的活的灵魂”。(马克思语)我们愿《哲学史家文库》能为哲学的繁荣、文明的进步尽一些微薄之力。我们更期望这套文库能不断增添新的力作。全书共分十七章。分别是: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提出本体概念?、本体是存在的中心、关于本体的问题、存在和本体、本体的原则和原因、理性—神是本体、作为“基质”的本体、本质是本体、生成和本质、本质和定义、“一般”不是本体、质料和形式、能力和可能、现实和潜能、“数”和“理念”不是本体、批判柏拉图学派的数论、“数”不是本体的第一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