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读物
-
马克思人类学哲学苗启明 著人类学哲学是作者提出的对马克思哲学开创的新理解。《马克思人类学哲学:开辟人类学时代的新哲学》第一篇主要考察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理论生成,指出它是在德国哲学的人类学转向中产生,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献中完成的,并简单概括了人类学哲学的基本理论。第二篇在人的世界历史性发展的基础上,集中考察马克思人类学哲学的哲学立场、哲学精神、思维范式、经济学一人类学一生态学的三维互根等对于开辟人类学时代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并指出人类学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世界历史的人类学发展时代。
-
美丽中国视阈下价值观的生态化转向研究卢艳芹,王晓政 著本书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深入研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诉求,探讨适合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的价值观,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目标。在研究中,从理论上梳理出价值与价值观的关系,区分出价值评价和价值判断,探寻价值观的发生机制从而科学界定价值观的内涵;对传统价值观生态要素的缺失及引发的生态问题进行论证,阐述了价值观生态化转向的必要性;价值观生态化转向就是将人与自然关系转向主体间际关系,进而渗透到伦理与与文化中去,确立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导向以及人与自然“友谊”文化关系的新文化方向。项目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融合,从自然科学中找到社会科学价值理念的依据,从耗散结构理论及脆性理论中论证了人与自然之间“实然”关系。这些理论的创新不仅为价值观的生态化转向提供理论依据,更能深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进一步推动价值论、自然价值论、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还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理论的研究,利于我国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
宙斯的正义[英] 劳埃德-琼斯(Hugh Lioyd-Jones) 著,程志敏 编,何为 校Dike基本上指宇宙秩序。在古希腊人的宗教中,宇宙秩序由神明维持,但神明是通过自然和人心,而不是通过外部干预来维持这一秩序。人这种东西承受不了太多现实。早期希腊人有能力获得自己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能比大多数人类承受更多的现实。他们的宗教显明了这一点。
-
克劳塞维茨之谜[英] 赫伯格-罗特(Andreas Herberg-Rothe) 著,韩科研,黄涛 译战争不仅是历史学家的领域,也应该成为政治哲学家的领域。考察那些伟大的战争,以及相关的伟大著作,可以揭示新的共同体原则得以诞生的秘密,亦可发现战争这一人类活动与人性之间的关联。在战争中,和平是如何成为可能的,限制战争升级的可能性究竟在哪里,战争与共同体是否有着内在关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有待于我们重新诠释《战争论》的意义。
-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吴付来 著自20世纪以来,伦理学在中国已经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哲学社会科学其他门类学科均以各自的方式提出与讨论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参与伦理学理论发展。但就研究现状而言,与对应用伦理、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的研究相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一度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学者们除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三大理论成果的研究外,还从学理上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罗国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体系,成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奠基人。本刊由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主编葛晨虹是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该中心拥有罗国杰等一批我国杰出的伦理学研究学者,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在该学科领域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本刊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发展为宗旨,既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伦理思想进行研究,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中国化发展、理论创新进行研究探讨,以发表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高水平、创新思考的学术成果为目的,突出马克思主义伦理研究及面向现实的问题意识,凸显学术化办刊宗旨和国际化学术视野,以期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学习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学术交流平台。本集刊的创办有望填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方面的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林雅华 著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德意志民族走向现代文明之路,既受惠又受制于其丰厚的思想文化遗产。在其艰难探索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始终交织着民族文化主体性与西方文明总体性之间的矛盾。因而,自18世纪以降的德国历史,不仅激荡着启蒙主义的理性、浪漫主义的激情、社会主义的澎湃,同时也充斥着保守主义的回潮、民族主义的抗争、纳粹主义的灾难。《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德意志的现代性思想话语》以专题形式,借助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几组关键词:启蒙与反启蒙、审美与现代性、市民社会与风险社会、田园牧歌与文明危机,以思想史写作的方式重新勾勒出一个观照德意志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民族命运的整全视角,以期为理解德意志的现代性思想话语提供有益参考。
-
马克思与青年张晓萌 著本书面向青年讲述马克思主义,在重温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历程和人生之旅中激励青年,在解读马克思主义与世界青年和中国青年的历史渊源中启发青年,在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引领青年。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从马克思的青年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论青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历史使命等方面解读马克思的青年观;中篇重点阐释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传播和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下篇重点解读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青年观,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中思考青年的使命担当与价值引领,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本书蕴含宽广的视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青年的成长奋斗相互交织的壮阔历程,既有严谨的学术探索,又有鲜活的时代特征和问题意识,体现了青年学者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时代担当。
-
通向巴塔耶张生 著一本通向乔治??巴塔耶思想迷宫的入门指南。 通往巴塔耶,重申人的价值。透视巴塔耶思想,重申生命体验的延展与美妙。 巴塔耶,20世纪法国重要思想家。杂糅尼采、科耶夫、黑格尔、萨德、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启迪了福柯、德里达、让-鲍德里亚等,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本书从巴塔耶思想的三个核心概念“耗尽”“色情”与“至尊性”出发,深入研究他在普遍经济学、政治哲学、人类学、文艺等方面的思想,梳理出其庞杂思想的基本架构及彼此间的内在关联,为研究者提供理论视角;同时,为初窥门径者绘制思想迷宫指南。
-
图书馆里的古今之战(英)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是17至18世纪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讽刺文学的代表,其作品包括散文、诗歌、政论等,但至今只有《格列佛游记》为中国读者熟知。《图书馆里的古今之战/启蒙研究丛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这部斯威夫特作品集,除首次翻译《论雅典和罗马贵族与民众的竞争和争执及其对两国的影响》和《书籍之战》外,还提供了《木桶的故事》新译本(从Walsh编本的150余页注释中选译了少量注释),另附沃顿对《木桶的故事》的反驳,以及几则相关文献。随着我国学界古典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文学作品展现出新的生命力。斯威夫特的作品不仅是讽刺文学的典范,也是我们更透彻理解西方“古今之争”的门径。另外,刘小枫教授为本文集写了题为“古今之争的历史僵局”的五万字长篇导言,揭示了斯威夫特及其写作在整个思想史大脉络中的重要性。
-
法国哲学冯俊《法国哲学(第三辑)》主要内容包括现象学与形而上学,自然与历史,比较与对话。