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伟大的思想家(美)帕特里夏·奥坦伯德·约翰逊《伟大的思想家:海德格尔》作者首先简要梳理了海德格尔的生平经历,以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发展脉络,然后选择性地着重从“时间性”、“真理”、“艺术”、“语言”和“科学与技术”等角度,对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进行详细解析,以帮助读者了解他的思想体系,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伟大的思想家(美)艾莉森·利·布朗《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首先对黑格尔的生平、著作及思想进行了概述,帮助读者形成完整架构,然后选择性地着重对黑格尔的“哲学思维”、“文化分析”等思想进行要言不烦地阐述,帮助读者既能了解黑格尔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又能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伟大的思想家(美)埃里克·斯坦哈特《伟大的思想家:尼采》首先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导读性的概括,然后再选择性地着重从“宗教”、“知识”、“权利意识”以及“群体和个体”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尼采的相关思想,帮助读者既能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世界,又能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佛学研究十八篇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集中收录了梁启超各类佛学文章,这些论文基本上是梁先生在接受了新的研究方法后的学术成果,它又反映了从传统佛学向现代佛学研究转向的特点。《佛学研究十八篇/蓬莱阁典藏系列》的特点是,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佛教的兴衰流变,以及相关的事项作了扼要的阐述。内容叙及:佛教的产生,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阿育王、迦腻色迦王的护法事迹,印度境内佛教宗派的分布情况,中印之间的交通,佛教东渐的路线,西域来华的译僧,西行求法的古德,佛教输入中国的年代和地点,汉明求法说、《四十二章经》、《牟子理惑论》、《大乘起信论》等传说和经典的辨伪,中国佛教的兴衰沿革,佛经翻译的演进,佛教经录的地位,汉唐高僧的著述,玄奘的行历年谱,《四阿含》、《大毗婆沙》等经典的梗概,等等。其中,有不少见解与论述,至今仍不失精深之论,具有长久的参考价值。陈士强先生的《导读》对《佛学研究十八篇》作了详尽的分析研究。
-
国学经典周易全书林之满国学经典,精心设计、精致美观,烫金工艺皮面精装;装帧精致结实耐用,锁线精装随意翻阅不掉页;原著正版精读原典,配备原文+简明的注释和白话新解;精美插图,书中穿插大量图片,注释+译文,为阅读增添兴趣。
-
尼采作为古代文史学者海特(Helmut Heit),詹森(Anthony K. Jensen)作为19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尼采后期的哲学著作大放异彩,而在此之前,尼采前期作品以及他本人作为古代文史学者的身份,似乎长期被忽视甚至遗忘了。 尼采正是因其发表的语文学作品而让他年仅24岁便免试获得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并受聘为巴塞尔大学语文学副教授,仅一年后又提拔为教授。尼采授课10年,讲授的主题从早期希腊哲学、柏拉图对话、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到希腊音乐戏剧、宗教制度、抒情诗、拉丁语法、文学史、埃斯库罗斯、荷马以及赫西俄德。他的课业讲稿笔记和对应的文稿书信更是卷帙浩繁…… 《尼采作为古代文史学者》收录了国际知名的15位尼采研究专家围绕“尼采作为古代文史学者”这一主题撰写的13篇研究论文。透过这部文集,读者能够对尼采有一个更准确和全面的把握。
-
佛教文献学十讲(英)肯尼斯·罗伊·诺曼诺曼曾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举行了一系列演讲。此一演讲共分十讲,主要是从一位佛教语言文献学家的角度来谈佛教研究之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这些演讲内容,后来就结集成本书。作为一位佛教语言文献学优秀的学者,诺曼试图将本领域之中极为深奥的问题,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来向“普通读者”作一番细致入微的阐述。在这十讲之中,诺曼教授谈了如何从语言文献学角度来看待佛教起源的一些重要问题,着重研究了书面文字书写之前佛教文献的口传传统,并指出这种传统对后世佛教文献形成的重大影响。诺曼还在演讲中谈到了佛教与各个印度区域方言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上的佛陀究竟讲述何种方言这一类问题的学术研究情况。之后继续讨论了佛教文献的写定及梵语化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各种文献的扭曲,通过各种精细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这些文献错误形成的原因及其过程。 可以说,《佛教文献学十讲》虽然是一部概论性的普及读物,信息量却极大,是一部真正的“大家小书”。
-
浪漫的律令(美),弗雷德里克·拜泽尔本书基本上是由介绍性的文章所构成的,其目的是介绍早期德国浪漫主义背后的哲学思想——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并展示它与这一期间的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的相关性。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文艺批评以及美学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同时期的形而上学、认识论以及伦理学等哲学问题却遭了普遍的忽视。然而,前者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 因此,针对主流学界将浪漫主义运动看作一场文艺学意义上的美学运动,拜泽尔强调浪漫主义运动中伦理学和政治学的优先性和主导性地位。另一方面,针对流行的后现代解释方法,拜泽尔采用的是传统的解释学和历史学的方法——这是浪漫派本身所实践和捍卫的方法。借此,拜泽尔将试图从浪漫派内部,依据其自身的理念、目的及其历史文本来对之做出解释。
-
德勒兹与忧郁唐树生《德勒兹与忧郁:先验经验主义的生成方式》详细地描述和分析了忧郁这种基本情调在德勒兹的诸多思考平面之上所展现出的独特性, 由此去发现一条“摆脱”忧郁的道路, 特别是将忧郁从被动性转变为一种主动性、建构性的情感。该书包含了诸多与忧郁相关的内容, 如友爱、一见钟情、身体、情绪、书写和遗忘等, 为实践一条摆脱忧郁的道路提供实验方式。
-
君主及其战争技艺娄林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是名副其实的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其代表作《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 在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生涯中,外交和军事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兵法》(又译《战争术》)就是借助对话这一文学样式,集中阐释他的军事思想。这也是马基雅维利生前发表的作品。西方不少伟大的军事家,包括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和拿破仑(1769-1821),都受到过马基雅维利的影响。 克劳塞维茨(1780-1831)是与拿破仑同时代的军事理论家,在他的《战争论》中常常可以看到马基雅维利的影子,他本人也曾称赞马基雅维利“对军事的判断很有道理”。 遗憾的是,比起《君主论》和《李维史论》,国内对《兵法》的研究极其有限。因为钟爱“和平”的现代学者已经不爱谈论甚至厌恶战争。但马基雅维利以为,战争恰是政治社会的首要前提,军队才是维持一国之根基,因此君主也必须是懂得战争技艺的统帅。他的《兵法》一书专论君主与战争技艺的关系,在整个16世纪一直受到高度推崇,这本《君主及其战争技艺——马基雅维利发微》精选了9篇解读《兵法》的论文,多层面、多维度、多视角地接近文本,发掘马基雅维利在《兵法》中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意蕴,以期重启国内学界对《兵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